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切莫自造“雾霾”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职业教育在经历初创成型、发展壮大、创新突破、质量转型的过程中,职教人形成了一种“主体性思维惰性和发展僵势”,那就是对自身智慧和能力之外的各种社会性因素——有益的积极因素和无益的消极因素,要么过度依赖、盲目利用,要么牢骚满腹、怨气十足,甚或麻木不仁、自欺欺人,从而淡化、甚至消弭了人才培养的教育主导功能。广大职校虽然乘着时代快车发生巨大变化,但真正形成质量品牌、特色名牌的寥若晨星。这样下去,职业教育怎么能跳出重重舆论“雾霾”?
  我认为,职业教育难以取信于民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大众思想认识庸俗偏差,而是有不少人将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素质养成”简化为知识和智能的功利化达成。一方面,普职教育难以实现融通,虽然在政策上倡导公正对待、和谐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的弱势、另类特征非常明显,普教领域对于职业教育的轻视和排斥势力并未减弱。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不足,一些有效整合知识、技术、能力、思想、情感等素质培养的教学质量工程不仅难见令人信服的规格标准,检验信度非常低,而且质量效应并没有在社会上大面积显现出来。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升“人的素质”,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进行割裂培养,并非“多元”教育的内中之意。普教和职教只是按照学生的基础条件、兴趣爱好、理想追求而分化开来的教育类别,对学生而言并没有人格优劣、价值大小之分,其教育目的都是追求最优化打造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我们不妨将普教和职教的培养目标统合至学生将来的职业人生,因为不仅职教要坚持就业导向,普教同样应助推学生走向理想的职业岗位。这样审视,职业教育就不再会被当成“另类教育”,更不会被视为“劣质教育”。它对学生职业人生素质培养的特性和优势定能凭借我们职教人的智慧和能力耀闪于世。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 戴林东)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要由以往单纯"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
要改变农业职业教育较为萧条的现状,首先应从奠基农村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扶持力度。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将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投入等放在教育发
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犹如流淌不息的河流,或宁静如镜、或徐徐荡漾、或奔湍急流,总是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断闪现智慧、自主探索。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更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更追求一种真实、一种自然,只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生成在情理之中,这样课堂才是我们愿意看到
【关键词】教育;生存;知识获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2-0023-01  人具有双重存在,即自然存在和精神存在。自然存在是生命的实体性存在,精神存在则是人的意义性存在。教育是关照人的生命和精神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这种关照即“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裴斯泰洛齐)。而当下教育对人的关照却失去了“全面和谐”的本
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脂肪素、抵抗素作为近年来最新发现的脂肪因子,经研究发现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