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作文形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这种作文在写作要求上较為宽松,考生可以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因此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和练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因此这两种文体基本上涵盖了考场作文的全部。而相对记叙文来说,议论文更容易扣题,风险不大,考生更愿意使用这种文体,所以,掌握好议论文写作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场作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一种文章,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构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论点必须鲜明正确;二是事实论据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道理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为证明观点服务;三是思路清晰,论证有条理。此外,新材料作文由于是根据所给材料来写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与抓手,因此,还要求在文中适当的提一提材料,不能放开手去,置之不管。这些是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上的原则与要求。
面对所给材料与要求,经过审题立意,就进入了构思与写作环节。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开一个好头,这是议论文写作时最先面临的难题,也往往是得分的关键。文无定法,有章可循。“选择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训练一些写作的基本步骤,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可操作定式,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两种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方法,希望对考生能有所裨益。
一、 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
以下面这道新材料作文题为例。
有人说,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是人们的精神故乡,所以,文学是灯,它不会老。但如今的多数青年不再做文学梦,而选择更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经过审题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是和文学有关的主题。下面就用以社会热点现象引出开头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审题立意之后,确定写作题目为“文学——精神的家园”。接着,我就要思考如何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构思,如何开好头。提到文学,按照这种开头方法,我需要思考近几年和文学有关的社会热点现象有哪些。至少我们可以想到这几条,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人余秀华的爆红,杨绛先生去世等。下面就以学生最为熟知的莫言为例,关于莫言,我们学生多多少少会有所了解,退一步说,即使他们对莫言了解不多,但至少也应该知道,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吧,知道前几年曾经有过一场“莫言热”吧,那这样就好操作了,例如:
文学——精神的家园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各大书店的重要位置上都堆满了莫言的作品,各大网站、报纸纷纷开辟莫言专栏,一时间,莫言和文学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这种“狂热”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很快便“冷静”下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实用类、娱乐性的读物,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更为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不!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了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这个开头由莫言的例子切入,先谈在莫言获奖后国内出现的文学盛况,这种现象即使他没有关注过,也应该可以推想到,接着陡转直下,这场文学热并没有持续太久,而是迅速冷却下来,人们在不论是选择书籍还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不大愿意选择文学。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用这种设问的方式语气强烈地引出本文的观点——文学是人们精神的家园。这样的开头方式不仅新鲜老练,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且还点了材料和题目(加着重号部分),也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与现实的意识,这样的议论文有生命、接地气、有价值、有意义。最好是作文与材料若即若离,即由材料确定主旨,文章由此及彼开发出去,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
如果学生对社会热点有更多地关注,如果他们知道余秀华,对她有所了解,还可以这样去写,例如:
随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网络空间,一个叫余秀华的诗人彻底火了。人们赞赏之余也给这个女诗人贴上了很多标签。带着“农民诗人”“脑瘫诗人”这些标签的她在被问起为什么写诗时,她静静地说道:“我写诗,只是因为它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是啊,文学就有这样的力量,它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和上面莫言的那个例子相似,在这个开头中,读者可以看出这个作者对于文学真的是有所了解的,他不但知道余秀华这个人,更知道她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新闻,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她的语句,这或多或少地可以体现他对于文学的关注与热爱。一个真正关注热爱文学的人来写文学的功用肯定要比那些只会空谈泛谈文学的文章更有可信度与说服力。另外,这个开头和前面一篇类似,开头虽然简短,但依然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与动作(文中加着重号部分)。
笔者在教学中试用这一开头方法,下面就以一次作文为例来看学生的实践情况。
有人说,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也有人说,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她永远昭示我们准备出发,离开家才是真正的长大。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分两个部分,前者强调家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离家的意义。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此,在审题立意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二者兼顾。下面笔者就出示几个学生以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作文实例。《走再远,勿忘家》是这么开头的:
刚结束不久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陆毅父女在深山中遇险,父女两人在深山溪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孩子哭喊着:“我想要马上回家。”陆毅用手抹去孩子眼泪轻轻地说:“我也想回家了。”可见,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困难无助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温馨美好的家。是啊,家是每个人心中不灭的港湾,它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与牵挂,是爱的起源,也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她从“家”这个主题想到了当下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即陆毅父女山中遇險的故事,这个情节选取得很巧妙,不仅是孩子在遇到困顿危险时会想到那个温馨的地方,成年人亦然,可见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在简洁地叙述之后,她用一个词“是啊”,引出议论,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观点,即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家,并且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另一个同学由“家”这个主题,第一时间想到《常回家看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她是这么写的:
