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同事们一同聚餐,很多人带上了孩子。有了几个小朋友的参与,饭桌上更多了几分童趣和欢乐。
开饭不久,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饭桌上的一碟黄瓜已经被大家吃掉了,可同事慧的女儿,一个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蕾蕾说还要吃。听到慧在耐心地跟女儿解释:“这里不是我们自己家,这是在外面,大家都要吃的。”
蕾蕾不听,执意要吃黄瓜,慧有些生气,训斥蕾蕾。小家伙嘴一撇要哭,慧马上板起脸:“不许哭!”旁边的同事劝慧别这样对孩子,慧生气地对大家说:“每次都这样的,吃不到什么东西就要闹。”这个时候蕾蕾已经哭了出来,眼泪不停往下掉;一边哭一边还使劲想忍住,慧在气头上,凶女儿:“不许哭,再哭我打嘴了。”
蕾蕾哭得抽抽搭搭,大家都在劝慧。最后,一个同事让服务员又上了一盘黄瓜,端过来息事宁人:“好了好了,黄瓜来了,吃吧吃吧,别哭了。”慧依旧很凶地问孩子:“要不要吃啊?”孩子一边哭一边点点头:“要的。”很委屈的样子。
蕾蕾吃上了黄瓜,一段小插曲平息了。而作为整个事情的旁观者,我有一些感触。
孩子吃不到想吃的东西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蕾蕾的反应可以说是孩子得不到满足时的正常反应。但是我想,孩子的情绪反应也有一个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当她逐渐长大,她应该学会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虽然心里有失望,但必须要克制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哭闹。如果孩子很大了,而依旧像小小孩一样哭闹,这是谁的原因呢?我想,有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在自己家里,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孩子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父母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边界。这样,对孩子来说,他就不知道父母的底线或者某件事情的底线在哪里,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情绪上无法接受被拒绝。父母需要学会温和地坚持自己的底线,这样养育的孩子,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失望,不高兴,但是很少会以不停地哭闹来发泄或要挟父母。
如果我的孩子在饭桌上像蕾蕾这样,我会这样做:与孩子同感共情,然后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具体做法上,可以和孩子面对面,眼睛看着孩子,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理解她的感受:“妈妈知道你爱吃黄瓜,现在没有了,你有些失望和难过,对吗?”温和地坚持:“但是现在黄瓜已经被吃掉了,没有黄瓜了。”然后可以跟孩子商量:“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来试试别的好吃的,或者回家再吃。”或者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就平静地带孩子离席,找个地方让孩子哭,在没人的地方教育孩子,“不在人前训子”,避免孩子的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夏晓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专委会会员)
开饭不久,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饭桌上的一碟黄瓜已经被大家吃掉了,可同事慧的女儿,一个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蕾蕾说还要吃。听到慧在耐心地跟女儿解释:“这里不是我们自己家,这是在外面,大家都要吃的。”
蕾蕾不听,执意要吃黄瓜,慧有些生气,训斥蕾蕾。小家伙嘴一撇要哭,慧马上板起脸:“不许哭!”旁边的同事劝慧别这样对孩子,慧生气地对大家说:“每次都这样的,吃不到什么东西就要闹。”这个时候蕾蕾已经哭了出来,眼泪不停往下掉;一边哭一边还使劲想忍住,慧在气头上,凶女儿:“不许哭,再哭我打嘴了。”
蕾蕾哭得抽抽搭搭,大家都在劝慧。最后,一个同事让服务员又上了一盘黄瓜,端过来息事宁人:“好了好了,黄瓜来了,吃吧吃吧,别哭了。”慧依旧很凶地问孩子:“要不要吃啊?”孩子一边哭一边点点头:“要的。”很委屈的样子。
蕾蕾吃上了黄瓜,一段小插曲平息了。而作为整个事情的旁观者,我有一些感触。
孩子吃不到想吃的东西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蕾蕾的反应可以说是孩子得不到满足时的正常反应。但是我想,孩子的情绪反应也有一个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当她逐渐长大,她应该学会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虽然心里有失望,但必须要克制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哭闹。如果孩子很大了,而依旧像小小孩一样哭闹,这是谁的原因呢?我想,有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在自己家里,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孩子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父母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边界。这样,对孩子来说,他就不知道父母的底线或者某件事情的底线在哪里,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情绪上无法接受被拒绝。父母需要学会温和地坚持自己的底线,这样养育的孩子,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失望,不高兴,但是很少会以不停地哭闹来发泄或要挟父母。
如果我的孩子在饭桌上像蕾蕾这样,我会这样做:与孩子同感共情,然后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具体做法上,可以和孩子面对面,眼睛看着孩子,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理解她的感受:“妈妈知道你爱吃黄瓜,现在没有了,你有些失望和难过,对吗?”温和地坚持:“但是现在黄瓜已经被吃掉了,没有黄瓜了。”然后可以跟孩子商量:“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来试试别的好吃的,或者回家再吃。”或者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就平静地带孩子离席,找个地方让孩子哭,在没人的地方教育孩子,“不在人前训子”,避免孩子的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夏晓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专委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