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阅读量比预估数据差很多,特别焦虑和自责。
  当天晚上,满脑子一直想着数据为什么这么差,领导会不会责怪我,同事会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直到夜里两点还完全没有睡意。
  但是第二天要上班,必须强迫自己睡去。苦恼之际,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于是,我便不断在心里默念这句话。
  念着念着,竟然真的没有那么焦虑了,大概一二十分鐘的时间,也终于缓缓睡去。
  自那以后,我发现,这句话,真的真的特别神奇和好用。
  02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一切都会过去
  《了凡四训》里曾写:“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事,就像昨天一样全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的事,就当作从今天刚刚重新开始。
  确实是这样。已经过去的事情,总是耿耿于怀,只会让事情更糟。
  因为误了火车而无比懊悔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
  生气的时候踢石头,疼的是自己的脚。
  追求别人表面上的赞赏,其实是将自己的快乐交给别人操纵。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而是始终相信,如果事与愿违,一切会过去。
  人这一辈子,说白了,无非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
  不要与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更不要与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不要总是沉湎于悲伤的情绪,而是应当仰起头颅,笑着向前看。
  03
  好事坏事,终成往事,一切都会过去
  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曾经在梦中得到了智者赠送的一句箴言,可以行之终身。
  于是,国王耗费巨大的财力打造了一枚极其昂贵的戒指,并把这句话刻在了戒指上:“一切都会过去。”
  后来,这位国王所在的国家遭到了外族的侵略,国王被逼不得不骑马逃离王宫。
  敌人穷追不舍,国王逃上了一条绝路,路的尽头是万丈深渊,跳下去一切都将结束,而身后,追兵随时都会出现,国王甚至能隐约听到敌人的马蹄声。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国王忽然想起了那枚钻戒上的话:“一切都会过去。”
  国王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带着随从细心观测周围的环境,竟被他发现一条隐秘的小径,穿过这条小径,国王奇迹般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杀。
  得以喘息的国王重新集结起部队,经过苦战终于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玄乎,一句话而已,哪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当一个人焦虑或者特别开心的时候,很容易膨胀,或者对未来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当他以平常心来面对所遇到的事情时,就能够很冷静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差。
  生活的真相,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
  04
  把事看淡,把人看轻,一切都会过去
  但也有朋友告诉我,自己很想有一个好心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和家庭的琐事、同事关系的处理、朋友的来来往往……总是有很多事,很多人,会在各方面影响自己的情绪,很难做到真正的云淡风轻。
  我告诉他。不妨试试做到这两点。
  一是学着把人看轻。
  就像佛陀释迦牟尼说过的那样:“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爱你的人,给你温暖与勇气;你爱的人,让你学会如何爱与分享;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如何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学会自省和成长。
  不管遇见什么样的人,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人生会豁达很多。
  二是学着把事看淡。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很喜欢在QQ空间里发表说说,或者发朋友圈,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达一些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感,或者一些别人不易察觉的小心思。
  等到多年之后,再去翻曾经发的说说、朋友圈,会觉得自己曾经的言论很矫情,恨不得全部删除。
  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现在所在意的、计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过是生命长河里非常短暂的一瞬。
  不管当初多么欢喜、在意,或者感到难堪,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几乎不记得以前具体发生了什么。