十几年前的“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红遍了全国上下,这首歌用最朴实的音调唱出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与愿望:回家。是啊,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由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迅速地切入主题,进而引出观点,简洁顺畅,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过程。另一个同学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兼顾了材料的两个方面,她拟的题目是“背着爱的行囊远走”:
“春运”,似乎已然成为又一大“中国特色”,一趟趟满载着游子的列车、飞机都在驶向一个名为家的地方,那里有年迈的父母,童年的伙伴,儿时的乐园……可是那么多珍贵的东西,却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再次踏上旅程的脚步,因为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家庭的温暖装进行囊,背着爱的行囊远走,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她由人们回家和离家自然地想到了“春运”这个话题,这也是每年都会被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现象。人们回家的背后是家的号召力,是家的温馨。但是为了生计与梦想,人们能做的只有将家的温暖装进行囊远走,作者看到了现象背后的内核,在对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这里就不一而足了。这种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方法简单易学,总结如下:审题立意后围绕主题选择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这个现象中筛选有用信息,在议论文中对所举实例的叙述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然后,结合材料适当分析,引出观点。这种开头的方法不但鲜活新颖,也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热点现象不仅引出观点,还作为真实可靠,新颖鲜活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此外,运用社会热点来开头也能体现“高中生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能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显示我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运用材料开头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虽然在审题立意方面没有问题,然而在具体构思时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候不妨就地取材,就使用材料来开头,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开头方法。这里所谓的运用材料来开头,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材料或者转述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与提炼,下面以具体材料作文为例介绍几种运用材料开头的方法。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虽然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首先审题立意: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拿最好的杯子,这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了外在形式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内容。因此,可以从外在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来构思作文。在运用材料开头上,有如下的几种方法。
1. 截取材料法
所谓的截取材料法就是截取材料中与主题相关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引出观点的方法。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抓住生活的本质”,他是这么开头的:
老师教育学生选咖啡时应把关注点放在咖啡的品质上,而不应该关注外在的杯子。老师的建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形式的攀比上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正如咖啡杯再精美,我们享用的也只是那杯中咖啡,因此,我们要懂得生活的智慧,努力去抓住生活的本质。
这种开头方式没有直接照搬材料或者转述材料,而是只选取了老师的话,简练的语言中透露了作者的机智。老师的话体现了老师的观点,老师的观点也是作者的观点,因此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关键语句由此阐发开去,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即要懂得抓住生活的本质。
2. 改编材料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作文立意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改编重组。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不要迷失了自己”,他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
我们已经习惯于关注外在性的东西,正如在选择咖啡时,我们往往会像材料中的学生那样选择精美昂贵的杯子,我们从未问过自己,我们是在喝咖啡还是在喝杯子。静心想想,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选择的标准,我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忘记了我们真正在追求什么,所以,醒醒吧,不要再去追求那些没用的东西而迷失了自己。
作者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并不局限于材料的叙述,而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改编材料,切中肯綮,选取有利角度加以阐发。这样的开头简练老到,看似随手拈来,却暗含作者匠心与功力,使文章开头显得大气磅礴。
3. 内化材料法
内化材料法,是将材料作为一面镜子,从材料中看出命题者所要表达的内核,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用凝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为“找寻生活的本质”,他是这样开头的: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物质条件愈发优越的现代生活并没有让我们更多地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相反,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外壳,丢失了他的本质,正如当我们将过多的目光放在了咖啡杯上时,我们已经失去喝咖啡的最初意义。也许,是时候去找寻生活的本质了。
这种方法看似没有使用材料,但却紧紧地抓住了材料的内核与精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可以说是运用材料的最高境界。
以上介绍了新材料作文之议论文的两种开头方法,它们各有侧重,其中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方法较为适合议论性质(思辨型)的材料,议论性质的材料往往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某些社会热点现象;而运用材料开头的方式则较为适合记叙性质(故事型)的材料,因为记叙性质的材料在截取或者改变方面都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这两种开头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容易上手,易学易做,对于初学议论文应该有所帮助或启示。“不过,文无定法,掌握基本程式仅仅是第一步,最终还应引导学生跳出模式,进入自由王国。”
