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长期被边缘化的历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城高中的历史教学更是困难重重。于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研究和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自身工作调查了解了一系列影响县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有效信息,并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县城高中学生 历史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及建议
历史学习动机是指将历史学习愿望转化为历史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内在的学习历史的要求与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历史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新课程改革尽管在不断深入发展,但由于我国历史教育教学中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对于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城高中来讲,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仍然普遍较弱。县城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入校基础较差,整体成绩不理想,对于历史这类学科的学习基础更是普遍较差,理性认知能力不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缺乏,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学习历史首先是因为学考或者高考要考历史。对于所有的高中生来讲,学考必须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历史也不例外;对于文科生来讲,历史更显重要,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历史必须考出好的成绩,这一点文科学生普遍认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了解到,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历史”或者认为“历史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而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可见,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现如今县城高中大都致力于提高升学率,以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更易于获得教育经费和更好的生源。但是,一直以来,大学招生单单从专业的设置来看,除了少数人文社科类院校以文科专业为主,其他多数高校的文科专业都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从升学率的角度来看,文科的贡献比理科要小很多,这就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学校对历史等文科科目的重视程度,甚至有些学校公然鼓动学生不要报读文科,极大地影响甚至是打压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不同家庭及其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形成直接的影响。县城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有些家长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对历史这类学科的认识不高,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学历史对将来没什么用,孩子耳濡目染,对历史学科抱着消极的态度,学习历史自会感到沉闷无趣。加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等务实化和功利化的社会观念影响,使得高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蕴含的经济价值,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作为一门重在修身和认识社会的学科,历史的学科功能是隐形且滞后的,无法在短期内凸显出来,不如英语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那样立竿见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由于部分教师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与评价机制,淡化对历史学科固有的功能和承载的责任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于知识表层的实用性、功利性效能,使历史学科更多地停留于知识的堆积和考察的层面,未能引导学生真正亲近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感悟歷史所传递的人类丰富可贵的精神,学生学习历史真正的动机也就无从挖掘。
到底,历史教育重不重要?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国家的前途不是取决于国库之实,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程重在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揭示,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学习和对未来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培养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使命感的现代高中学生。那么,该如何扭转当今社会对历史教育的态度、发挥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功能?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我们不奢望历史教育领域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有理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走出沉闷、刻板、僵化的状态,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孕育个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教育。然而,教育是由“教”与“学”双向构成的。对于历史教师来讲,首先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非教学压力,注意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其次,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关心和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诱发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和感悟历史,最终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则应积极主动地修正自小受到的不良影响,把历史学科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用心学习和感悟,争取通过学习历史而懂得社会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和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做一个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责任感的现代高中学生,走出成功人生的关键一步。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适当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努力增加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刺激学生的历史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努力培养“被历史感动”的学生,即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使命感的现代高中学生,促成历史教育功能的真正发挥,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最后,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讲,给孩子多些人文关怀、少点急功近利,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客观评价和悦纳一切,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历史教育改革也已经在探索中前进。期待广大学生和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与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一起,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充分重视历史和历史学科,致力于将历史活学活用,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反省、学会创新、学会感动、学会爱国!
主要参考文献:
瞿梅.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陈文婷.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B版,2013年03期
吴小英.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B/OL].2015
周锐武.如何提高农村薄弱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B/OL].2014
【关键词】县城高中学生 历史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及建议
历史学习动机是指将历史学习愿望转化为历史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内在的学习历史的要求与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历史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新课程改革尽管在不断深入发展,但由于我国历史教育教学中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对于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城高中来讲,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仍然普遍较弱。县城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入校基础较差,整体成绩不理想,对于历史这类学科的学习基础更是普遍较差,理性认知能力不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缺乏,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学习历史首先是因为学考或者高考要考历史。对于所有的高中生来讲,学考必须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历史也不例外;对于文科生来讲,历史更显重要,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历史必须考出好的成绩,这一点文科学生普遍认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充分了解到,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历史”或者认为“历史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而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可见,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现如今县城高中大都致力于提高升学率,以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更易于获得教育经费和更好的生源。但是,一直以来,大学招生单单从专业的设置来看,除了少数人文社科类院校以文科专业为主,其他多数高校的文科专业都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从升学率的角度来看,文科的贡献比理科要小很多,这就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学校对历史等文科科目的重视程度,甚至有些学校公然鼓动学生不要报读文科,极大地影响甚至是打压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不同家庭及其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形成直接的影响。县城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有些家长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对历史这类学科的认识不高,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学历史对将来没什么用,孩子耳濡目染,对历史学科抱着消极的态度,学习历史自会感到沉闷无趣。加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等务实化和功利化的社会观念影响,使得高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蕴含的经济价值,更多地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作为一门重在修身和认识社会的学科,历史的学科功能是隐形且滞后的,无法在短期内凸显出来,不如英语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那样立竿见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由于部分教师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与评价机制,淡化对历史学科固有的功能和承载的责任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于知识表层的实用性、功利性效能,使历史学科更多地停留于知识的堆积和考察的层面,未能引导学生真正亲近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感悟歷史所传递的人类丰富可贵的精神,学生学习历史真正的动机也就无从挖掘。
到底,历史教育重不重要?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国家的前途不是取决于国库之实,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程重在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揭示,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学习和对未来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培养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使命感的现代高中学生。那么,该如何扭转当今社会对历史教育的态度、发挥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功能?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我们不奢望历史教育领域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有理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走出沉闷、刻板、僵化的状态,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孕育个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教育。然而,教育是由“教”与“学”双向构成的。对于历史教师来讲,首先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非教学压力,注意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其次,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关心和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诱发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和感悟历史,最终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则应积极主动地修正自小受到的不良影响,把历史学科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用心学习和感悟,争取通过学习历史而懂得社会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和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做一个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责任感的现代高中学生,走出成功人生的关键一步。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适当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努力增加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刺激学生的历史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努力培养“被历史感动”的学生,即富有人文素养和历史使命感的现代高中学生,促成历史教育功能的真正发挥,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最后,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讲,给孩子多些人文关怀、少点急功近利,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客观评价和悦纳一切,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历史教育改革也已经在探索中前进。期待广大学生和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与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一起,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充分重视历史和历史学科,致力于将历史活学活用,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反省、学会创新、学会感动、学会爱国!
主要参考文献:
瞿梅.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陈文婷.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B版,2013年03期
吴小英.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B/OL].2015
周锐武.如何提高农村薄弱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B/OL].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