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风景大不同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诗展示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更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对我们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目标不明确;对朗读指导的不到位;教师讲解乏味、枯燥;问题处理的简单、肤浅……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寻找更科学有效的路径,“更上一层楼”,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大不同的风景”之中。
  一、“标”——更上一层楼,看清阅读教学的庐山真面
  阅读教学的大问题在哪里,追根溯源,教学目标难逃干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小到一节课教学的效益,大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目标是关键。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在第一稿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第二稿重新修订的目标为“体悟人物的品质,懂得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新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质的提升,这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对了,方向准了,即使细节粗糙一些,效益也是高的。更新了教学目标的概念,给“语文”正本清源,我们才能看清语文真正的庐山真面目。
  二、“读”——更上一层楼,感受阅读教学的有滋有味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以往常采用的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彰显人物性格特点,结果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停留在一个平面的状态,留下的只是脸谱化的两个形象。在后来的教学中,从读廉颇的话入手,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想法。如“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然后再看蔺相如又是如何对待廉颇的,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读,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廉颇和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阅读的“滋味”。
  三、“讲”——更上一层楼,领略阅读教学的深邃之美
  目前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秉承“少讲”甚至“不讲”教学的原则。“少讲甚至不讲”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凡事过犹不及,走向了极端都是极其危险的。
  本人在执教《鸟的天堂》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学生对“逼近”一词满脸疑惑的情况下,通过“讲”去引领学生品字析词,在“讲”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
  师:“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生: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生:(支支吾吾)
  师:船离树近了,榕树又大又茂盛,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
  在学生疑难困顿、迷惑不清的地方,该讲则讲,巧妙地讲,让学生既理解了词义,还领略了语言的韵味。当然,教师不是和盘端出结论的讲,而是用精当的讲解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究。在文本大处深处讲,只要讲得适时、适量、适度,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问”——更上一层楼,打开阅读教学的别样洞天
  语文课上,一个好的问题,或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积极思考;或能突破重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如一位教师教学《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这一内容时,在学生没有关注到“流”字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预案,及时跟进一问:最后一句话中的“流”字,有的版本上使用的是“留”字,同学们讨论讨论,使用哪一个更妥帖?这一问,直抵学生的思维深处,“问”到了关键,“问”出了精彩……
  生:“流”字是一种动态的感觉,永不停歇,让人沉醉其中。而“留”字显得呆板了些。这样写,更能符合诗人王冕的心境。
  生:用“流”字,显得更加灵动,更具美感,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生:这清香之气嘛,要想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只有不停地流淌,不停地流溢,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生:大家注意看这句话中的“清气”和“满乾坤”,如果用“留”,那么清香之气在天地之间的弥漫的美妙感觉就静止了,消失了,而用“流”字,就特别生动,特别有生命力。
  师:看,同学们有的联系诗句的前后语境去体会,有的结合诗的意境去感悟,还有的联系诗人的心境去揣摩,品出了词语的准确精妙,品出了古诗的美好意境。
  课堂呈现出来的这番精彩,正是从教师精妙的“问”开始的。该问则问,敢问会问,不必遮遮掩掩,只要贴近文本,贴近学生,贴近语文,问得恰当,问得适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灵对话,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打开语文课堂的别样洞天。
  在阅读教学的天地里,我们只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用好“标”、“读”、“讲”、“问”这四个抓手,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教学“大不同的风景”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琅琊路小学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收获的是人才,承载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自从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高校人数都在不断递增。然后,就业的现实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并且危及到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市场能有一席之地、如何改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各高校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明确学校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学生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在深入剖析目前高校在应用
中国的经济改革,在西方的理论视野中长期被看做是扭曲、充满危机和崩溃可能的转型道路,而恰恰在中国实践中结出了最为灿烂的成果,创造了经济转型的中国奇迹。西方的理论不能解释
会议
近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商品住宅销售额达到1200多亿元,再加进入市场的旧房,总的住房交易额近2000亿元,住房
时隔3年收养的两名女婴竟是亲姐妹,你相信吗?这样的事就在大洋彼岸发生了:1998年和2001年,美国妇女邦妮分别收养了两名中国女婴,谁料随着孩子慢慢 Do you believe that the
本文通过对国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对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学者对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并对于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如何从对抗走向合作,由冲突走向和谐的问题进行总
我儿子上个月已经学会爬了。作为一个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陪着孩子的父亲,我觉得既兴奋又担心。学会爬,说明我的孩子进入到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他以前可能只会滚两步,但是现
如果对改革的结果处于哲学意义上所讲的“理性无知”境地,那么中国改革成功的结果是出乎预料的,这才使我们陷入“寻租悖论”当中。笔者将通过对基础性体制的详细考察,运用演化观
会议
利用典当巧投资□张凤喜改革开放使早已销声匿迹几十年的典当业又开始兴旺起来。新兴的典当业与旧社会的当铺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已不再是高利贷盘剥穷人的场所,而是适应社会主义
想把歌唱好,港台歌手“毛病”真不少。有人要吃牛排,有人要做健身运动,有人就是不让你“看见我唱歌的脸。”女歌手“讲吃讲穿”香港女歌手录音,多半对录音室那一双双“人人
本文对印度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探求其变动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两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