议论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一种文章,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构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论点必须鲜明正确;二是事实论据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道理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为证明观点服务;三是思路清晰,论证有条理。此外,新材料作文由于是根据所给材料来写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与抓手,因此,还要求在文中适当的提一提材料,不能放开手去,置之不管。这些是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上的原则与要求。
面对所给材料与要求,经过审题立意,就进入了构思与写作环节。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开一个好头,这是议论文写作时最先面临的难题,也往往是得分的关键。文无定法,有章可循。“选择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训练一些写作的基本步骤,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可操作定式,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两种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方法,希望对考生能有所裨益。
一、 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
以下面这道新材料作文题为例。
有人说,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是人们的精神故乡,所以,文学是灯,它不会老。但如今的多数青年不再做文学梦,而选择更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经过审题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是和文学有关的主题。下面就用以社会热点现象引出开头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审题立意之后,确定写作题目为“文学——精神的家园”。接着,我就要思考如何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构思,如何开好头。提到文学,按照这种开头方法,我需要思考近几年和文学有关的社会热点现象有哪些。至少我们可以想到这几条,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人余秀华的爆红,杨绛先生去世等。下面就以学生最为熟知的莫言为例,关于莫言,我们学生多多少少会有所了解,退一步说,即使他们对莫言了解不多,但至少也应该知道,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吧,知道前几年曾经有过一场“莫言热”吧,那这样就好操作了,例如:
文学——精神的家园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各大书店的重要位置上都堆满了莫言的作品,各大网站、报纸纷纷开辟莫言专栏,一时间,莫言和文学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这种“狂热”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很快便“冷静”下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实用类、娱乐性的读物,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更为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不!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了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这个开头由莫言的例子切入,先谈在莫言获奖后国内出现的文学盛况,这种现象即使他没有关注过,也应该可以推想到,接着陡转直下,这场文学热并没有持续太久,而是迅速冷却下来,人们在不论是选择书籍还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不大愿意选择文学。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用这种设问的方式语气强烈地引出本文的观点——文学是人们精神的家园。这样的开头方式不仅新鲜老练,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且还点了材料和题目(加着重号部分),也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与现实的意识,这样的议论文有生命、接地气、有价值、有意义。最好是作文与材料若即若离,即由材料确定主旨,文章由此及彼开发出去,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
如果学生对社会热点有更多地关注,如果他们知道余秀华,对她有所了解,还可以这样去写,例如:
随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网络空间,一个叫余秀华的诗人彻底火了。人们赞赏之余也给这个女诗人贴上了很多标签。带着“农民诗人”“脑瘫诗人”这些标签的她在被问起为什么写诗时,她静静地说道:“我写诗,只是因为它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是啊,文学就有这样的力量,它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和上面莫言的那个例子相似,在这个开头中,读者可以看出这个作者对于文学真的是有所了解的,他不但知道余秀华这个人,更知道她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新闻,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她的语句,这或多或少地可以体现他对于文学的关注与热爱。一个真正关注热爱文学的人来写文学的功用肯定要比那些只会空谈泛谈文学的文章更有可信度与说服力。另外,这个开头和前面一篇类似,开头虽然简短,但依然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与动作(文中加着重号部分)。
笔者在教学中试用这一开头方法,下面就以一次作文为例来看学生的实践情况。
有人说,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也有人说,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她永远昭示我们准备出发,离开家才是真正的长大。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分两个部分,前者强调家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离家的意义。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此,在审题立意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二者兼顾。下面笔者就出示几个学生以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作文实例。《走再远,勿忘家》是这么开头的:
刚结束不久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陆毅父女在深山中遇险,父女两人在深山溪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孩子哭喊着:“我想要马上回家。”陆毅用手抹去孩子眼泪轻轻地说:“我也想回家了。”可见,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困难无助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温馨美好的家。是啊,家是每个人心中不灭的港湾,它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与牵挂,是爱的起源,也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她从“家”这个主题想到了当下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即陆毅父女山中遇險的故事,这个情节选取得很巧妙,不仅是孩子在遇到困顿危险时会想到那个温馨的地方,成年人亦然,可见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在简洁地叙述之后,她用一个词“是啊”,引出议论,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观点,即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家,并且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另一个同学由“家”这个主题,第一时间想到《常回家看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她是这么写的:
