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急难险重任务的增加,对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故,降低车辆事故的发生,增加行车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与行车安全进行分析。
关键词:武警部队;驾驶员;心理特征;安全
1、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在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应该按照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联系驾驶员的生活实践加以考察和研究,并以实践活动作为检验的标准。另外,研究时必须客观地观察、真实地记录驾驶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只有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材料,才能使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1]。
1.2 发展性原则
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既要研究驾驶员的心理品质,这是以往发展的结果;又要研究那些不明显的、处在萌芽状态的、却又预示着发展前景的方面,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中,研究其发展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3 系统性原则
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要在人、车、路(环境)这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汽车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考察人的心理,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工作效率、安全行车等个体差异的本质。
2、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心理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及判断力是与汽车的车速、运行环境及其变化等有关的。心理随车速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心理特性。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烦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行动迟缓,情绪低落,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2-3]。
2.1能力因素
驾驶能力是指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能够根据任务和条令条例的要求顺利、安全的从事驾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以一般能力为基础的一组特殊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等。从可以看到,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是行车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部队驾驶员完成任务最基本的保障。
2.2气质因素
驾驶员的气质,首先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如情绪表达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知觉的敏锐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是气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注意转移的速度等;其次,驾驶员的气质还具有典型性和稳定性特点,受个体生物特征的制约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气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表现中反映出来,例如在情感发生的速度和力量方面有的人易于爆发,这种人易发生事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敏捷果断,这种人能把握对已显信息的判断和处理时机,较少发生事故。
2.3性格因素
性格是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区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武警部队的驾驶员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生活环境等影响导致个性差异性比较大,不同性格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同,在危险面前,有的人会坚毅果断,临危不乱,有的人则惊慌失措,优柔寡断,有的人丢三落四,粗枝大叶,有的人细心周到,有的人操作准确,有的人常出错误。显然,驾驶员的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态度体系并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在驾驶行为中都是通过心理活动的认识、情绪和意志三个过程在自己的反映机构中保持、巩固下来的。由此可见,性格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3、武警部队驾驶安全评价模型建立与估算
经过分析可以知道,驾驶安全与部队驾驶员的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是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的基本指标。因此,建立和量化武警部队驾驶员安全的评价指标对武警部队的运输安全意义重大。
3.1模型的假设
影响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很多,所以建立模型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和简化[4]。本文按武警部队实际情况作以下假设:
(1)该模型是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评价,各因素对汽车驾驶员影响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除心理因素外一切其他条件均认为处于理想状态下。
3.2 安全度
(1)定义:由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因素决定的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称为该汽车驾驶员的安全度。
(2)汽车驾驶员或机车乘务员安全度估算与评价。
安全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Rh=R1·R2·R3(1)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理论值,R1为能力因素安全度;R2为性格因素安全度;R3为气质因素安全度。
考虑到年龄(Age: A)、信息复杂度(Information complex: I)、环境条件(Environment: E)和驾驶时间(Driving time: D)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故引入安全度修正系数K=A.I.E.D。即
Rh′=∏3i=1[1-Ki(1-Ri)](2)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实际值,其中
KI=Ai·Ii·Ei·DI,1≤i≤3(3)
表1 心理各影响因素与安全度
4、提高安全驾驶的措施及办法
(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的规定进行驾驶活动。
(2)定期开展心理训练和安全心理测验,提高武警部队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3)定期进行对武警部队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验与培训。
(4)严格部队驾驶员的考核制度,对测试等级低的驾驶员要严格培训,并且上岗之前可进行模拟仿真。
(5)定期进行授课和讲座,端正部队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习惯及约束行为。
(6)建立部队领导和专家组成为核心的安全机制,分析和掌握部队驾驶员的出车安全度并绘制安全度曲线,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出车。
5、结束语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武警部队驾驶员实际情况,对驾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过程较容易操作,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准确掌握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驾驶状态,找出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提高管理效率和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宏.军队汽车驾驶员心理学[M].黄河出版社,2003。
[2]李新春,黄健.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09。
[3]马锦飞,陈晓晨,梁超.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3(2):37-39。
