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南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了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如色彩艳丽、样式独特的藏族服饰和璀璨的唐卡艺术;艺术独特的“南木特”藏戏;优美绚丽的藏族舞蹈和《格萨尔》弹唱等,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诸如通过“南木特”藏戏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探索应用,增强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能力,引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乡土生活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本土民族文化 幼儿舞蹈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位于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区和内地的结合部、牧区和农区的结合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和“六大牧区”之一,是我国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州辖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国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4.2%。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甘南积累和沉淀了丰富而优秀的藏民族文化,如色彩艳丽、样式独特的藏族服饰和璀璨的唐卡艺术;艺术独特的“南木特”藏戏;优美绚丽的藏族舞蹈和《格萨尔》弹唱等,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通过“南木特”藏戏等民族文化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探索应用,增强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能力,引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乡土生活的美好情感。
因此,我们运用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诸如通过幼儿对“南木特”藏戏中小动物生动活泼的模仿,以达到“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的,探索甘南州幼儿舞蹈的创新教学。
一、充分挖掘剖析本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运用于幼儿舞蹈教学
在丰富的本土民族文化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适合幼儿的舞蹈教育内容,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甘南本土民族文化中艺术之葩“南木特”藏戏,最早是在夏河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保(1728~1791年)授意倡导下,由第二世贡唐·丹贝仲美(1762~1823年)编写了《至尊米拉日巴语教释——成就者之密意庄严》一书,并将其中“语教释”部分改编为“哈羌姆”(即鹿舞剧),其剧情主要讲述米拉尊者劝教猎人贡保道吉,放下猎器,皈依佛法,性生慈悲的故事。宏扬了利益有情众生,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剧中人物有两名教化师、两名猎人,两条猎狗和两只梅花鹿,皆为双双对对,以充分反映人物内心的善恶“两面性”。艺术手法上,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构成了有唱有说、有歌有舞,有完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老师要充分分析藏戏剧本,让幼儿扮演剧中猎人、猎狗、梅花鹿的角色,感受戏剧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孩子的舞蹈艺术,又潜意识教育幼儿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幼儿舞蹈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
在幼儿舞蹈的课余时间开展本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幼儿舞蹈知识源于生活,要在课余时间及时常生活中获得,可以有目的让孩子参与简单的民族手工制作,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粘贴、制作形象生动的牦牛、羚羊等动物手工作品。鼓励孩子创编舞蹈、藏戏等,激发幼儿对本土民族舞蹈艺术的喜爱。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多媒体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不仅是幼儿舞蹈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甘南州幼儿舞蹈教学要结合本土民族文化艺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整体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荔.幼儿舞蹈教学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关键词】本土民族文化 幼儿舞蹈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位于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区和内地的结合部、牧区和农区的结合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和“六大牧区”之一,是我国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州辖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国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4.2%。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甘南积累和沉淀了丰富而优秀的藏民族文化,如色彩艳丽、样式独特的藏族服饰和璀璨的唐卡艺术;艺术独特的“南木特”藏戏;优美绚丽的藏族舞蹈和《格萨尔》弹唱等,本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通过“南木特”藏戏等民族文化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探索应用,增强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能力,引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乡土生活的美好情感。
因此,我们运用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诸如通过幼儿对“南木特”藏戏中小动物生动活泼的模仿,以达到“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的,探索甘南州幼儿舞蹈的创新教学。
一、充分挖掘剖析本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运用于幼儿舞蹈教学
在丰富的本土民族文化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适合幼儿的舞蹈教育内容,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甘南本土民族文化中艺术之葩“南木特”藏戏,最早是在夏河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保(1728~1791年)授意倡导下,由第二世贡唐·丹贝仲美(1762~1823年)编写了《至尊米拉日巴语教释——成就者之密意庄严》一书,并将其中“语教释”部分改编为“哈羌姆”(即鹿舞剧),其剧情主要讲述米拉尊者劝教猎人贡保道吉,放下猎器,皈依佛法,性生慈悲的故事。宏扬了利益有情众生,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剧中人物有两名教化师、两名猎人,两条猎狗和两只梅花鹿,皆为双双对对,以充分反映人物内心的善恶“两面性”。艺术手法上,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构成了有唱有说、有歌有舞,有完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老师要充分分析藏戏剧本,让幼儿扮演剧中猎人、猎狗、梅花鹿的角色,感受戏剧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孩子的舞蹈艺术,又潜意识教育幼儿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幼儿舞蹈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
在幼儿舞蹈的课余时间开展本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幼儿舞蹈知识源于生活,要在课余时间及时常生活中获得,可以有目的让孩子参与简单的民族手工制作,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粘贴、制作形象生动的牦牛、羚羊等动物手工作品。鼓励孩子创编舞蹈、藏戏等,激发幼儿对本土民族舞蹈艺术的喜爱。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多媒体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不仅是幼儿舞蹈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甘南州幼儿舞蹈教学要结合本土民族文化艺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整体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荔.幼儿舞蹈教学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