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北京人艺众多艺术家联袂出演的电影《第一书记》让我观后久久不能释怀。影片是根据沈浩同志的光辉业绩拍摄的,虽说媒体早已做过报道,但观看影片,仍感慨良多,潸然泪下,浮想联翩。尤其是对那句尽人皆知的口头禅——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有了更深的感悟。
时下,人们看重的依然是金杯、银杯之类的奖牌,此外,还有组织鉴定、领导评价等等,都分量不轻。如果以这些标准衡量沈浩,那他在省财政厅也只是“基本称职”而已,以致十多年来原地踏步。可在小岗村的六年挂职中,人们两次按下红手印把任届期满的他留下,第三次又按下红手印把他永远葬在了小岗村。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当沈浩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被村民吴奶奶拦下吃年夜饭。村里人知道后,纷纷搬着桌子一起来凑热闹。席间,大家抢着给沈浩的妻子打电话拜年。场面之感人,让我再次领悟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哲理。那不只因为时下的奖项多而滥,还因为金杯银杯的评选少有百姓的直接参与,也就难以体现真正的民意。更何况,确有个别金杯、银杯的获得者,带病提拔,在百姓那里口碑极差。什么原因呢?就在于不少金杯、银杯都和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作秀工程紧密挂钩。而百姓从这些冠冕堂皇的工程中,不仅得不到一点实惠,还往往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因此,百姓对这些名目繁多的“工程”不仅不买账,还甚为反感,称这些工程是扰民工程、坑农害农工程。而沈浩在小岗村的所作所为,从挨家挨户了解民情,到招商引资迁坟建厂;从抛家舍业修筑乡村公路,到进京面陈获准架桥,穿越京沪铁路;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黎民的福祉,都倾注了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殷殷之情。因此,这个多年来在领导眼中、在同事心中只是个“基本称职”的公务员,虽然没有金杯、银杯的光环笼罩,却实打实地在百姓心中有着最好的口碑。而且他的敬业爱岗、业务素质、领导水平、沟通能力,即他的德能勤绩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一切都说明沈浩同志是非常称职的,否则他就不可能在小岗村干成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实事和难事。
看来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还要不断完善;我们的领导机关在人才使用上,还要转变观念。一不要提拔重用那些使着顺手、用着听话、安分守己、人云亦云的庸才;二不要排斥嫌弃那些水平比自己高、工作又特别较真、且喜欢突破条条框框的下属。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则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列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更在论述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也要将德、能、勤、绩诸多方面的考核,和为人民服务、给人民办实事这个最根本的宗旨挂钩。以避免让一些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歪嘴和尚”,通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报喜不報忧,把中央的真经念歪;或者以八面玲珑、投机取巧、买官卖官、曲意逢迎等手段,钻政策空子,占公家便宜,捞个人实惠。这不仅会严重败坏机关作风,损害党的威信,更为可怕的是,将挫伤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求真务实的机关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是封建社会开明官僚都懂得的一条至理明言。但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有更多沈浩这样的“第一书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在中国最基层的村镇、企业和社区中,以确保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能够不折不扣不走样地得到最终落实。档案部门中,也有不少像沈浩这样的干部,刘义权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刘义权同沈浩一样,都因以事业为重,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也是党的事业的重大损失。但愿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能较早地发现这样的好干部,使他们脱颖而出,得到重用;更希望我们的领导机关,能更好地关心和保护这样的好干部,主动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心无旁骛地工作,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影片的主题歌《做人》唱得好:“一撇一捺一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沈浩是这样做人的,刘义权也是这样做人的。档案人都要以沈浩、刘义权为楷模,从“一撇一捺”做起。做人离不开做事,做事又映照着如何做人。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也是如此。联系档案部门当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无论是建立“三个体系”,还是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只有真正树立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理念,档案事业才能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档案事业,档案馆才能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公共档案馆。但愿“十二五”档案规划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更多方便百姓利用、关注民生档案的内容列入其中,让档案贴近民众,让民众认同档案,并亲近和走进档案馆。
时下,人们看重的依然是金杯、银杯之类的奖牌,此外,还有组织鉴定、领导评价等等,都分量不轻。如果以这些标准衡量沈浩,那他在省财政厅也只是“基本称职”而已,以致十多年来原地踏步。可在小岗村的六年挂职中,人们两次按下红手印把任届期满的他留下,第三次又按下红手印把他永远葬在了小岗村。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当沈浩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被村民吴奶奶拦下吃年夜饭。村里人知道后,纷纷搬着桌子一起来凑热闹。席间,大家抢着给沈浩的妻子打电话拜年。场面之感人,让我再次领悟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哲理。那不只因为时下的奖项多而滥,还因为金杯银杯的评选少有百姓的直接参与,也就难以体现真正的民意。更何况,确有个别金杯、银杯的获得者,带病提拔,在百姓那里口碑极差。什么原因呢?就在于不少金杯、银杯都和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作秀工程紧密挂钩。而百姓从这些冠冕堂皇的工程中,不仅得不到一点实惠,还往往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因此,百姓对这些名目繁多的“工程”不仅不买账,还甚为反感,称这些工程是扰民工程、坑农害农工程。而沈浩在小岗村的所作所为,从挨家挨户了解民情,到招商引资迁坟建厂;从抛家舍业修筑乡村公路,到进京面陈获准架桥,穿越京沪铁路;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黎民的福祉,都倾注了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殷殷之情。因此,这个多年来在领导眼中、在同事心中只是个“基本称职”的公务员,虽然没有金杯、银杯的光环笼罩,却实打实地在百姓心中有着最好的口碑。而且他的敬业爱岗、业务素质、领导水平、沟通能力,即他的德能勤绩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一切都说明沈浩同志是非常称职的,否则他就不可能在小岗村干成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实事和难事。
看来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还要不断完善;我们的领导机关在人才使用上,还要转变观念。一不要提拔重用那些使着顺手、用着听话、安分守己、人云亦云的庸才;二不要排斥嫌弃那些水平比自己高、工作又特别较真、且喜欢突破条条框框的下属。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则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列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更在论述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也要将德、能、勤、绩诸多方面的考核,和为人民服务、给人民办实事这个最根本的宗旨挂钩。以避免让一些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歪嘴和尚”,通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报喜不報忧,把中央的真经念歪;或者以八面玲珑、投机取巧、买官卖官、曲意逢迎等手段,钻政策空子,占公家便宜,捞个人实惠。这不仅会严重败坏机关作风,损害党的威信,更为可怕的是,将挫伤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求真务实的机关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是封建社会开明官僚都懂得的一条至理明言。但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有更多沈浩这样的“第一书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在中国最基层的村镇、企业和社区中,以确保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能够不折不扣不走样地得到最终落实。档案部门中,也有不少像沈浩这样的干部,刘义权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刘义权同沈浩一样,都因以事业为重,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也是党的事业的重大损失。但愿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能较早地发现这样的好干部,使他们脱颖而出,得到重用;更希望我们的领导机关,能更好地关心和保护这样的好干部,主动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心无旁骛地工作,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影片的主题歌《做人》唱得好:“一撇一捺一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沈浩是这样做人的,刘义权也是这样做人的。档案人都要以沈浩、刘义权为楷模,从“一撇一捺”做起。做人离不开做事,做事又映照着如何做人。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也是如此。联系档案部门当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无论是建立“三个体系”,还是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只有真正树立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理念,档案事业才能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档案事业,档案馆才能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公共档案馆。但愿“十二五”档案规划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更多方便百姓利用、关注民生档案的内容列入其中,让档案贴近民众,让民众认同档案,并亲近和走进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