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文斌 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年来,项文斌全心全意守护岛民健康

  浙江省台州列岛106个大小的岛屿散落在东海之上,大陈岛是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1955年,大陈岛结束战乱,迎来历史转折点。1956年至1960年,467名青年志愿者奔赴大陈岛参与垦荒建设,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把荒芜的大陈岛建设成东海的“南泥湾”。垦荒队员们的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甘于扎根海岛、奉献青春热血,用实干和坚守铸就了丰碑。
  “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常停,生活单调苦闷,环境艰苦冷清。”这段顺口溜,项文斌记忆犹新,“这是父辈在艰苦岁月的真实写照。”
  项文斌是大成镇卫生院院长,也是岛上的全科医生。“这里已不再是临时的栖身之地。而是我们永远的家园。”项文斌说。他在岛上守护岛民的健康已经32年了。

“垦二代”坚守大陈岛


  上世纪60年代,政府为发展当地渔业,邀请世代捕鱼的外地渔民进岛,祖籍宁波象山的项文斌爷爷跟随第三批垦荒队员上岛,项家从此扎根在大陈岛。
  项文斌是土生土长、长期扎根海岛的“垦三代”。他的童年在大陈岛度过,一放学,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钓鱼,大陈岛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钓鱼这个爱好也一直保留至今。
  1984年,项文斌进入台州卫校就读针灸推拿专业。最初选择这个专业,是为了治好父亲的关节病。项文斌的父亲腿脚不好,一疼起来就跑去卫生院做针灸治疗,“扎了几针,父亲就会舒坦很多。”项文斌暗忖,学了医,就可以自己给父亲看病。
  1987年项文斌毕业,那时候还包分配工作,当时给他分配的单位是杭州体工大队,也就是职业球队的随队医生,尽管工资待遇以及生活环境都会比在大陈岛好很多,但是项文斌婉拒了,后来学校又想把他分配到杭州的一个三甲医院,他也拒绝了。在老师和同学不解的目光中,他选择了回到心心念念的大陈岛工作,在大陈岛卫生院做了一名医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商潮涌现,也有人邀请他离岛一起开私人诊所,他摇了摇头还是拒绝了。
  “岛上很多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很亲切,能为他们减少病痛,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漫长的岁月里,项文斌和岛民熟成了一家人。有时走在路上,村民有什么健康问题,就直接把他拉住,让他帮忙看看,“大家都很随意,跟家人一样”。
  为了更好地服务岛上群众,他还自学了西医课程,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因风吹日晒,项文斌皮肤黝黑,加上他身材圆胖,渔民们亲热地称呼他“黑蛋医生”。“农村需要医务人员,我要一辈子扎根海岛,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这是项文斌经常鼓励自己的一句话。
  2006年,项文斌担任上大陈岛的南岙村和北岙村的驻村责任医生。他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时常下村去转转。在项文斌看来,驻村责任医生日常的随访巡诊工作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他经常到村里给群众测血压、做体检、解答健康问题、探望卧病在床的老人,同时为交通不便的村民送去一些常用药品,大陈的每一条山路、每一条渔船几乎都留下了项文斌的足迹。他对岛上群众尤其是老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更是如数家珍,村民的健康不仅装在健康档案里,更装在他的心里。

