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则生灵——文征明《真赏斋图》的造境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唐代王维《辋川图卷》的萌兴,到宋代李公麟《龙眠山庄图》、元代赵孟左右(兆页)《百尺梧桐轩图》的发展,至明代中期吴门画派走向繁荣,并持续至今。在传统园林山水画中,画家将个体的认识与感受融入具体客观物象的描绘,通过主观笔墨宣泄于物的表达,来营造园林山水画中的意境氛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表征下是与园林山水画一样的心灵投影,二者所遵循的审美与创作准则是具有趋同性的。以吴门画家文征明《真赏斋图》的视觉文本为媒介,从章法、笔墨、立意三个层面介入对其园林山水画造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静则生灵;园林山水画;造境
  静则生灵是出自道家文本经典的语汇,意喻只有心静若禅,看淡一切,才能拥有轻松与快乐。在忙碌的尘世间,想将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实属不易。古代文人在其艺术之域中也不断寻找一种幽静的环境,而园林正是文人艺术家洗蜕浮云凡尘,远离浮华诱惑,在画中营造的一片澄明的静心之域。文征明作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注重对自然的感悟与清雅秀润风格的自由诠释。园林作为重要的视觉图像,在文征明的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留下踪迹,《真赏斋图》是他为好友华中甫而作,描述出老友在太湖边修建的鉴赏别院——真赏斋的景观,让观者走出喧嚣的城市,感受静则生灵的园林山水之境。本文从章法、笔墨、立意三个层面介入《真赏斋图》,对其园林山水画的造境进行分析。
  一、章法之经营
  画面的意境与章法是辩证的关系,章法对意境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在园林山水画中,长卷形式的绘画有很多,内容多以叙事为主。欣赏方式是从右到左观赏,随着手卷缓缓展开,园林的景致逐渐出现在观看者眼前,令人产生“步移景异”的园林体验感。文征明上博本(图1)、国博本的《真赏斋图》(图2)都是以长卷的绘画形式来表达。
  文征明上博本的《真赏斋图》集建筑、山水、花木、人物于一体,草堂中,二人对坐,旁立侍童,溪岸另一边有来访友人和侍童。草堂周围,高梧掩映,假山怪石剔透,异常幽雅。从远处的竹林、茅屋前的树木、远处来往的访客以及访客飘逸的衣服,可以感受到阵风拂过,与远山、房屋、假山石的静形成对比,动静在画面中得到很好的结合,在有限的空间里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意境。斋堂的书案上均放置古籍书卷和青铜器,主客二人对坐桌前,面对一幅展开的画卷正在赏玩。左边一间屋子,书架上放置着书籍轴册,几案上摆放着古琴以及书籍。右边一间屋子两童子正围炉煮茶。此画面从右到左,从空间小而密集,到空间逐渐变大变开阔,再以平远结束,表达出清新典雅的意境,和文人平淡天真的田园自然风致。
  文征明国博本《真赏斋图》采用包围的空间,以假山怪石环绕,园林中有梧桐、橘树、竹子、开花的树等植物,园中茅屋藏于树下,茅屋里有两人隔桌对坐,好像在作诗赏画,门后还有一名书童,屋里有素屏,次屋里有藏书架,架上放满了书籍。素屏的应用将屏解脱于山水屏风流于世俗的困境,使屏重新符合文人的精神追求和隐逸境界的要求,令文人身份继续保有其区别于世俗的独特性和精英性。
  二、笔墨之灵蕴
  在园林山水画中,画家对物象表现有不同的笔墨结构方式。从园林山水画的笔墨与造境关系来看,园林山水画的整体结构都是依赖笔墨的互动来生成画面意境。如何用笔墨来传达人对园林空间的思考以及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下面通过分析画面中不同视觉图像表征下的笔墨使用,来理解笔墨灵蕴下的造境之象。在园林山水画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视觉图像元素,也是园林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最大的差异表现。建筑图像往往表达画家对生活的感知与态度,两幅《真赏斋图》中建筑用细笔中锋勾勒,设色隽秀清雅,别具一格,房屋结构结实稳重,通过建筑图像传达出艺术家静则生灵的心中之“意”。