十几年前的“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红遍了全国上下,这首歌用最朴实的音调唱出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与愿望:回家。是啊,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由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迅速地切入主题,进而引出观点,简洁顺畅,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过程。另一个同学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兼顾了材料的两个方面,她拟的题目是“背着爱的行囊远走”:
“春运”,似乎已然成为又一大“中国特色”,一趟趟满载着游子的列车、飞机都在驶向一个名为家的地方,那里有年迈的父母,童年的伙伴,儿时的乐园……可是那么多珍贵的东西,却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再次踏上旅程的脚步,因为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家庭的温暖装进行囊,背着爱的行囊远走,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她由人们回家和离家自然地想到了“春运”这个话题,这也是每年都会被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现象。人们回家的背后是家的号召力,是家的温馨。但是为了生计与梦想,人们能做的只有将家的温暖装进行囊远走,作者看到了现象背后的内核,在对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这里就不一而足了。这种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方法简单易学,总结如下:审题立意后围绕主题选择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这个现象中筛选有用信息,在议论文中对所举实例的叙述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然后,结合材料适当分析,引出观点。这种开头的方法不但鲜活新颖,也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热点现象不仅引出观点,还作为真实可靠,新颖鲜活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此外,运用社会热点来开头也能体现“高中生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能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显示我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运用材料开头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虽然在审题立意方面没有问题,然而在具体构思时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候不妨就地取材,就使用材料来开头,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开头方法。这里所谓的运用材料来开头,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材料或者转述材料,而是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与提炼,下面以具体材料作文为例介绍几种运用材料开头的方法。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虽然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首先审题立意: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拿最好的杯子,这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了外在形式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内容。因此,可以从外在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来构思作文。在运用材料开头上,有如下的几种方法。
1. 截取材料法
所谓的截取材料法就是截取材料中与主题相关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引出观点的方法。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抓住生活的本质”,他是这么开头的:
老师教育学生选咖啡时应把关注点放在咖啡的品质上,而不应该关注外在的杯子。老师的建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形式的攀比上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正如咖啡杯再精美,我们享用的也只是那杯中咖啡,因此,我们要懂得生活的智慧,努力去抓住生活的本质。
这种开头方式没有直接照搬材料或者转述材料,而是只选取了老师的话,简练的语言中透露了作者的机智。老师的话体现了老师的观点,老师的观点也是作者的观点,因此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关键语句由此阐发开去,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即要懂得抓住生活的本质。
2. 改编材料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作文立意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改编重组。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不要迷失了自己”,他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
我们已经习惯于关注外在性的东西,正如在选择咖啡时,我们往往会像材料中的学生那样选择精美昂贵的杯子,我们从未问过自己,我们是在喝咖啡还是在喝杯子。静心想想,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选择的标准,我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忘记了我们真正在追求什么,所以,醒醒吧,不要再去追求那些没用的东西而迷失了自己。
作者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并不局限于材料的叙述,而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改编材料,切中肯綮,选取有利角度加以阐发。这样的开头简练老到,看似随手拈来,却暗含作者匠心与功力,使文章开头显得大气磅礴。
3. 内化材料法
内化材料法,是将材料作为一面镜子,从材料中看出命题者所要表达的内核,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用凝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为“找寻生活的本质”,他是这样开头的: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物质条件愈发优越的现代生活并没有让我们更多地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相反,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外壳,丢失了他的本质,正如当我们将过多的目光放在了咖啡杯上时,我们已经失去喝咖啡的最初意义。也许,是时候去找寻生活的本质了。
这种方法看似没有使用材料,但却紧紧地抓住了材料的内核与精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可以说是运用材料的最高境界。
以上介绍了新材料作文之议论文的两种开头方法,它们各有侧重,其中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方法较为适合议论性质(思辨型)的材料,议论性质的材料往往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某些社会热点现象;而运用材料开头的方式则较为适合记叙性质(故事型)的材料,因为记叙性质的材料在截取或者改变方面都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这两种开头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容易上手,易学易做,对于初学议论文应该有所帮助或启示。“不过,文无定法,掌握基本程式仅仅是第一步,最终还应引导学生跳出模式,进入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