  往后余生,告诉自己,得也开心,失也淡定,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摘自十点读书)
其他文献
高三我接手了一个“问题班”,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把“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面对“顽固”的学生,如何才能唤醒沉睡的心灵?一场小活动,告诉了孩子们大道理,也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刚刚送走2013届毕业班,我又接手了一个准高三班并担任班主任。这个班高二学年学风和班风与平行班均有较大差距,几次考试平均分均居年级末,班级量化成绩连续四个月都是年级倒数第一,迟到、早退现象频繁发生,学生打架、吸烟,高二学年内
有一年,我在一所实验小学当英语老师,小学的英语课内容简单,以口语训练为主。  当时,我们班有两个调皮的小男孩,每次早读时,他俩都东张西望,小动作特别多。同学们在交流对话,练习口语,他俩却隔着课桌做鬼脸,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同学们一会儿被他们干扰得想向我告状,一会又被他们无厘头的恶作剧惹得哈哈笑。课堂气氛因为他俩灵动了很多,但也因为他俩的捣蛋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两个孩子的
对于我来说,最熟悉的地方便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丁山了。  家乡,于我们而言又是什么呢?我想,这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我们年少时播种梦想的地方,是储存着我们童年记忆的地方,是在我们心灵深处而永远不该忘却的地方。  对于家乡,我们并不感到陌生。然而,许多人对于家乡的一切太熟悉,他们甚至感到厌倦,就离开家乡去别的地方寻觅更美的景色。  是的,我们总认为跟家乡相处得太久,总认为已经对家乡太过了
1。  金圣叹是从1618年开始不正经的。那一年,十岁的他进了私塾。学校教的是《大学》《论语》这类科考必读圣贤书。金圣叹一读这些书就头大:“怎么完全不说人话啊!”所以一上课就昏昏欲睡。但回家一看课外书就像打了鸡血。拿着《水浒传》《西厢记》手不释卷。看到痴迷处,竟放下书本,焚香拜伏,久久不起。  父亲叫他起来,他说“岂敢岂敢”。《水浒传》当时被视为“犯上之书”,看水浒,就相当于看“古惑仔”,《西厢记
都说现在的学生胆子大,但我没想到有学生会当着我的面表现他们的“爱情”。  这是我刚接手的一个小升初班级,一天下课铃打响后,我正准备出教室,发现文轩给向旭儿送了一瓶矿泉水。当时,我也没多想,以为是她请他帮忙买的水。课间操跑步,向旭儿不慎摔倒,文轩赶紧跑过去扶起她。我仍没在意,反倒觉得文轩很有爱心。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又一节课,我请文轩和向旭儿合作朗读一个片断,同学们笑了,我这才意识到情况有
春去秋来,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大山里的孩子稚嫩的脸庞,因你的到来,你的留下,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你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换他们无忧无虑的成长。你的用心陪伴,温暖了中国,大爱无疆。(文首化用材料点题)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卢安克”。(分论点独立成段,醒目)  他们如同冬日里的朝阳,温暖着大家。不久前,一位常常在拾荒之余,到图书馆里看书的老人去世了。人们也许知道那位苍颜白发的拾荒者,能到富丽堂
郭先生曾游四方。   他从南到北,流水到深巷,又从东到西,大海到荒地。人们都说羡慕他,曾在丽江留过一周,白天坐街头,夜里去唱曲,他借过旁人的木吉他,涨红了脸一曲歌唱哑了喉咙,在那座慵懒的城市里他走过许多的木门客栈,他最欣赏的那家外面挂着酒旗屋里摆着木鼓,老板娘总是扯着根小板凳在门口编手艺品卖,于是当他离开时,背包上多了个竹织吊坠,手里提着壶桃花酿。他曾披星戴月上长白,在天池边上放声大叫,他倒是想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考作文新宠。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从而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写作的目的性。这就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思辨能力。学生必需具备就事论事、就事说理的能力,这样能有效地规避学生套作的不良习惯,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泛着微黄的叶色与斜阳的橙黄相辉印,可否知晓,那是烈火残余天空的唯一光辉,似是逝去的凄清与泪烟而生,又转瞬而散。   他背着手悠闲地走着,仿佛天地只其一人,此为天地给予他的唯一宁静,他爱热闹,也爱宁静,像这们,独自走在林荫大道上,享受天地给予的安宁是最好的。   他亦知云烟渺茫,却亦想追寻,触摸那永远也触不到的边际;他亦知时光易逝,却仍是忍不住想抓住那悄悄流走的岁月;到底是年少轻狂,还是岁月作崇
/1/   我认识一个朋友,也是写东西的。   当时在北京饭局,酒酣兴至大家忙着扯皮吹牛,她却突然从对面跑过来,羞涩地说想跟我讨论写作的事。她掏出手机把自己的文章拿给我看,小心翼翼地请我提意见。盛情难却,在沸反盈天的酒场,我认真地看了文章,给她指出了一些语言和逻辑上的纰漏。   她掏出小本儿,埋头认真记录,亮晶晶的眼睛眨个不停,连声跟我道谢,又一个劲儿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她也要买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