植物作为精神的比德图像是文人造境中最重要的物象之一。橘树、柳树、梧桐、槐树、竹子、芭蕉、松树、荷花等日常生活中的植物都被描绘在文征明营造的山水园林之境中,用笔用线与林木点染结合浑然天成,用舒缓幽静的笔意将江南的那份平淡天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表现画面的视觉空间时,树木往往依附在山石上自由生长,文征明造境之象中表现的植物是怡然的。而画面中最具典型性的视觉图像是山石,园林山水画的山石在画面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不像范宽《溪山行旅图》等传统山水画中山石所占据的尺幅那么大。文征明所画的假山石的笔墨形态以线、点、染结合,用骷髅皴表现出山石“皱”“漏”“瘦”“透”的特征,用细腻雅逸的笔触描绘出艺术家心灵中的那片澄明之境。
  三、立意之追韵
  文征明以强烈的主观意识完成对园林山水画中意境的表达与立意的追韵,表现出崇尚自然、追求宁静典雅的艺术风格。传统园林山水画描绘的是文人生活的精神场域,“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人在世间的生存定义为与自然相互交融、统一,对自然心存敬畏,将万事万物看成“共生”“共长”的自然客观规律。园林山水画的立意都是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追韵与体悟。这种“隐”的思想深刻影响画家与文人对隐逸、宁静、平淡、文雅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也影响到园林山水画造境风格的形成。一幅园林山水画作品的诞生,先是以立意为基础,再分配空间物象,再用笔墨宣泄托于物的表达。寄情于境是中国园林山水画造境的主导思想,也表达出人与自然、人与作品之间融为一体的和谐关系。园林山水画造境是山水画造境的延伸和拓展,山水画与园林山水画均体现造境过程中由景到境生成审美的作用,诗意性的表达贯穿其中。文征明两幅《真赏斋图》都是为好友华中甫所画,内容都是好友隐居太湖边上的雅集之所,在立意上表现出对斋主高洁人品与朴素洗练审美趣味的赞扬,完成对江南文人群体隐山遁水式田园自然风致的追韵。
  四、物象差异下的造境之情
  两幅画面中物象的变化与差异性是探析其园林造境的路径。斋的数量在两幅画中有不同,在上博本的图中有三间茅屋,中间是主客交谈,画面右边的庑是一个茶室,有两个小童正在扇火煮茶。画面左面的庑里有一个多层的架子,里面是一些卷轴书籍,还有一张摆放古琴与书的桌子。在国博本的图中,茅屋变成两间,茶室消失,屋里有素屏,次屋里有藏书架,架上放满书籍,而摆设书、琴的桌子被一张卧榻替代。上博本中煮茶的两位仆人在国博本中随茶室一同消失。上博本中戴风帽的来访者与随从在国博本中也没有出现。斋前的树种从上博本的松树变成国博本的梧桐。国博本中主人侧面的桌子上出现鼎彝。上博本中太湖石的堆叠方面是散开的,国博本则是紧凑的叠山式。斋所处的位置方面,上博本位于面向山川的地方,国博本的书斋隐匿在人造的假山林中并增加开花的树。
  两幅图通过视觉图像的陈设与鉴赏场景气氛的渲染,塑造出以真赏态度为宗旨的鉴赏收藏家身份。文人精神符号化的素屏图像成为晚明江南文人隐逸身份的暗码,激发出文人群体区别于世俗阶层的独特性与精英性,故而国博本《真赏斋图》更符合文征明为老友建构的身份特质。
  画中视觉图像的创作范式并未脱离文人传统雅集题材的模式。文征明在对华中甫书斋的描绘中投射出江南文人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均体现出江南文人清雅、宁静的心境与生活态度。两幅《真赏斋图》作品前后相差八年,画面中造境之意也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悄然发生变化。上博本图卷中真赏斋前的松树更表现书斋的山林性,传达出文人自得淡然的生活状态与向往山林野逸的意境。国博本中的园林小景通过一大片的假山石与外界隔绝,封闭性的幽静环境更表现出斋的庭院性,背景中人工之境大于自然山水,表现出大隐于市的悠然安逸之境。
  参考文献:
  [1]张淑娴.明清文人园林艺术[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
  [2]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韦秀玉.古雅空间:文征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濟大学出版社,2017.