岛民心中的守护神


  海岛上条件艰苦、就医不便,一有急事难事,患者家属马上想到的就是找项文斌。1987年,项文斌刚毕业到岛上工作时,遇到一位突发阑尾炎的病人,急需手术住院押金2000余元,可是人生地不熟的他根本无法筹措到这么多钱。项文斌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病人度过了难关。港边路早餐店旁80多岁的陶玉发老人患中风后遗症并伴前列腺癌,需要按月定时注射抗癌药物,项文斌从注射第一针开始至今三年,其间从未间断为老人治疗,并分文不取出诊费。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遇到急重病患者要立即送到陆地抢救,村民们想到的还是找“黑蛋”。1995年初夏的夜晚,浙椒渔6131船因鱼虾腐烂发生集体二氧化硫中毒事件。深夜,项文斌一接到电话立即赶赴现场救助,积极护送多位中毒患者。到椒江将病人安全托付给市立医院急救同志时,才恍然发现自己竟然穿着睡衣就出来了。
  2012年8月,南岙村村民陈桂花右小腿被利器割伤,如不及时手术将面临组织坏死危险。当时正逢台风橙色警报,岛上所有船只进港避风,但是项文斌并没有放弃,他一边清创、处理伤口,一边紧急联系东海求助船,终于在两小时内将病人送上急救船并送往市立医院,挽救了病人的右腿。这样的事例在他身上举不胜举,三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承载了他对海岛人民比山高的感情、比海深的眷恋。
  岛上若发生什么意外事故,岛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项文斌。不论刮风下雨、凌晨深夜,他也都会义无反顾地出诊。凭着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百姓的口碑,2006年,项文斌被授予台州市首届“十佳赤脚医生”称号;2014年,被任命为大陈镇卫生院院长;2015年,他的先进事迹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燕的批示肯定。
  他还组织了大陈镇卫生院“新垦荒人志愿服务队”,带领年轻党员利用轮休时间上门服务,将垦荒精神一代代相传,为海岛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坚守在大陈岛


  到了2018年,岛上的工作环境好了许多,路更平整了,医院也有了宿舍,但相比陆地,岛上的生活依然是枯燥的。大陈岛的常住居民从上世纪的近万人锐减到900多人,岛民们饮食大多自给自足,冬天晒虾干、鱼干,储存一年,再在门前屋后种些蔬菜。
  这些年,除了像陈桂花这样的意外事故,岛上的危重病人越来越少。项文斌认为,这得益于“海岛健康管理”工程的实施,医护人员每月都定时定点上门服务,测血压、测血糖,给岛民普及健康知识。许多以前拒绝体检的岛民,这几年都会按时到卫生院体检。岛民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今岛上最多的病种是慢性病,如关节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
  如今,岛内交通很方便,以前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骑电瓶车10多分钟就到了,这客观上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项文斌说,在评估群众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时,岛民对卫生院的服务几乎百分之百认可。
  而对于未来,项文斌同样有所期待。受交通因素影响,岛上的药品种类不够多,像胰岛素,岛上是没有的,需靠病人亲友或者医护人员返岛时代购。项文斌希望,今后的陆岛交通可以更加方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岛上卫生院的作用。
  项文斌现在是大陈镇卫生院的院长。他扎根海岛从医32年,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海岛人民,把自己所有的青春热情挥洒在这座海岛上,32年的时光推移并没有消散或减弱,反而愈加浓烈与炙热。
  “现在随着大陈岛的旅游开发,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陈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欢迎你们来玩。”项文斌笑声爽朗地邀约着,他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更爱家乡人熟悉的笑脸。“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份我自己选择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认真守护家乡人的健康,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项文斌说,“如果还有机会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留在家乡的。”大陈岛如此美丽,月落日出,生生不息,这位新一代的垦荒人欣慰地看到,大陈岛垦荒精神一直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涌动传承,他们吃苦耐劳、克服重重困难,用他们的坚守换来大陈岛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Pressure on China's labor market is showing signs of easing, according to the 2016 Global Skils Index by Hays, a global human resources consultant firm that ass
期刊
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那时候的中国,似乎到处都是年轻人,走在北上广深的街头,一眼看去全都是年轻人,无论是码头、车站、工厂商场、大街小巷,甚至于在广场或
期刊
目前,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体制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财务会计制度方面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
2007年3月1日,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于我而言,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成为了一名统计工作者,成为新一代 March 1, 2007, would have been an ordin
期刊
癌症在近50年来,成为和人们关系最密切的疾病之一。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急剧上升。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平时就应有意识的防癌抗癌,做到防患于未
期刊
我国约80%患者发现恶性肿瘤时已是中晚期,而造成患者痛苦、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肿瘤并发症。随着肿瘤治疗和维持方法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改善,从而也增加了肿瘤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Ⅰ.IntroductionThe need for govments and intational organisation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curity is ever more urgent.For example in the conflic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