[4]张殿业,金健.驾驶员安全可靠性多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3):89-91,127。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大学 装备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关键词:武警部队;驾驶员;心理特征;安全
1、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在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应该按照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联系驾驶员的生活实践加以考察和研究,并以实践活动作为检验的标准。另外,研究时必须客观地观察、真实地记录驾驶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只有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材料,才能使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1]。
1.2 发展性原则
研究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时,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既要研究驾驶员的心理品质,这是以往发展的结果;又要研究那些不明显的、处在萌芽状态的、却又预示着发展前景的方面,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中,研究其发展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3 系统性原则
汽车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研究,要在人、车、路(环境)这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汽车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考察人的心理,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工作效率、安全行车等个体差异的本质。
2、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心理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及判断力是与汽车的车速、运行环境及其变化等有关的。心理随车速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心理特性。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烦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行动迟缓,情绪低落,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2-3]。
2.1能力因素
驾驶能力是指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能够根据任务和条令条例的要求顺利、安全的从事驾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以一般能力为基础的一组特殊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等。从可以看到,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是行车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部队驾驶员完成任务最基本的保障。
2.2气质因素
驾驶员的气质,首先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如情绪表达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知觉的敏锐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是气质的强弱、速度和灵活性、注意转移的速度等;其次,驾驶员的气质还具有典型性和稳定性特点,受个体生物特征的制约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气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表现中反映出来,例如在情感发生的速度和力量方面有的人易于爆发,这种人易发生事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敏捷果断,这种人能把握对已显信息的判断和处理时机,较少发生事故。
2.3性格因素
性格是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区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武警部队的驾驶员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生活环境等影响导致个性差异性比较大,不同性格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同,在危险面前,有的人会坚毅果断,临危不乱,有的人则惊慌失措,优柔寡断,有的人丢三落四,粗枝大叶,有的人细心周到,有的人操作准确,有的人常出错误。显然,驾驶员的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独特的态度体系并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在驾驶行为中都是通过心理活动的认识、情绪和意志三个过程在自己的反映机构中保持、巩固下来的。由此可见,性格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3、武警部队驾驶安全评价模型建立与估算
经过分析可以知道,驾驶安全与部队驾驶员的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驾驶员心理特征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是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的基本指标。因此,建立和量化武警部队驾驶员安全的评价指标对武警部队的运输安全意义重大。
3.1模型的假设
影响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很多,所以建立模型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和简化[4]。本文按武警部队实际情况作以下假设:
(1)该模型是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评价,各因素对汽车驾驶员影响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除心理因素外一切其他条件均认为处于理想状态下。
3.2 安全度
(1)定义:由能力、性格及气质等心理因素决定的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称为该汽车驾驶员的安全度。
(2)汽车驾驶员或机车乘务员安全度估算与评价。
安全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Rh=R1·R2·R3(1)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理论值,R1为能力因素安全度;R2为性格因素安全度;R3为气质因素安全度。
考虑到年龄(Age: A)、信息复杂度(Information complex: I)、环境条件(Environment: E)和驾驶时间(Driving time: D)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故引入安全度修正系数K=A.I.E.D。即
Rh′=∏3i=1[1-Ki(1-Ri)](2)
式中Rh′为驾驶员安全度的实际值,其中
KI=Ai·Ii·Ei·DI,1≤i≤3(3)
表1 心理各影响因素与安全度
4、提高安全驾驶的措施及办法
(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的规定进行驾驶活动。
(2)定期开展心理训练和安全心理测验,提高武警部队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3)定期进行对武警部队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验与培训。
(4)严格部队驾驶员的考核制度,对测试等级低的驾驶员要严格培训,并且上岗之前可进行模拟仿真。
(5)定期进行授课和讲座,端正部队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习惯及约束行为。
(6)建立部队领导和专家组成为核心的安全机制,分析和掌握部队驾驶员的出车安全度并绘制安全度曲线,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出车。
5、结束语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武警部队驾驶员实际情况,对驾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过程较容易操作,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准确掌握武警部队汽车驾驶员驾驶状态,找出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提高管理效率和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宏.军队汽车驾驶员心理学[M].黄河出版社,2003。
[2]李新春,黄健.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09。
[3]马锦飞,陈晓晨,梁超.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3(2):37-39。
[4]张殿业,金健.驾驶员安全可靠性多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3):89-91,127。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大学 装备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