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教学中细节材料的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对比、渲染、讨论、体悟等方式,运用相关的细节材料,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感受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
  关键词:恩格斯;细节材料;历史人物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选修模块,并明确指出:设置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要达成这一目标,途径之一就是用好细节材料,让历史人物触动学生的心灵。
  用细节材料来直击学生的心灵算不上新话题,但如何用好细节材料却是有待于探讨与践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以下简称《恩格斯》)一课,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结合教材内容,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一节已对马、恩两人的共同活动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恩格斯》一节的重点就可以定位为恩格斯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充当的角色——从“第二提琴手”到“乐队指挥家”。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这一定位中去体会恩格斯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要让恩格斯的这些品质和精神能直击学生的心灵,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细节材料用好。下面就历史人物教学中如何用好细节材料这一话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在对比中凸现伟人个性
  在当代中国,高中学生对恩格斯并不陌生,但对他的个性细节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为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恩格斯的名字常常与马克思连在一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马克思的光耀所遮蔽,恩格斯仅仅是作为马克思的助手与合作者的形象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实际上,恩格斯作为巨人,自然有着非凡的独特个性,问题在于恩格斯的个性以往被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显而易见,凸现恩格斯的个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恩格斯的言行举止,有助于让恩格斯从遥不可及的19世纪来到学生身边,从而拉近学生和伟人之间的距离。要凸现恩格斯的个性,让他从马克思的光环下走出来,对比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为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用了如下细节:
  马克思的自白学生在高一语文课上学过,比较熟悉。两个自白放在一起,对学生来说还是倍感新鲜的。一个简单的对比,两个革命导师身上的不同个性就表现了出来——一个率真又不乏幽默的恩格斯形象呼之欲出!这种对比凸现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个性上的差异,也一下子拉近了恩格斯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细节对比展现人物个性,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把华盛顿拒绝当国王的细节与拿破仑加冕皇帝时的细节加以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两位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
  二、在渲染中展示伟人品质
  恩格斯认为自己至多算得上个“第二提琴手”,这既是自谦,更体现了恩格斯的自我牺牲精神。恩格斯在生活上、理论上对马克思帮助的例子并不少,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教材“历史纵横”栏目中还有恩格斯遗嘱的内容。但要学生深切体悟伟人的品质,还需要教师选好并用好这些细节。渲染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持续感受恩格斯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为学生提供如下一段阅读材料。
  作为一个领袖和革命家,政治名誉比什么都重要,为了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经济上的无私援助,把自己的理论成果也署在了马克思的名下。1851年8月,《纽约每日论坛报》的编辑邀请马克思担任该报在英国的通讯员,经常给该报写稿。为了使自己的家庭得到一个稳定的收入,马克思答应了这个邀请,但困难的是马克思掌握英语的程度还不足以写政论文章。8月8日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 “如果你能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德国局势的文章,在星期五早晨以前寄给我,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保住马克思这份工作,让他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十分繁忙的恩格斯很快寄出了连载论文《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第一篇,“然而这不过是开始,几乎在十年间——直到1861年,恩格斯按照他的朋友的请求为这家美国报纸所写的论文,为数在120篇以上……而恩格斯更是从来没有署过名”[3]224 。
  然后让学生思考:恩格斯为什么要这样做?大部分学生的认识仅仅把恩格斯的这一行为停留在给马克思生活的资助层面。于是在学生这种思考的基础上再呈现以下材料。
  “他(恩格斯)完全知道,当时这就是马克思,而且只有马克思才能为工人阶级作出最重要的贡献……马克思就希望把自己计划要写的一部论资本主义经济的著作在几个月内写出来。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难以实现,因为要加以分析和批判整理的文献资料是多么庞大,更不用说要为生活而写新闻通讯稿和天天向饥饿困苦进行斗争而不得不常常中止工作了……” [3]226
  细节本身常常就是一种能直击人心的力量,无须再有更多的解释。事实上,学生看完这段材料后也不禁感慨:世界上竟有这样肯为人类的理想事业默默牺牲的人!
