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态研究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c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课堂生态研究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启示,即构建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多维教学模式和动态交互评价体系,实现生态圈式课堂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课堂生态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启示
  在“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中,“听”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它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力理解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考试TEM4中一直都是重头戏,占30%的分值。英语听力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没能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听力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弱项。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逐渐为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共同关注。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现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课堂生态研究对构建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的启示。
  1.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的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听力课程教学已经进行了大力改革。录音机早已升级为多媒体语音室,且语音室一直在更新换代。然而,仅仅是设备的升级使教学改革更多地停留于形式而非注重实质性突破。多媒体环境没能被用来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仍局限为录音播放员、翻译员和机房管理者;许多教师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均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听力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课堂教学生态诸因子仍未得到有效整合、平衡发展,致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反思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现状,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目标定位不明晰,教学模式单一。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对教师听说能力的要求定位尚不明确,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定位也不够清晰,这使得听力课程中教师到底如何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缺乏系统的指标和明确指导。传统的“听—做练习—核对答案”三步教学模式使听力课堂沉闷而乏味。因为教师控制着语音设备、听力材料,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听教师让听的,做教师让做的,一遍遍重复着机械的练习。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教学往往与说、读、写等其他技能的培养相脱节,文化知识的渗透不足,致使学生缺乏文化敏感性,其学习积极性与分析思考能力也逐渐被扼杀。
  1.2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使在网络课堂等自主学习时学生仍显被动,能力薄弱。此外,听力材料不够真实,练习形式单一,往往只有选择、填空和问答等题型,教学内容与生态主体之间缺乏有机的生态联系。另外,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普遍地被夸大,课件重而教学轻,“人灌”变成了“机灌”,甚至产生将多媒体条件等同于教学质量的错误观念。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反而将为设备所限制,不能实现师生与多媒体设备的充分互促互动。
  1.3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不足。
  内在动机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强烈的内在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由于英语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并非出于对英语专业的喜爱而选择这一学科。学习兴趣低,语言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直接导致听力理解能力提升困难。再加上焦虑、恐惧、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便觉听力困难重重,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1.4追踪和反馈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许多高校将考试作为检测学生英语听力课程学习的唯一方式,忽视了课内外活动的交流和反馈。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太过强调语言技能和语言绝对统一的标准,对语言的互动功能和跨文化交际功能未引起足够重视,忽略了技能与文化素养的融合,破坏了正常课堂生态,无法体现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
  2.课堂生态研究对构建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的启示
  生态课堂指的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有机组合,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持续、和谐发展的课堂。课堂生态由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三种生态因子构成。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氛围等。三因子密切结合、合作共生,才能保持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1]课堂生态研究为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体启示如下:
  2.1创建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倡导多维教学模式。
  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只有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才能发展并保持长久的活力,作为微观生态系统的听力课堂也不例外。开放多样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能使知识的构建及语言认知变得更为有效。有专家认为长时间使用听觉器官容易产生疲劳,而疲劳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2]英语听力教学应努力创建生动的交际环境,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介相互作用,因为听、说、读、写任何一项技能训练的脱节或缺失,都会造成技能发展不完善,成为“限制因子”,导致外语聋哑症等不良现象。听力课既是一门技能课,又是一门综合课,听力教学不仅需训练学生听音辨音的技能,更应着眼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敏捷性。
  现代网络多媒体环境为打造开放课堂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非线性学习等多维度的学习模式得以实现。通过双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的开展,学习者关系更为融洽,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活动逐渐成为一个动态开放空间,呈现出互相依存、彼此关联的生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如酒店接待、旅游购物、求职应聘、商务谈判等,并通过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文歌曲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英语辩论、戏剧表演,以及各类英语比赛等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并积极主动地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学习并实践真实而鲜活的英语。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让学生走出本土教育资源库,感受异国人文风情,获取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的直接体验,已成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关键。课堂生态化发展,将使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   2.2构建生态圈式互动,提高学习的生成性。
  根据生态学理论,生态圈中各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被称为群体动力。通俗说,众人在一起学习,若能彼此沟通,开展多维多向互动,便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群体动力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师更具活力,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产生如植物界中的“共生效应”。外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识别、记忆和运用语言形式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个体间建构对话交往活动。只有进行良性对话交往,才有条件促成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3]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学生的生命力将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的零效应甚或负效应。
  除了师生间的垂直性互动之外,生态课堂还应鼓励学生间的多维多向互动,构建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的良好气氛。生生互动宜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小组成员不宜固定,而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持学生之间的新鲜感,尽量减少语言的僵化。多人小组应设小组长,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同时还可以设秘书、记录员、监督员等职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监督。生生互动还须重视讨论,加强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集体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使学生进入“乐知”、“好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状态。
