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瓦人身世之谜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ong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阿尔泰山脚下的密林深处,住着一个神秘部落,他们自称为图瓦人,有人说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军队的后裔。从他们的长相和生活习惯来看,的确和蒙古人非常相似,但令民族调查专家疑惑的是,他们的语言和蒙古语完全不同,却和一种神秘的语言——古突厥语相关。那么图瓦人究竟是什么民族,他们又是何时来到喀纳斯地区的呢?
  


  
  居住在我国新疆的图瓦人有25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县白哈巴村、布尔津县禾木村和喀纳斯村。图瓦人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地方志上也很少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当地人普遍认为图瓦人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士兵的后裔。
  从历史记载来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曾有三次大的西征,每次都要翻越阿尔泰山,在也儿的石河畔休整。也儿的石河就是今天的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从阿尔泰山下流过,汇入的一个重要水系正是喀纳斯湖。
  那么,现今的图瓦人是否就是当时西征的蒙古人后裔呢?为什么后来还要留下“图瓦”这个称呼呢?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图瓦人的长相和蒙古人很相似,而且服饰和生活习惯也基本一致。在宗教信仰上,图瓦人和蒙古人都信仰喇嘛教,同时也都保留着一些萨满教的遗俗。
  图瓦人和蒙古人又是什么关系?
  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能从今天的图瓦人生活中寻找踪迹。图瓦人调查组第一次来到新疆禾木村的感觉是,这里没有蒙古包。图瓦人的房舍很特别,都是清一色木头房子,房子外还有一圈一圈的栅栏,整个村庄的景致和北欧村落十分类似,却和人们印象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大相径庭。
  参加图瓦人的聚会,喝酒是免不了的,而这酒大多是自己酿制的奶酒,但和蒙古人酿酒的原料不同,图瓦人用的不是马奶而是牛奶。调查组还发现,一般蒙古人都戴银首饰,可图瓦人却喜欢戴金首饰,上面还镶嵌着宝石。
  最令人疑惑的是,图瓦人说着一种奇特的语言。最初,他们猜测这或许是类似蒙古语的一种方言,但很快就发现它们有着根本性差别。对语言的敏感,让专家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揭开图瓦人身世之谜的一个突破口,于是他们决定从调查语言开始。
  对于这些陌生的语言,调查组的成员都采用国际音标进行记录,同一词汇还必须找三个人以上验证,到了晚上大家又聚到一起核对校正。后来他们逐渐掌握了3000多词汇,编出了一本图瓦语小册子。
  专家们整理分析后发现,图瓦语里还是借用了一些蒙古语的词汇,但主体部分却完全不同。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他们发现,图瓦语和一种非常古老而神秘的语言——古突厥语有关。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禾木村的学校里有图瓦学生,还有一些哈萨克学生。图瓦学生经过专门的蒙古语学习,说蒙古话还很困难,但简单的生活交流之后,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说流利的哈萨克语。这恰好印证了图瓦语和古突厥语的关系。
  


  为什么图瓦人和现代哈萨克人风俗习惯不同,却和蒙古人接近呢?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瓦人发展衍变的历史。专家们意识到还要做更深入的民间调查。认为成吉思汗和图瓦人无关的图瓦人哈尔哈斯说,他们的祖辈住在俄罗斯,到他爷爷时才迁徙到禾木和喀纳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哈尔哈斯还提供了一条线索:前几年曾从俄罗斯来过一个图瓦人,长相和他们基本一样,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语言也相同,只是音调略有区别。
  喀纳斯湖北端是连绵的雪山,翻过雪山就进入了俄罗斯境内,而在那里的确有一个图瓦人聚集地,据说生活着约18万图瓦人。另外,在现在蒙古国的科布多地区,也生活着约3万图瓦人。如此看来,我国的图瓦人仅是世界图瓦人数量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成吉思汗西征遗留后裔仅是一个传言,那么他们是否是从100年前俄罗斯图瓦人聚集区迁徙过来的呢?
  禾木村老校长塔良海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同,他认为早在1000年前,图瓦人就世居在禾木村。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塔良海指出,禾木村“禾木”一词本身就是图瓦语,指的是黑熊腰身上的肥膘。据说当初就是因为有两个图瓦人在这里打了黑熊,将腰身上的肥膘取下来以示纪念,所以就将此地命名为“禾木”。
  有人建议去找对图瓦史有专门研究的塞恩买提老人。塞恩买提仔细研究了阿尔泰地区蒙古族历史,他认为研究图瓦人必须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图瓦实际上属于蒙古的兀良哈部落。专家们结合这些调查结果,又查阅了世界范围内图瓦人的资料,渐渐地感到图瓦人的历史轮廓明晰起来。
  有关专家的结论是,图瓦人的不同说法都有依据,只是发生在不同历史阶段。
  “图瓦”只是现代的一种汉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还有其他略微不同的称呼,比如“都播”、“秃巴”、“德瓦”等。比如在《隋书・铁勒传》中记载有“北海南则都播等”。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当时的图瓦人就聚集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南,游牧在叶尼塞河上游、萨颜岭以北的广大区域。而实际上早在隋以前,图瓦的先民就在此生活,西汉初年,他们受北方民族匈奴统治。公元4世纪左右,图瓦又被西迁的拓跋鲜卑部落统治。
  