  在出示完这些材料之后,又有一个问题抛给学生:恩格斯自谦为“第二提琴手”,他的实际能力又是如何的呢?这时我们又出示了马克思的一段话来印证学生的答案:
  “恩格斯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头脑清醒还是喝醉酒,在任何时候工作能力都很强,写作和思索都极快。” ——马克思 [3]156
  作为亲密战友,博学多才的马克思的评价无疑更让人信服。事实上,如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蕴藏着惊人的才智、创造能力与组织能力:他极为博学,他一生著述无数,他“能结结巴巴地说二十种语言”,他有着经商的天才,他对普法战争的战事评述引起公众的极大注意以致获得“将军”的绰号,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骑手……   通过层层推进的细节渲染,学生深刻领悟“甘愿”二字,他们的心不能不被恩格斯的伟大品质所深深打动。让学生在这样生动而又真实的氛围中体会伟人品质的力量,正是历史课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三、在讨论中领略伟人精神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建,恩格斯不仅仅是个协助者,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创立者。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一课中已经对两人的共同活动有所介绍,因此在本课的处理中,把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放在马克思逝世后,从“第二提琴手”变为“乐队指挥家”的活动过程中更能清晰说明这一点。在学习了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的主要活动后,我们呈现下列材料,引导学生讨论。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4]
  材料二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5]510。
  ……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5]517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
  (2)材料二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会采取这一方式?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认识变化体现了恩格斯怎样的精神?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
  通过对上述两段材料的讨论,学生既领略、学习到了恩格斯勇于改进、勇于探索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创立者和继承者所拥有的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精神。
  经典细节材料的含义常常是内蕴的,需要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细细品味。讨论就是有效的引导方法之一。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较充分的展示,能集思广益,能更深入地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理解其意蕴。实际上,伟人的精神、理论的本质等通常都不是显性的,因而都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促进理解与领悟。
  四、在体悟中回味伟人价值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人物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仅仅由教师或学生在最后做几条总结,虽然直截了当,要点清晰,却总显得冷冰冰而缺乏回味。如果我们能用好细节,引导学生在“历史现场”中进行体悟,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在本课评价恩格斯的这个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地选用了卡·考茨基在《悼念恩格斯》中的一段话:
  “有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旦逝世,就留下谁也填补不了的空隙,哪怕是稍微填补一下也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取代恩格斯。的确,我们可以这么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卡·考茨基[2]157
  对历史人物的有效评价,显然应当是多维的,引用当时人们的评价是重要的一维,也是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的一种教学手段。考茨基的这段经典话语蕴含着一个与恩格斯同时代的人对恩格斯的真情。通过让学生想象一百多年前人们痛别恩格斯时的场景,体悟考茨基的话,有助于他们在静静的思考中回味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回味恩格斯的精神世界,回味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上的重大贡献,远比程序化的“我们如何来评价恩格斯?”这类总结性提问更有冲击力。
  借助对细节材料的体悟,易于使学生与历史人物“感同身受”,对历史的感悟也会更加真切。这正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教育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2-23.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恩格斯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恩格斯传[M].易廷镇,侯焕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巫小诗:灵气作者,作品刊登于多家报刊,擅长写真人真事,坚信生活比文学更传奇。特立独行,静可闭门造字,动可浪迹天涯。  我家乡有句方言叫“拐子马”,字面上理解是瘸腿的马,实际多用来指代偏科生,认为他们弱项的学科就像马的瘸腿一样影响全局。  小雨就是典型的拐子马,她的英语一直年级拔尖,无人能及,而她的数学却顽固坚守着惨不忍睹的水准,贻笑大方。  人有时就是会跟某项事物八字不合的,即便她为数学花费了很多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9.001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9-0004-08  大数据是信息社会纵横发展的产物,它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2008年《Nature》推出了“大数据”专栏,此后大數据迅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
小扑:还记得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吗?那时候想从事什么行业?  刘恺威:小时候曾经特别想当医生,那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被妈妈带着去医院看病,一个是因为觉得医生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让生病的人不那么痛苦,再一个是看到妈妈每次都交钱给医生,觉得当医生一定很赚钱。  小扑:看你履历,大学学的是炙手可热的建筑专业,可为什么最终选择从事演员这个行业?  刘恺威:做演员大概就是缘分,我小时候其实很少看电视,对演戏也没有
1  当太阳公公斜到天的另一边时,我常常穿着白色的麻布裙,躲在门后听妈妈把在门口玩闹的小朋友赶走。  妈妈说,我的心脏不好。  2  我是阿嬷带大的,她是我家的保姆。  阿嬷对我很好,她每天九点来看我,五点回家。她会给我烤小熊饼干,她会让我坐在她腿上给我读《白雪公主》、《睡美人》,我喜欢公主,她们漂亮又善良。阿嬷读完后总会亲亲我,说我也是个小公主。  妈妈平时不让阿嬷带我出去,不对,是除了去医院检
一、引言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A. 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这句话揭示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词汇学习的目标包括如下四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及交际。识记是指记住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领会是指知道单
方块是什么?它可以是小游戏里消除堆积的关键,可以是口袋里叮啷作响的硬糖,可以是南方巷陌染上潮绿的古砖,也可以是北方冰雪世界里将城堡搭建起来的剔透。在这儿,方块只是一张张心理卡片,希望你拿起时有所收获,放下后,再安安稳稳地走很长的路。  某个没课的下午,我与小敏一拍即合,出门吃肉。小敏伸手在菜单上连戳:“这个,还有这个!嗯,我看看,还有这个,都要了!”  “我不吃五花肉,你不是也不吃吗?”我瞥到五花
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有关部门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部长们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的是中国的未来,传递给世界的是未来的中国。  外交部部长 王毅 关键词 "中国风"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收获,是因为中
曾经有很长一段日子,我都沉寂在自卑中不愿醒来。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开始变成敏感脆弱的小女子。  老妈曾一度断言我这样下去迟早会崩溃的,果然,我已经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这不,又是整夜未合眼,我心里犹如被千万只蚂蚁啃噬般焦躁不安,“睡不着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就会上课打盹,上课打盹就会成绩下降,成绩下降就会睡不着觉……”我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角,整个人跌入冰冷的黑暗中。  同桌某张曾一度调笑地说,“亲,
在我敲下这行题目的时候,距离我来英国一周年还有两个小时,我送走最后一个回国的朋友,坐在堆满行李的床上。现在,轮到我来好好道别了。  出国读书前,我有丰富的宿舍居住经验——高中时下铺倘若打鼾影响睡眠怎么办;本科时怎样委婉阻止室友凌晨打游戏;甚至我每学期都很期待放假离校前的最后一天,因为我会故意比大家都走得晚,一个人坐拥整个宿舍,那一夜清晰感受自己的心跳与睡眠,我希望这种日子能够无限延长。  终于,我
[1]  前不久有个小姑娘打电话给我,说她作为高三学生,竟然被班主任罚了一个月值日。我说:“要是我,只要认真做了,再罚多少我都不做。”  她说:“他对谁都这样,别的班都有反抗班主任的,就我们班,怎么都没有那只出头的鸟?”  我哑笑,我从小到大都是那只出头的小鸟,并且觉得其实没什么不好,虽然第一次就被“枪”直接击中了。  [2]  那时候,我才三年级,弱小又无助,没有稍微拿得出手的特长,渴望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