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训练,还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本文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旨在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条件。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理念,提高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课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构建高效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指导,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措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政治认同,即教育和要求学生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对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行培养,能帮助初中生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其二,理性精神,具体指在学习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成长、对社会现实以及国家发展做出相对理性的价值判断,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
  其三,法治意识,即引导学生主动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能自觉参与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尊法、守法、学法意识,能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其四,公共参与,对初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进行培养就是引导初中生有序的参与到公共事物中,能发挥个人力量承担社会责任,进而行使监督权、参与权等,使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进一步强化,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高素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优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预期目标,保障初中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能获得全面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現实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向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稳定推进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必要性
  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必要价值。
  首先,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必要路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等加以培养,对课程改革活动的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按照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渗透。
  其次,是改善课程教学现状的必然选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从多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使各方面知识融合渗透,可以更好的达到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目的,促进课程内容的创新和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是促进中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必要策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能从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强化学生理性精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公共参与角度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使学生在未来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探索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合理化渗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科学稳定开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能通过资源整合、多元教学活动的组织规划搭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平台,使学生能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在有效教学引导的作用下,学生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有所提升,并且学生的法制观念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理性参与到公共社会建设中,发挥个人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1]。因此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入到全新的发展层次,为学生搭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平台。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措施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改革,要按照课程教学需求,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突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一)多元辨析,激活学生政治认同感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为了能激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可以在课堂设计方面引入多元辨析思想,让学生对比不同政治制度下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建设情况、人民幸福感情况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进而促使学生能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如在对学生爱国主义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党中央对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比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认识到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对群众路线的践行等,在中西方对比、古今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辨析激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逐步增强。   (二)引經据典,强化学生理性精神
  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方式探索多元文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文化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学生的理性精神加以培养,突出教育实效。
  例如教师在讲解“守望精神家园”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引经据典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如借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实施爱国情怀教育;结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展励志教育;应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落实感恩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下,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学生的理性精神加以强化,突出教育成效。
  (三)情境模拟,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按照《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模拟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感知,在法治化情境模拟的作用下,学生的法治意识也能得到合理化的培育。
  如在“全面依法治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取疫情期间部分公民做出闯关卡、刺伤疫情防控人员的情况,完成对模拟情境的创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情境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法治意识进行有效的训练,保障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实效[2]。
  (四)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与课堂教学存在直接关系,还受到课外社会实践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3]。
  例如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活动的设计可以将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服务作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为社区志愿者绘制疫情防控宣传板、制作疫情防控面罩等等,在特殊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下强化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使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多元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能增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成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道德文化素养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也为学生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宣东.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87,176.
  [2]盛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运用 ——以七年级《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52.
  [3]张文智.略谈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落实[J].才智,2020(5):12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在提倡日常学科教学工作改革的同时对于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也做出基本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和教师学习生活的共同场所,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会致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促进集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阶段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一直以来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简要探讨现阶段幼儿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创新方案,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方案;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3到6岁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人会形成一定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这个时期的
期刊
摘 要:幼儿园质量管理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为基本评价方法并辅之以各种措施,对全部育人和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总体的、综合的、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考核。近年来,随着企业重组与改制,石化公司幼教中心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中心通过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考核办法等细则;加强班级规范管理、强化安全工作管理、践行家长工作管理等举措,各园保教质量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质量;管理;保教  近年来,随着企业重组
期刊
摘 要:小班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的发育都还很不成熟,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品德养成教育。绘本故事作为短小却饱含深意的儿童文学体裁,非常适合应用于幼儿品德养成教育。  关键词:绘本故事;小班幼儿;品德教育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足以见得人们对幼儿时期孩子教育的看重。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除了基础知识和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德行的培养
期刊
摘 要:在课堂实践中,课堂突发事件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也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应对;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主要是指不在教师教学设计中,课堂中出现的影响教学过程的事件。一般来说,课堂教学都是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的,但是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拓展、学生表现等方面准备的多么充分,课堂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革,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因此,文章基于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提升对策,希望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对策  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掉教师过于单一且落后的教学理论,避免出现一些形式化的教学活动。因此,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组织一些个性化、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我国医护行业的社会公益性与服务性越来越突出,医护人员处理好患者关系对社会和谐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对高校育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课程融入量、学生与教师思想意识、学校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视阈下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评级机制  引言  当前社会中医闹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医生缺口在10万人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职高舞蹈教学中形体训练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其优化策略,包括制定形体训练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加形体训练。  关键词:职高舞蹈教学;中学生;形体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相继增多,目前,职高舞蹈教学中学生形体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职高应转变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职高舞蹈教学中形
期刊
摘 要:幸福教育不仅蕴含了在教学中的方法,同时也为教师在教育当中定下了最终目标。通过以学生的心灵获得辛福感受为基础,在其中加入教学知识,使得学生切实感受到幸福教育的魅力,在幸福当中不断的汲取知识。本文就对幸福教育在中学班主任工作当中的实施展开讨论,不断完善优化教学措施。  关键词:幸福教育;中学班主任;实施策略  在当下的中学教育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吸收知识能力,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
期刊
摘 要:中考政治试题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时代性。中考政治备考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考试目标,把握命题趋势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2、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3、扎实推进“三轮”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第一轮,以课本为蓝本,突出重点,抓住教材,夯实基础。第二轮,利用专题复习,系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第三轮模拟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