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炕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冷,忽然就怀念起热炕来了。比如那天,是三九的第四天,实在是太冷,只好窝在被子里看书,再冷,就需要加一条毛毯。前不久在南方,实在冷得不行,便开了电褥子,和同屋的朋友一起钻进被窝里。可我那朋友毕竟是南方人,一晚上开着电褥子直喊燥热,半夜就要把电褥子关掉便又冷起来,两个人挤在一个被子里还是冷。北方人最怕在南方过冬天,那个冷,实在是受不了。若在北方,一条大热炕,躺在上边真是舒服。


  冬天快来的时候,树叶落了,打得窗户“哗哗”响,这时候就总是能听到外边有人在喊,仔细听,是“打炕 ~~”“ 打炕 ~~” 。这喊声让南方人听了还真是弄不懂,炕怎么打?为什么要打炕?打炕的人也算是手艺人,总是推着个车,车上是一大块一大块的黄土,那种黏性极好的土。打炕的营生是个苦营生,一头灰一身灰,而且都是炕洞里的煤灰。有炕的人家在冬天到來之前都会把炕重新盘一下,叫做“打炕洞”,先是把炕拆了,也就是把炕面上的那一层土皮和土砖坯起掉,然后把炕洞里边的很厚的煤灰全部清理出来,把炕洞打扫干净,再把炕面收拾好,用土坯盖好,再墁一层泥。这样一来,到了冬天,这条炕就会很暖和。睡热炕,最好是睡在炕的中间,炕头最热,炕尾又凉,但高手打的炕,炕尾那边也照例会是热的。北方人过去都睡炕,睡炕最怕外边的风向突然有变,炕洞会“打呛”,像人伤风感冒咳嗽打喷嚏,猛地就来了,“轰”地一声,很响亮的那么一声或者是两声三声,怕人得很,感觉是有炸弹在屋子里忽然爆炸了,紧接着满屋子里都是煤灰烟灰,如果赶上吃饭,这一顿饭就别想再吃。
  山西的炕,一般都在南窗之下,太阳光照在炕上,亮堂堂的。也有北炕,是在屋子的北边,夏天睡很舒服。还有棋盘炕,这种炕总是占据了屋子的一角,棋盘炕的好处是从这边也可以上炕,从那边也可以上。而在东北,屋大且深,就有了南北炕,一间屋里会有两条炕,南边靠窗一条炕,北边靠墙再来那么一条,炕与炕之间再来一个大铁炉子。炉子很大,上边坐一个很大的铁皮壶,“吱吱”响,其实那水早已经开了,炉盖也早已盖上了,壶坐在炉盖上,谁想喝就下地去把大铁壶提下来倒那么一下子,一大缸子酽酽的砖茶,一晚上总是滚烫的。


  会打炕的人,打炕的时候总会问一声,要不要留个“烤口”,也就是在炕上边留一个四四方方的口,那四四方方的口平时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砖盖严实了,这个烤口可是太有用了,冬天要烤几个山药蛋吃,就把这个口揭开,把山药蛋放进去,再取出来,那山药蛋早烤得又沙又软。这个“沙”字也只有山西人明白。张家口坝上那边的人也明白,我的朋友作家胡学文也会明白,好吃的烤山药就是沙的。或者是在烤口里烤小米,把金黄的小米放在一个砂罐里,然后把它放在烤口里,那小米会被烤得更加金黄,熬出来的小米粥可真香。
  北方人家的炕,只有在冬天才会烧热取暖。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怀念热炕。
其他文献
《云冈石窟全集》华丽面世,对于我们云冈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宏伟工程。作为云冈人,我感恩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感恩为《全集》辛苦付出的所有云冈同仁,大家的共同努力圆了云冈人多年的梦想。  我感谢张焯院长为我们摄影团队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保障。护膝、手套、工具……细微之处彰显云冈“掌门人”对下属员工的厚爱,渗透着张焯院长对摄影团队的浓浓暖意和无限关怀。  《云冈石窟全集》需用大量的图片,拍摄云冈就是
期刊
2015年的第一场雪来的不算早,但猛得让人措不及防。  这铺天盖地的雪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写过的一句诗——“酒还没有醒来/雪就包围了小屋/脚还没有跨出/文瀛已经逼近了呼吸”。  那应该是1999年的冬天,距离石囡写下他那首《23岁,我在世界的某个房间居住》已有一年多的时光。但他的“某个房间”和我的“小屋”却说的都是位于雁北师院南门对面教育学院西南一隅二楼的一个小屋子。  写完上一句话的时候,我忽然
期刊
大同的秋天总是猝不及防的,从来不是一叶知秋,往往是在一夜秋风之后,早上醒来满地金黄,秋天戛然而至。  大同在地理书上是这样被记录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漫长,春秋短暂。  大同地处塞北,深居内陆,倒并不闭塞,向东是河北,往西杀虎口,向前踏一脚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古。大杂居,小聚居,民族融合由来已久。  大同人素来骁勇,怒发冲冠是常有之事,拳头上脸也数见不鲜,这与鲜卑、匈奴的基因密码不无关系,也
