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三五好友聚会小饮,谈目前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一友人嗤笑说,“你们考古与人家盗墓还不一样?都是掘人祖坟”云云。顿觉生气,但并无与友人争执。时下得空,聊一聊我眼中考古与盗墓的不同。
考古我国古代称为“金石学”,发端于魏晋,成于宋,盛于清,为士大夫研究考据之学,研究对象包括古物,书画、金石之器与其形态文字。金石学对于保存历代器物的形态描述,保存古籍古书画功不可没,《竹书纪年》、《水经注》、《宣和博古图》、《西清古鉴》等等目前研究、参考价值极大的古籍,若非喜好金石的学者注释著书保存,后人是无缘目睹的。近代的考古学传入中国后,得到长足的发展,考古学是历史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中包含很多分支与研究方向,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遗迹和遗物。我国的考古学因归于历史门类,故注重研究对象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印证,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提倡的二重证据法。英美不像中国,都将考古学列入人类学,是人类学下的分支,多少也因西人本来历史文献就少,又注重现实调查取证。我国考古学将考古學研究时期分为史前、原史(从符号到原始文字)和历史时期,不包括近现代,正是基于有无文献这个原因。历史时期的考古可以与文献佐证,史前与原史时期基本上没有文献,那么我们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认识同样基本要依赖考古学的研究发现。
考古是国家工作,考古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和运作的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考古工作需要审批备案,需要形成发掘报告和研究报告。发掘物需要进行研究、整理、修复、保存和陈列,最终的流向是博物馆或文保单位。国家对于考古发掘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视。那么,考古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重构国史”。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儿来,回答这样追根溯源的问题。
民国之初,中国有史可考的不外乎《尚书》、《史记》。中华5000年文明史可考史还是自周而始,而三皇五帝自夏商周的历史之存在几同神话传说,仿佛印度那个神奇的国度。国际上对于夏商是绝对否认的,一直到李济开始正式对殷商安阳的发掘,按英美人的傲慢和对学术的绝对严谨态度,实物放到眼皮底下还要好好核实的。没有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周代以前的历史就是神话传说。不被国际社会认可。
目前中国上中下三辈人,以此历史为真,殊不知100年前,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拿不出实物证据,外邦更为不屑,以为中国人拿神话当历史。而我们今天对夏商周的认知就来源于考古。考古学对于重构中国历史,功莫大焉。
盗墓,这个不必多说。官方的,非常之手段。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地方军阀实力差,想迅速弥补经济不足,杀鸡取卵,后世(考古学)之憾,当世饮鸩。譬如曹操,世之枭雄,后世谓其名不顺,言其行亦不正。也有私人盗墓,目的均不正:盗人祖坟,发棺弃骸,窃其陪葬,取古物以易金银,盖欲得益也。或卖或拍,中国不屑子孙。盗墓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利益。我中华之人聪敏,即贩夫走卒亦有为财开智,独辟蹊径者。学术出身,探墓寻穴反不及农夫之急殛破产者所欲,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益之下必有铤而走险者乎?
盗墓对于科学的贡献是探测方法上的,目前使用的探铲,就是盗墓者发明的“洛阳铲”,还有辨土色,看风水地势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值得借鉴,仅此而已。
目前已经21世纪,竟还有人如此质问,所谓人浮于事,利欲蔽人目。一点浅见,阐述明白,世之谓三教九流,知识层面每代社会不同,只是占比多少,希望一篇小文章,让民众有悟,不要开口就是“你们考古的和盗墓的没什么两样!”
作者简介
郑翀(1978—),男,汉,浙江湖州,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单位所在省市:江西景德镇、邮编333403
考古我国古代称为“金石学”,发端于魏晋,成于宋,盛于清,为士大夫研究考据之学,研究对象包括古物,书画、金石之器与其形态文字。金石学对于保存历代器物的形态描述,保存古籍古书画功不可没,《竹书纪年》、《水经注》、《宣和博古图》、《西清古鉴》等等目前研究、参考价值极大的古籍,若非喜好金石的学者注释著书保存,后人是无缘目睹的。近代的考古学传入中国后,得到长足的发展,考古学是历史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中包含很多分支与研究方向,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遗迹和遗物。我国的考古学因归于历史门类,故注重研究对象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印证,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提倡的二重证据法。英美不像中国,都将考古学列入人类学,是人类学下的分支,多少也因西人本来历史文献就少,又注重现实调查取证。我国考古学将考古學研究时期分为史前、原史(从符号到原始文字)和历史时期,不包括近现代,正是基于有无文献这个原因。历史时期的考古可以与文献佐证,史前与原史时期基本上没有文献,那么我们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认识同样基本要依赖考古学的研究发现。
考古是国家工作,考古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和运作的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考古工作需要审批备案,需要形成发掘报告和研究报告。发掘物需要进行研究、整理、修复、保存和陈列,最终的流向是博物馆或文保单位。国家对于考古发掘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视。那么,考古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重构国史”。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儿来,回答这样追根溯源的问题。
民国之初,中国有史可考的不外乎《尚书》、《史记》。中华5000年文明史可考史还是自周而始,而三皇五帝自夏商周的历史之存在几同神话传说,仿佛印度那个神奇的国度。国际上对于夏商是绝对否认的,一直到李济开始正式对殷商安阳的发掘,按英美人的傲慢和对学术的绝对严谨态度,实物放到眼皮底下还要好好核实的。没有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周代以前的历史就是神话传说。不被国际社会认可。
目前中国上中下三辈人,以此历史为真,殊不知100年前,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拿不出实物证据,外邦更为不屑,以为中国人拿神话当历史。而我们今天对夏商周的认知就来源于考古。考古学对于重构中国历史,功莫大焉。
盗墓,这个不必多说。官方的,非常之手段。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地方军阀实力差,想迅速弥补经济不足,杀鸡取卵,后世(考古学)之憾,当世饮鸩。譬如曹操,世之枭雄,后世谓其名不顺,言其行亦不正。也有私人盗墓,目的均不正:盗人祖坟,发棺弃骸,窃其陪葬,取古物以易金银,盖欲得益也。或卖或拍,中国不屑子孙。盗墓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利益。我中华之人聪敏,即贩夫走卒亦有为财开智,独辟蹊径者。学术出身,探墓寻穴反不及农夫之急殛破产者所欲,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益之下必有铤而走险者乎?
盗墓对于科学的贡献是探测方法上的,目前使用的探铲,就是盗墓者发明的“洛阳铲”,还有辨土色,看风水地势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值得借鉴,仅此而已。
目前已经21世纪,竟还有人如此质问,所谓人浮于事,利欲蔽人目。一点浅见,阐述明白,世之谓三教九流,知识层面每代社会不同,只是占比多少,希望一篇小文章,让民众有悟,不要开口就是“你们考古的和盗墓的没什么两样!”
作者简介
郑翀(1978—),男,汉,浙江湖州,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单位所在省市:江西景德镇、邮编3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