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建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和凭证,也是为投产后生产运行、管理、维修、改建和扩建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工程档案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程的质量,没有“完整、准确、齐全、规范”的工程档案,工程质量也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确保其质量,应该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之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确保工程档案质量是从“完整、准确、齐全、规范”几方面来要求的。“完整”是指齐全有序,“准确”是指真实可靠,“系统”是指有机联系,“规范”是指从纸张材料的规格、书写材料,到施工记录、校验报告、竣工图等要求统一编制、整理。有了完整、准确、系统、规范的档案,才能为工程建设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字迹不清楚,签字手续不完备,用易退色的书写材料,档案材料不完整,施工文件填写与整理不规范,复印件较多及档案随后补等问题,使工程档案的作用大大降低。怎样减少这些现象?如何做好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这一直是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除了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是关键而外,工作中应牢牢抓抓住“三化”及合同管理,三化即制度化、同步化、网络化管理,“三化”及合同管理与工程档案质量密不可分。
一、制度化是做好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保证
制度化就是必需建立健全制度,制度覆盖要全,职责要明确,制约要有力,对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管理列入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标准,并有检查、控制和考核措施。
我们知道一个建设项目有诸多行业和系统的队伍参加建设,各方移交的档案标准不一,分类方法不同,排列不清。有了健全制度,理顺各参建方之间关系,理直气状地介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不再处于“默默地无闻”的被动局面。同时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知管理制度,把它作为协调档案工作与其它工作关系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的坚决返工重来,规范管理。
二、“同步化”是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基础
同步化就是对项目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和项目档案的验收,要与项目的立项准备、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它有几层含义:(1)为了保证项目前期文件的完整,从工程项目提出依始,建档工作即应开始;(2)工程建设各阶段(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收集、积累、整理都要同步跟上;(3)工程建设竣工时,竣工文件的整编、审签工作要与工程竣工同步进行;(4)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合格的竣工验收档案要与竣工验收同步进行。
如果不“同步”会造成前期资料遗失,施工文件不规范,设备资料不完整,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档案不全或后补档等现象。这就是说工程档案是随着项目的建设环环相扣、段段相连、步步延伸,逐渐形成的。“同步化”要求工程档案工作必须与工程各阶段全程同步,从“事前、事中、事后”加以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网络化”是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点多线长,施工队伍流动性强,资料多,如何统揽全局把各方的工程档案汇聚在一起而又完整、准确、齐全?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很有必要和适用的,使其形散而实不散。一种是档案工作人员网络。按照项目和工作自身的特点,布网建点设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另一种是档案资料流向网络。通过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即管理人员变更,也不受影响,做倒“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留”。这样工作起来做到胸中有数,避免出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现象。
四、合同制约是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合同、协议是约束参建各方的法律依据,项目法人单位档案部门要参与合同、协议的签订,把档案资料的有关要求纳入合同、协议条款,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争取工作主动权。
合同中应明确项目档案管理各方职责: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在项目档案管理方面各负什么责任,还应明确各方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把有关工程档案的归档要求列入具体的合同条款中,并约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违约处罚办法,以及合同中也可写明各单位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必须参加过业务培训,熟知工程档案的整理规范,这样明确了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力的保证了工程档案的质量。
当然提高工程档案质量还与档案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关,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懂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懂生产、建设方面知识等等。
总之,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人员杂、时间长,千头万绪,给控制工程档案质量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我相信通过狠抓档案工作的“三化”管理、合同管理对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确保工程档案质量是从“完整、准确、齐全、规范”几方面来要求的。“完整”是指齐全有序,“准确”是指真实可靠,“系统”是指有机联系,“规范”是指从纸张材料的规格、书写材料,到施工记录、校验报告、竣工图等要求统一编制、整理。有了完整、准确、系统、规范的档案,才能为工程建设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字迹不清楚,签字手续不完备,用易退色的书写材料,档案材料不完整,施工文件填写与整理不规范,复印件较多及档案随后补等问题,使工程档案的作用大大降低。怎样减少这些现象?如何做好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这一直是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除了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是关键而外,工作中应牢牢抓抓住“三化”及合同管理,三化即制度化、同步化、网络化管理,“三化”及合同管理与工程档案质量密不可分。
一、制度化是做好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保证
制度化就是必需建立健全制度,制度覆盖要全,职责要明确,制约要有力,对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管理列入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标准,并有检查、控制和考核措施。
我们知道一个建设项目有诸多行业和系统的队伍参加建设,各方移交的档案标准不一,分类方法不同,排列不清。有了健全制度,理顺各参建方之间关系,理直气状地介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不再处于“默默地无闻”的被动局面。同时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知管理制度,把它作为协调档案工作与其它工作关系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的坚决返工重来,规范管理。
二、“同步化”是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基础
同步化就是对项目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和项目档案的验收,要与项目的立项准备、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它有几层含义:(1)为了保证项目前期文件的完整,从工程项目提出依始,建档工作即应开始;(2)工程建设各阶段(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收集、积累、整理都要同步跟上;(3)工程建设竣工时,竣工文件的整编、审签工作要与工程竣工同步进行;(4)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合格的竣工验收档案要与竣工验收同步进行。
如果不“同步”会造成前期资料遗失,施工文件不规范,设备资料不完整,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档案不全或后补档等现象。这就是说工程档案是随着项目的建设环环相扣、段段相连、步步延伸,逐渐形成的。“同步化”要求工程档案工作必须与工程各阶段全程同步,从“事前、事中、事后”加以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网络化”是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点多线长,施工队伍流动性强,资料多,如何统揽全局把各方的工程档案汇聚在一起而又完整、准确、齐全?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很有必要和适用的,使其形散而实不散。一种是档案工作人员网络。按照项目和工作自身的特点,布网建点设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另一种是档案资料流向网络。通过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即管理人员变更,也不受影响,做倒“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留”。这样工作起来做到胸中有数,避免出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现象。
四、合同制约是基建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合同、协议是约束参建各方的法律依据,项目法人单位档案部门要参与合同、协议的签订,把档案资料的有关要求纳入合同、协议条款,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争取工作主动权。
合同中应明确项目档案管理各方职责: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在项目档案管理方面各负什么责任,还应明确各方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把有关工程档案的归档要求列入具体的合同条款中,并约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违约处罚办法,以及合同中也可写明各单位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必须参加过业务培训,熟知工程档案的整理规范,这样明确了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力的保证了工程档案的质量。
当然提高工程档案质量还与档案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关,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懂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懂生产、建设方面知识等等。
总之,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人员杂、时间长,千头万绪,给控制工程档案质量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我相信通过狠抓档案工作的“三化”管理、合同管理对工程档案质量的控制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