期刊
人的一生,是与某些客观事物相牵相伴的。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会从你的物质生活侧面转移到精神世界之中,并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事业”或“使命”,一种赋予人类生命意义的信念,一种支配你为之奋斗的力量。我在云冈石窟感受到了这种信念与力量。  作为大同人,我自小就知道云冈石窟,长大后又把云冈大佛作为向外地朋友炫耀的对象。由于多年从事电化教育影像工作,我逐渐喜欢上摄影;再后
期刊
走遍天南海北,阅尽美肴万千,美食文化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传统糕点,应该是每个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因各地的环境、风俗习惯不一样,加工制作出来的糕点各不相同,丰富的品种和花色足以让人目不暇接,而处在塞北高原的古都大同,传统糕点同样是这里一道舌尖上的美好记忆。  大同,历来是北方重镇,这里人流如织,商贸发达。茶马古道上的来往客商在这里常常驻足游览,长年累月便形成边塞古都的独特文化特征,而这里的美食
期刊
(一)  南湖的红船上  升起一张风帆  帆也是红色的  帆上镌刻着  一柄铁锤  一把镰刀  从此,镰刀铁锤  迸发出的光芒  使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  有了方向  有了希望  (二)  南昌起义, 秋收暴动  五次反围剿的悲壮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  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  铸就了一批批铁血精魂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  共产党的脊梁更直更硬  于是,红旗漫卷西风  延安宝塔直指苍穹  (三)  倭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省浑源中学有三位黄埔军校毕业的教师,一位是历史老师田寿城,一位是物理老师凌孟云,一位是化学老师高俊峰。高俊峰是黄埔11期生,据《黄埔军校同学录》载:高峻峰,字松岚,山西繁峙人,入学年龄22岁,北平志成高中毕业,通讯地址为山西繁峙县水兴村转龙兴村交。  近日,本刊联系到高俊峰的女儿高翔女士,高翔曾在《学缘书韵——浑源县蔡村高中(1972—1989)》中写过《我的父亲》的文章,记述
期刊
大同这些年变化极大:天蓝了,高蹈而清爽的蓝天白云成了古城崭新的名片;水碧了,御河、十里河、桑干河犹如翡翠项链悬挂在塞上厚土;地绿了,片片青草和丛丛树木使大同犹如漂浮在无际的绿色海洋。城市里,街衢整洁,高楼竞秀,霓虹飞渡,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一派雅致而大气的都市气象。因此大同被誉为全国有名的宜居之城、养生之城和旅游之城。古都大同叫人值得流连的地方当然很多:北魏故都、辽金遗存、北方佛国、人天北柱……随
期刊
在我看来,一年四季当中,春秋两季具有“过渡”的意味。春天,自然界万物由沉睡到即将复苏;而秋天恰恰相反,万物由蓬勃逐渐变衰朽,准备迎接冬之萧瑟。一年一年,光阴就这么在四季的轮回中流走。谁也挡不住岁月的脚步,只能在迎面而来的生活的纷繁琐碎里,感受时间分分秒秒的变奏。  每年,在具有“过渡”意味的秋天,对于储备秋菜这事,哪户人家也不敢耽搁。  中秋一过,节气大概是“寒露”的样子,早晚就很凉了,蔬菜差不多
期刊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则是为推动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采取的重要举措。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2019年1月下旬开始,大同市河长制办公室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行动,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了“携手清四乱 保护河湖生态”百日会战行动,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