  [5]尹小宁,纪燕.古代经典园林题材绘画鉴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6]郭熙.林泉高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廉政文化的支撑,导致制度设计不科学,执行难以到位;另一方面廉政文化建设缺少制度保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廉政制度建设过程中师生参与度低、缺乏文化认同,廉政文化建设中制度约束不够、应付心态较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的互促机制,形成以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廉政制度功效、以廉政制
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体系的软件系统,是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构件,对国家审计发展、稳定和运行具有重要功能.借鉴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研究,将大学生审计文化划分为审计认知取向、
摘 要:腐败在本质上是作为公共代理人的公权力承担者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是经济和市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错用,是公权力异化和被滥用的结果。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会导致权力获得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公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从而造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失衡,进而引發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当制度缺失、监管缺位时,腐败收益往往会高于腐败成本,政府官员
摘要:中国古典绘画是我国的国粹,不仅能表现我国文化精髓,更能让我们认识与了解古代风俗、历史、政治等。在现今跨界的视阈之下,通过对文化观念的整合与输出,用动画的方式将古典绘画艺术重新演绎,或将其与工业、商业等跨界融合,创作艺术衍生品是一种潮流。以中国古典绘画的转译与衍生为切入点,探讨传统之于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古典绘画艺术所蕴含的多元价值如何被整合与发掘,如何通过动画与艺术衍生品等方式再次被输出,使受
摘要:白描是指用最简洁概括的笔墨,不加任何色彩的烘托渲染,进而描绘出生动鲜活形象的手法。它既强调线条的气韵生动,又注重形体的结构形象,同时又能体现出画者的思想、情感、观念。白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在柔和细腻的工笔画中,还是在肆意挥洒的写意绘画中,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底蕴都是不可代替的。不论国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手法、造型是怎么样的,白描艺术始终都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通过探究白描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呈高发态势,非正当的学术研究、发表行为日益危害正当的学术研究活动。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在论文作者身上表现突出,主要有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等。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生成机理是多维度、深层次的,是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维护学术研究正常秩序、重塑学术道德,需要加强治理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秉持整体
摘要:工笔花鸟画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线条作为工笔花鸟画中一种非常关键的构成要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线条的合理化运用对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针对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条展开具体的探讨,分析了线条在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线条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原则,进而简要探究了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摘要:绘画空间是画家们长期以来痴迷表现的对象,从古至今,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空间观影响着历代画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绘画艺术观念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绘画空间也有了独特的个人见解。重叠作为空间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能够使画面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新工笔画的实践研究当中。通过阐述绘画空间的概念和绘画空间的基本构图规则,分析了重叠在绘画空间中的应用,探讨了重叠在绘画空间中
为促进辽宁省法院民事再审工作“上台阶,创一流”,有效解决民事再审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民事再审工作质效,提高民事再审法官的审判业务能力,7月19日-23日,辽
期刊
摘 要:党内法规评估作为党内法规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既是发现立规不足、矫正执规偏差、提升施规实效的实践重点,也是理论界学术争鸣的关注焦点。通过对比分析中央与地方党内法规评估制度内容和重庆市两次党内法规评估工作,发现其实践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存在学理之“体”和实然之“用”错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多元参与”和“责任相关”的主体构成差异、“条文要素”和“时空条件”对象选择差异、“宏观全面”和“举要删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