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要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动力;小组互动,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合作力和学习能力;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创新力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75-02
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的科学素养。学习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学习动力、学习合作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五个方面。生物学习力,是指学生具有延续不断学习生物、运用生物知识的动力、合作力、能力、转化力和创新力,使自身的生物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和知识增量能够连续不断地提升,具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动力
根据现代教育认知理论可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即学习动力。认知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自如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层层创设教学情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问题串创设情境,通过小故事或者视频资料等。但无论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比如教学“植物体的组成”这一节时,我用多媒体自动循环播放一组优美的的图片(春天的颜色),配上孙俪、陈健演唱的“风吹麦浪”,学生在享受中不自觉地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这时,教师深情描述:正如刚才歌所唱的“风吹麦浪,春暖花开!”现在外面正是春色满园,你看,盛开的桃花,分外妖娆;摇曳的油菜花,仿佛金色的海洋。桃和油菜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两种绿色开花植物。从外形上观察桃和油菜,它们的差异很大,可是它们的组成却基本相似。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答案,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
再比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一节的导课,“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落泪,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知道为什么吗?通过优美的诗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这节课的情境中,学生不禁会思考:千百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如山呢?
思维导图能激发联想与创意,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将各类知识单元以结构图的形式再现,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成倍地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
刘恩山教授说,知识只有内化成自己的,才不容易遗忘。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转化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复习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归纳知识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小组互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即所谓的“兵教兵”,课堂放手给学生,所谓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的互助学习中不断增进学习合作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的分配最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学生在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完成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的活动互为参照,是班级规模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发展。只有这样,各个小组间才能发挥更好的竞争,展开有序高效地合作。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系列共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形成多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比如游戏竞赛法、成绩分阵法、小组调查法等。这种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同时重视学生的前期专题培训,培训小组长。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生物课上我经常依托学案,以问题串的形式化解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材料,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充分。再比如,遇到比较简单的章节的时候,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饮食与营养”等,我会请学生“学做小老师”,至少3-5名学生课上展示,每人不超过10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总结。一般来说,我会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准备,让我感动的是每次都会有学生制作出精美的PPT进行讲解,瞧他们那股认真劲,还真有点老师的样子,效果很好!
三、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创新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中的概念、规律一般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得出的。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力。
在实验探究课堂上,可谓精彩纷呈,尤其是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智慧与勇气。事实证明,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相信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比如,“动物的行为”这节课上的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为了防止蚂蚁窜逃又防止伤害蚂蚁,有的同学提议用软毛笔或毛刷来堵截窜逃的蚂蚁;为了确保科学探究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有的同学竞然选用浸泡不同溶液(白酒、白糖、盐、清水等)的海绵代替食物;有的同学还提出了课本上没有的问题,比如,想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的形状有关系吗?并选用不同形状的饼干或者糖块实施实验计划……,这样的探究课堂,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力赋予人和人类社会以强大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竞争和发展最本质的竞争力。在生物课堂上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75-02
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的科学素养。学习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学习动力、学习合作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五个方面。生物学习力,是指学生具有延续不断学习生物、运用生物知识的动力、合作力、能力、转化力和创新力,使自身的生物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和知识增量能够连续不断地提升,具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动力
根据现代教育认知理论可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即学习动力。认知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自如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层层创设教学情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问题串创设情境,通过小故事或者视频资料等。但无论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比如教学“植物体的组成”这一节时,我用多媒体自动循环播放一组优美的的图片(春天的颜色),配上孙俪、陈健演唱的“风吹麦浪”,学生在享受中不自觉地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这时,教师深情描述:正如刚才歌所唱的“风吹麦浪,春暖花开!”现在外面正是春色满园,你看,盛开的桃花,分外妖娆;摇曳的油菜花,仿佛金色的海洋。桃和油菜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两种绿色开花植物。从外形上观察桃和油菜,它们的差异很大,可是它们的组成却基本相似。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答案,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
再比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一节的导课,“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落泪,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知道为什么吗?通过优美的诗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这节课的情境中,学生不禁会思考:千百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如山呢?
思维导图能激发联想与创意,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将各类知识单元以结构图的形式再现,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成倍地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
刘恩山教授说,知识只有内化成自己的,才不容易遗忘。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转化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复习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归纳知识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小组互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即所谓的“兵教兵”,课堂放手给学生,所谓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的互助学习中不断增进学习合作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的分配最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学生在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完成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的活动互为参照,是班级规模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发展。只有这样,各个小组间才能发挥更好的竞争,展开有序高效地合作。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系列共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形成多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比如游戏竞赛法、成绩分阵法、小组调查法等。这种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同时重视学生的前期专题培训,培训小组长。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生物课上我经常依托学案,以问题串的形式化解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材料,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充分。再比如,遇到比较简单的章节的时候,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饮食与营养”等,我会请学生“学做小老师”,至少3-5名学生课上展示,每人不超过10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总结。一般来说,我会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准备,让我感动的是每次都会有学生制作出精美的PPT进行讲解,瞧他们那股认真劲,还真有点老师的样子,效果很好!
三、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创新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中的概念、规律一般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得出的。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力。
在实验探究课堂上,可谓精彩纷呈,尤其是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智慧与勇气。事实证明,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相信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比如,“动物的行为”这节课上的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为了防止蚂蚁窜逃又防止伤害蚂蚁,有的同学提议用软毛笔或毛刷来堵截窜逃的蚂蚁;为了确保科学探究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有的同学竞然选用浸泡不同溶液(白酒、白糖、盐、清水等)的海绵代替食物;有的同学还提出了课本上没有的问题,比如,想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的形状有关系吗?并选用不同形状的饼干或者糖块实施实验计划……,这样的探究课堂,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力赋予人和人类社会以强大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竞争和发展最本质的竞争力。在生物课堂上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