  到公元6世纪隋唐时期,突厥部落正是从图瓦人的世居地崛起,后来成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图瓦地区正属于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图瓦人和汗国的其他部族一样,都开始通用古突厥语,信仰萨满教。
  突厥汗国衰亡后,一些部落由于战争等原因陆续向南向西迁徙,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南部以及中亚等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土著居民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的塞人,他们和塞人发生混血以后,体质上发生变化,呈现出高鼻深目的特点。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他们又放弃了原先的宗教,进一步被伊斯兰化,逐步演化发展成一些现代民族,比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而图瓦部落后来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过程,他们主要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仍然保留了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点,并接受了喇嘛教。这就是为什么图瓦和同样从突厥部落发展而来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在语言上相近,但人种和风俗上却有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到了公元12世纪左右,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落之后,便开始向周围扩张,首先征服的就是被他们称为“秃巴思”的部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图瓦人。这样图瓦人就开始大规模和蒙古诸部落相融合。
其他文献
打下江山、坐享太平时,武将文臣喜好女色,居高临下的皇帝对这号事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倘遇机会,皇帝还用资质端丽、桀黠颖慧的美女来奖掖文武臣僚,以女色去搪塞这群能干的家伙,使之缠绵缱绻于床笫之间,利用水一样的温柔去浇熄他们襟怀里的雄才伟略与风云之气。醇酒美妇,会让安乐窝里的男子即就不睡着,也会什么都不想。郑板桥自谓“难得糊涂”,很可能是由于他不近女色的缘故。    政治较量是复杂微妙的。皇帝会以女色去麻
好水川因900多年前发生过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场大战而名显史册。初秋的一天,阳光很好,我怀着对古战场的崇敬去了好水川。    出宁夏隆德县城,沿隆张公路(隆德到固原张易)向北走,翻过县城北边的北象山,好水川便赫然现于眼前了。在我的想象中,好水川曾是两军厮杀的战场,一定很宽阔。可眼前的好水川并不宽敞,而是一条被南北两面山峦相夹的狭长川道,最宽处不过四五公里,窄处则不足1公里。川里有一条纵贯东西的河流,
感受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聚居城市,走在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各种穿着,各种打扮。民族特色与流行时尚相映成趣,构成了这个城市的风貌。  有人说,到维吾尔族地区,如果不逛“巴扎”(集市),就算是枉来一趟。不少游客都喜欢到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巴扎去看一看,那一带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聚居区,买卖的双方多为维吾尔族人,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巴扎经营有许多特产,如小刀、地毯、艾德莱斯绸、玉器、
本文推广Kadison关于局部导子的一个定理并给出十分简单的证明。
藏区之行,已经接近尾声了,满载而归,周身业已“不堪重负”,更何况还有着盈满眼眶的“审美疲劳”,一坐上越野车,倦意便围困了每一根筋骨,直朝梦境滑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国椰影,天涯海角,温润惬意……冬季旅游似乎就剩下北上东北、南下海南了。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进入11月,甘肃好像没有什么可玩、可看的地方。其实,我
庞贝: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城市,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2万。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王殿玺,石庆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的思路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揭高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的适
本文在Finsler曲面上定义了一个新的不变量H。该不变量等于零刻画了Riemann流形。文章给出了H的一个上界并且构造了H为常值的非Riemann的Finsler曲面。此外,本文还推广了Landsberg曲面的Gaus-Bonnet-Chern定理并分类了非正曲率的Finsler曲面。
给出了Yang-Mills流演化问题奇点集的一个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