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同样至关重要,职业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主要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职业道德;(2)职业技能;(3)职业个性;(4)职业作风;(5)职业兴趣等方面。实践证明,应用心理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应用心理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价值及实践展开探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价值;实践
引言:
应用心理学主要是对心理学的原理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从应用心理学角度进行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与培育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建设的心理机制,为现代职业素质教育提供新渠道和新思路。本文首先对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应用心理学的价值,最后探究应用心里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实践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职业素养塑造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教学轻素质教育的倾向明显
随着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实施,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及传统的育人理念等传统教学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发展日益迅猛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面对以上情况,各大院校要摒弃原有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教学理念,其原因在于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符合专业人才的唯一标准,而职业素质的高低也已成为其中的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校方来说,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促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携手共进,共同提高”。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
近些年,各领域企业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仍有部分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高,且未建立或掌握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渠道与方式,同时也未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仅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虽然某些院校已构建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案,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基于以上情况,各大院校应尽可能的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使针对此方面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分析应用心理学的实际价值
(一)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
应用心理学所的科学导向价值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体系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当中,与此同时也反映在改善和优化当前阶段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与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功能性欠缺。针对前者来说,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体系中重要的学科分支,与下述几种学科形成了广泛的融合:(1)社会学;(2)管理学;(3)教育学等,而上述几种学科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与培养提供其实可行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在各学科的有效融合中促使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后者来说,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被教育工作者有效掌握,被各位学生充分理解,再加上职业意识和职业心理干预,则可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养成,进而使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得以显现。当前阶段在塑造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较为突出,然而实践所反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效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去解决和克服职业素质培养及塑造过程中的问题和欠缺之处。
(二)应用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应用心理学实践应用价值具体表现是,教育工作者在充分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将所掌握的原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过程中,以提高自身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的实质性作用。对于应用心理学来说,其实践应用主体主要以以下人员为代表:(1)专业课教师;(2)辅导员;(3)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以上人员在与学生进行关系互动时,通过贯彻落实应用心理学理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与学生思想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强职业素质塑造的自觉性。
(三)应用心理学的自我养成价值
对于各大院校来说,其侧重点在与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素质中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个性等相关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养成、去把握。由此可见,应用心理学还具有自我养成价值,即学生在充分掌握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自我心理干预,促使其始终保持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与养成提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与此同时通过应用心理学的自我养成价值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探究应用心理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实践路径
(一)导入“移情”理念与学生建立互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具有分明的职能边界,分别是:(1)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2)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其中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通常使用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职业兴趣;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个性,且要在项目导向下培养。但是,上述内容必须要在学生充分信任教师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进行和高效完成。而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导入应用心理学中的“移情”理念来强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并通过信任感的建立来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规范自身的职业意识,以此同时,强化教师的“可置信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深层次了解并体会学生的焦虑感和不安情绪,然后再采取针对性解決措施,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并排除这种不良情绪,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此外,在班级主题班会上,辅导员可以以自己为例,讲述一下自己在学生时期的心理感受,并向学生分享一下当时是如何走出困惑或得成长的。专业课教师可以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来鼓舞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教师们产生浓烈的好感及情感依赖,进而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提供非权力性影响。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价值;实践
引言:
应用心理学主要是对心理学的原理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从应用心理学角度进行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与培育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建设的心理机制,为现代职业素质教育提供新渠道和新思路。本文首先对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应用心理学的价值,最后探究应用心里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实践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职业素养塑造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教学轻素质教育的倾向明显
随着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实施,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及传统的育人理念等传统教学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发展日益迅猛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面对以上情况,各大院校要摒弃原有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教学理念,其原因在于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符合专业人才的唯一标准,而职业素质的高低也已成为其中的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校方来说,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促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携手共进,共同提高”。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
近些年,各领域企业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仍有部分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高,且未建立或掌握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渠道与方式,同时也未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仅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虽然某些院校已构建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案,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基于以上情况,各大院校应尽可能的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使针对此方面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分析应用心理学的实际价值
(一)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
应用心理学所的科学导向价值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体系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当中,与此同时也反映在改善和优化当前阶段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与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功能性欠缺。针对前者来说,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体系中重要的学科分支,与下述几种学科形成了广泛的融合:(1)社会学;(2)管理学;(3)教育学等,而上述几种学科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与培养提供其实可行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在各学科的有效融合中促使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后者来说,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被教育工作者有效掌握,被各位学生充分理解,再加上职业意识和职业心理干预,则可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养成,进而使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得以显现。当前阶段在塑造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较为突出,然而实践所反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效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导向价值去解决和克服职业素质培养及塑造过程中的问题和欠缺之处。
(二)应用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应用心理学实践应用价值具体表现是,教育工作者在充分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后,将所掌握的原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过程中,以提高自身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的实质性作用。对于应用心理学来说,其实践应用主体主要以以下人员为代表:(1)专业课教师;(2)辅导员;(3)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以上人员在与学生进行关系互动时,通过贯彻落实应用心理学理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与学生思想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强职业素质塑造的自觉性。
(三)应用心理学的自我养成价值
对于各大院校来说,其侧重点在与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素质中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个性等相关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养成、去把握。由此可见,应用心理学还具有自我养成价值,即学生在充分掌握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自我心理干预,促使其始终保持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与养成提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与此同时通过应用心理学的自我养成价值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探究应用心理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中的实践路径
(一)导入“移情”理念与学生建立互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具有分明的职能边界,分别是:(1)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2)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其中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通常使用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职业兴趣;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个性,且要在项目导向下培养。但是,上述内容必须要在学生充分信任教师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进行和高效完成。而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导入应用心理学中的“移情”理念来强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并通过信任感的建立来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规范自身的职业意识,以此同时,强化教师的“可置信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深层次了解并体会学生的焦虑感和不安情绪,然后再采取针对性解決措施,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并排除这种不良情绪,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此外,在班级主题班会上,辅导员可以以自己为例,讲述一下自己在学生时期的心理感受,并向学生分享一下当时是如何走出困惑或得成长的。专业课教师可以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来鼓舞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教师们产生浓烈的好感及情感依赖,进而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提供非权力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