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平日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发现,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极高,但对冗长的童话故事的持久性却不高,不能很好的领悟童话故事的精彩,为了带孩子走进童话的殿堂,感受童话的美妙之处,我做了大胆尝试,寻找让孩子享受童话故事之美的方法,让孩子能跟着我一同进入童话般的世界。
【关键词】童话 多媒体 角色表演
童话中的幻想和幼儿的天性是一致的,童话打开了幼儿的另外一扇心灵窗户。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大班下学期的一个童话文学活动,该童话故事内容比较长,大约有1000多字,但情感却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着顺序给孩子讲这个感人而又冗长的童话故事,一开始孩子很感兴趣,听的很认真,对于我提的问题也能很认真的回答,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耐不住了,便开起小差来,我的提问也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一向爱听故事的孩子们怎么这次不愿意听了呢?究其原因,有以下的几点:
一、冗长的故事情节压制了孩子的激情
孩子学习的兴趣时间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像大人长时间的来开展学习活动。一旦他们按耐不住,注意力分散,就算你再努力的吸引他们,换来的也只是他们淡淡的微笑和无语的目光。很多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都比较的长,要让幼儿在短暂的二十几分钟的教学课堂内去理解这么冗长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孩子的学习热情难以一直保持。
二、枯燥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孩子的热情
孩子毕竟是孩子,苍白的教学方式只是扼杀孩子学习的工具,他们对于毫无色彩的东西始终不会用心去学,面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必须抓住孩子善于表达的方式去感染他们,幼儿教师应该努力,改造单调乏味的课堂,迎来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童话故事的精彩,幼儿教育必须运用多层次的手段,能吸引孩子闪烁的目光。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再次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研究,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现在一一阐述。
策略一: 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段理解,减轻冗长故事的负担。对故事灵活分析,帮助幼儿将故事进行分割,冗长的故事在我们的分段学习下变得轻松、有趣,减少了学习的枯燥。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我将故事分成了三段。第一段引导幼儿知道故事开始的时间、背景等,以此让幼儿初次感受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编制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对幼儿编造的故事情节进行有序的排列。可以这样引导“小女孩看到别人全家团聚,有那么多的好吃的,自己却又冷又饿,你们想想小女孩最想得到什么?”。第三段引导幼儿真实面对故事结局。在故事的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女孩是不是真的会得到这些呢?为什么呢?她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真实的面对小女孩悲惨的结局。经过这样的分段,幼儿不仅对故事有了很好的理解,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还能深刻体会故事的情感,减轻了幼儿盲目学习的负担。
策略二、 多媒体的运用,吸引孩子的目光。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生动化。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的学习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用电脑播放了配乐、配画的故事片段,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激情的讲述所征服,陶醉于故事的情节中。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活动的难点。我先播放人们快乐的过圣诞节的景象,在愉快的场景中突显了一位楚楚可怜的小女孩,用多媒体将两个场景做鲜明的对比,使幼儿更能体验小女孩的可怜,同时也能激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欲望。在小女孩擦亮火柴想象的场景中,我用多媒体中很特别的轻快声体现小女孩强烈的愿望,在愿望破灭时用凄凉的景象来感染幼儿强烈的同情心,在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下更能产生孩子多情的情感,知道自己生活的幸福,使孩子能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幼儿观看了故事视频,从中感受到了故事的情感,渲染了幼儿的感情,还能很好的观察到故事的背景,方便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策略三: 有趣的提问,引导孩子激情的回答。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要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 马上就能激起层层波澜,有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
在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我先让幼儿欣赏全文,对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将问题“故事中有谁?最后小女孩的结局怎样?”改为“故事中小女孩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这样的提问, 不仅能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而且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发了幼儿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以上,就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做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如何让幼儿走进童话殿堂,感到童话之美,还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在幼儿园的童话故事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更新,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话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童话 多媒体 角色表演
童话中的幻想和幼儿的天性是一致的,童话打开了幼儿的另外一扇心灵窗户。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大班下学期的一个童话文学活动,该童话故事内容比较长,大约有1000多字,但情感却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着顺序给孩子讲这个感人而又冗长的童话故事,一开始孩子很感兴趣,听的很认真,对于我提的问题也能很认真的回答,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耐不住了,便开起小差来,我的提问也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一向爱听故事的孩子们怎么这次不愿意听了呢?究其原因,有以下的几点:
一、冗长的故事情节压制了孩子的激情
孩子学习的兴趣时间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像大人长时间的来开展学习活动。一旦他们按耐不住,注意力分散,就算你再努力的吸引他们,换来的也只是他们淡淡的微笑和无语的目光。很多我们熟悉的童话故事都比较的长,要让幼儿在短暂的二十几分钟的教学课堂内去理解这么冗长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孩子的学习热情难以一直保持。
二、枯燥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孩子的热情
孩子毕竟是孩子,苍白的教学方式只是扼杀孩子学习的工具,他们对于毫无色彩的东西始终不会用心去学,面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必须抓住孩子善于表达的方式去感染他们,幼儿教师应该努力,改造单调乏味的课堂,迎来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童话故事的精彩,幼儿教育必须运用多层次的手段,能吸引孩子闪烁的目光。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再次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研究,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现在一一阐述。
策略一: 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段理解,减轻冗长故事的负担。对故事灵活分析,帮助幼儿将故事进行分割,冗长的故事在我们的分段学习下变得轻松、有趣,减少了学习的枯燥。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我将故事分成了三段。第一段引导幼儿知道故事开始的时间、背景等,以此让幼儿初次感受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编制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对幼儿编造的故事情节进行有序的排列。可以这样引导“小女孩看到别人全家团聚,有那么多的好吃的,自己却又冷又饿,你们想想小女孩最想得到什么?”。第三段引导幼儿真实面对故事结局。在故事的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女孩是不是真的会得到这些呢?为什么呢?她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真实的面对小女孩悲惨的结局。经过这样的分段,幼儿不仅对故事有了很好的理解,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还能深刻体会故事的情感,减轻了幼儿盲目学习的负担。
策略二、 多媒体的运用,吸引孩子的目光。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生动化。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的学习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用电脑播放了配乐、配画的故事片段,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激情的讲述所征服,陶醉于故事的情节中。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活动的难点。我先播放人们快乐的过圣诞节的景象,在愉快的场景中突显了一位楚楚可怜的小女孩,用多媒体将两个场景做鲜明的对比,使幼儿更能体验小女孩的可怜,同时也能激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欲望。在小女孩擦亮火柴想象的场景中,我用多媒体中很特别的轻快声体现小女孩强烈的愿望,在愿望破灭时用凄凉的景象来感染幼儿强烈的同情心,在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下更能产生孩子多情的情感,知道自己生活的幸福,使孩子能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幼儿观看了故事视频,从中感受到了故事的情感,渲染了幼儿的感情,还能很好的观察到故事的背景,方便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策略三: 有趣的提问,引导孩子激情的回答。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要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 马上就能激起层层波澜,有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
在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我先让幼儿欣赏全文,对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将问题“故事中有谁?最后小女孩的结局怎样?”改为“故事中小女孩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这样的提问, 不仅能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而且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发了幼儿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以上,就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做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如何让幼儿走进童话殿堂,感到童话之美,还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在幼儿园的童话故事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更新,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不断努力探索的一个话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