  另外,还应加强师生与多媒体技术间的互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音室,通过电脑、投影仪、DVD播放机等设备,把多媒体技术成果有效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实现人与环境、输入与输出、教学媒介与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2.3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生态中的主体地位。
  在生态系统中,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不同于其他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地位,这就是生态位。[4]从教育生态学角度,英语专业听力课堂就如同一个生态系统,每个学生都处于相应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性格、动机、学习风格等主观因素,以及学习环境、社区背景、家庭影响等客观因素。由于生态位的客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比如,外向型学习者往往大胆活泼,长交际,善言谈。在这方面他们比内向型学习者占一定优势,但在阅读、写作方面,又可能比后者稍逊一筹。各种各样的学生均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并且随着个体发展变化,其生态位也将有所改变。这就要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创造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的教学方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评价的多元性,实现“以生为本”的和谐课堂生态。
  生态课堂强调主体性参与,注重培养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支配能力。因此,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应努力避免“填鸭式”教学,多采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引进协同进化与竞争机制,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在学习中相互合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听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大量充足的难易不等的听力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调整并改进听力方法。教师则通过监听、单独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提高听力学习效率。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选择、重组并深层内化的过程是生态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生态课堂教学宜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用,尽量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浸润着自己辛勤汗水的知识,才具有持久生命力,才能刻骨铭心,这也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2.4建立动态交互评价体系。
  动态交互评价的核心是在动态过程中构建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交互的立体评价体系,强调评价者对具体评价情境与评价者的理解与交互作用,把评价过程视为三者之间共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民主、协商、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呈现出“评价主体多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策略多样化”的特征[5](P106)。其价值在于关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尊重个体差异和人的情感因素,通过评价以达到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评价因素,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相辅相成。同时,动态交互评价体系把生态理念引入课程评价之中,充分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也意味着教育范式的转型。因此,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性的、形成性的、灵活而随机应变的,在内容上除考试成绩和作业外还包括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表演表现能力、作品展示次数,以及在英语听力练习中所使用的有效策略,等等。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侧重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剖析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关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与氛围。
  总之,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的灵魂为“生”,以“生命”与“活力”为其内涵,强调“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课堂”的和谐,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甚至终身发展。虽然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有效方法的点拨与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接受的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技能的重复,更是心灵的沟通和人性的互动。这种课堂生态的营造已经成为听力教学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学欣,贾秀敏.论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失衡与平衡[J].海外英语,2011(5).
  [2]Penny Ur.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84.
  [3]肖晓聪.生态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优化探索[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09,(11).
  [4]Whittaker,R.H.Communities and Ecosystem[M].New York:MacMillan,1970.
  [5]黄影妮.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6).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英语专业听力生态课堂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B1231)。
  浙江农林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35120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在大学英语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奠定了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一脉相承。通过对比分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发现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评估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进程。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从高中英语向大学英语的平稳过渡,实
摘 要: 作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一个分支,医学英语的掌握是医学生将来进行专业研究或工作的一项最基本技能。很多高校意识到医学英语是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大学英语前期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后续阶段,是基础英语学习和医学专业学习结合的应用提高阶段。然而全国范围内医学英语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三学生在限时作文中很少使用高中英语教材中词汇的情况,指出了造成高中课堂词汇教学效率低下的两个原因,并提出了两条建议,希望有助于改善高中词汇教学的现状,扩大高中学生的产出性词汇量。  关键词: 产出性词汇 高中课堂词汇教学模式 单元话题作文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牛津版英语教材的使用,以及江苏高考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词汇教学。他们在词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
摘 要: 随着多媒体的出现及因特网的普遍应用,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本文提出英语听力教学应当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还应结合最新的多媒体材料对当前采用的英语听力教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更新,并对英语听力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以提高英语听力的总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 英语教
摘 要: “日语敬语五分法”是日本文化审议会于2007年2月发布的日语敬语分类新规定。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把“日语敬语五分法”这一整体理论话语作为分析单位,考察其“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旨在明确其发布动机,为我国日语敬语教育如何应对这一敬语新规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日语敬语五分法 言语行为理论 言外行为 言后行为  1.日语敬语五分法  2007年2月,日本文化审议会发布了《敬语指
摘 要: 本文以语块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高职高专英汉翻译内容的特点及这些内容的语块分类,探讨语块在高职高专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在高职高专英汉翻译中,有目的地进行语块储备,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翻译单位,加快信息处理程度,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准确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块知识,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将来职业环境中的翻译业务打好语块基础。  关键词: 语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