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育”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史育”为切入点,创设物理情境教育,涉及具体做法、注意事项、掌握原则等问题,本文从上述几个角度谈一些切身感受,以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史育;全纳理论;教学效率
  
  教育专家叶澜先生指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界最具有感召力的声音。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无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着眼,还是从课程改革要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出发。作为教者,我们应以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创设情景,启智求真;师生互动、科学探究;讲好概念、抓好双基;精心操作,倍增效益;抓好切入点,努力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发展。教者要用心用脑,辛勤劳动,真正做到“真情实意爱学生、真知灼见感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就如何以“史育”为切入点,创设情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谈一点肤浅之见,供同行参考指正。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情境是人们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环境和气氛的总和,是人们心理活动得到高度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所谓物理学史。它具有“物理科学的内容、历史科学的方法”的鲜明特色。是专门研究物理学发展的一门历史科学。它是把物理学认识从起源到现在发展过程的概貌,更是描述物理学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用物理学史“育人”,用“史育”创设情景,无疑能对课堂教学设置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为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创造一个高品位的“载体”,构建一座承上启下的金色“桥梁”,由此使学生步入物理“王国”、走历史必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精心选材,创设物理教学情景。既使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形成的认识过程。又懂得探索物理世界奥妙艰辛历程;既增加学生的“学史观”,又增加物理教学的“历史观”;既使学生达到“益人神智”、“启智求真”,又使物理教育过程成为“教书育人”、“乐育英才”的重要阵地。所以,用“史育”创设情境教育,确实能以史激趣、以史激情、以史增智、以史育人。
  下面以四个层次谈用史育创设物理情境的具体的做法:
  
  一、心倾神往,创设最佳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物理课提高教学效率。根据“以新引疑、以疑激情、以乐载趣”的原则,精心设计清晰的情景引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有意注意,启迪思维,加强印象,激趣生情。实践证明:以物理史实引入新课,对学生而言。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如在执教“电磁波”时,可介绍法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实验时,无意发现2米远处—个工作台上荧光屏闪烁,伦琴不怕这种来历不明的“干扰”,精心地继续进行实验,废寝忘食,终于发现能透过人体、衣服等物体的x射线,并在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这个事实也告诉人们: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以物理史实创设情景,要紧扣教材,中肯明确;要由浅入深、富有哲理;要语言生动,给人启迪;要充分准备,使人心倾神往。
  
  二、观察实验,寻觅科学之迹
  
  “实验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当前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实验,将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正迁移最重要的关键。教者为顺利进行双基教学,必须精选“有结构的典型材料”,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为克服教者“实验麻烦”、学生“只重解题而忽视实践操作”的错误倾向。教者在实验教学的同时,可以适时地介绍科学家如何以毕生精力,锲而不舍地从事物理实验的。例如,只上过三个月学、做过木工、拼命自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执着追求重视实验,仅为制造电灯材料,先后尝试1600多次实验,最后再选用竹子烧成炭丝做灯丝。在32岁时方才发明“世界之光”的电灯。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的爱迪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他的成功秘诀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留给后人的话是:“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经过去亿万年间,它每一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这样一直继续下去。”还可介绍200多年前俄国罗蒙诺夫和利赫曼两位物理学家,于1752年7月,为探索雷电之迹,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冒雨观察风云变幻天空的雷击现象。当雷电夺走利赫曼生命之后。罗氏面对遗体,念完悼词,继续冒着生命危险,不断试验直到成功。而美国的富兰克林同时也成功地做了这个实验,说明闪电的本质——一种放电现象。“印刷工富兰克林”把“上帝和雷电分了家”。是的,不胜枚举的科学家都是热爱生命,十分重视科学实验,探索着—个又一个科学之迹。
  
  三、探索研究,倾情抓好双基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人们借助于这种形式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以直观现实为开始,以表象为基础,是“人脑的最高产物”。是概括大量个别现象的结果,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怎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者必须提供生动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再经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方法,介绍:为什么要引出此概念、要领的来龙去脉、本质特征、内涵外延,为深化概念,教者要尽可能超越常规,结合概念的形成介绍物理学史料,使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执教《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教者演示实验后指出: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靠近磁针时,磁针立即偏转。法拉第认为既然电能变磁。为什么不能转磁为电呢?整整十年,他苦苦思索、设计数百次实验,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831年才圆满解决。他把长203码的铜导线绕在很宽的木线筒上,使其中一个绕组与电流计相接,另一绕组与一百对平板组成的强大电池相接。实验中他发现当开关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计摆动;当开关合上后导线虽灼热,但指针不偏转;同时把软铁嵌入线圈中,则上述现象更明显,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直到1831年才总结出感应定律。他在《沦磁力线》一文中指出:“不论导线是垂直还是倾斜地跨过磁力线,也不论它是沿某一方向或另一方向,它都把它跨过的电力线所表示的力汇总起来”,因而“形成电流的力量正比于切磁力线”。用投影仪或图片或模拟实验介绍上述做法。同时结合介绍一个连小学都未念过的装订图书的学徒工——法拉第,如何刻苦自学成为94个头衔、“到现在为止的最大电学家”(恩格斯语)。必须指出:精选典型史料、超越常规、同化渗透,必能启迪思维,倍增更大的教学效率。
  
  四、扩展运用,情景活化概念
  
  对学生已获得的概念。师生共同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演绎推理,既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获得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运用功能,使学生不仅巩固、深化、活化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培养独立研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执教《大气压强》上课时,可以结合史实材料“马德堡趣事”,首先演示玻璃杯盛水, 用硬纸覆盖后,问纸片能否托住水?提出课题后,指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大气压。做好课本演示实验,接着介绍皇帝当时也观看科学家奥托·格里克做的有名马德堡半球实验,从而证明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其次结合大气压发现的历史史实,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值,解释形成真空的原因,驳斥所谓“自然嫌恶真空”的论点。最后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以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结构及应用。
  必须指出,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地新教材,除十分重视双基、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自主学习、重探索性问题研究外,还相应增加不少“科学世界”阅读材料,这些情景材料,密切联系课本内容、学生认知心理,生动形象地介绍物理学发生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故事、物理学发展史实、我国科学成就、以及工农业生产应用。在介绍这些“材料”时,要求教者精心准备,言简意赅,结合教材水乳交融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为使物理课堂教学注入新课改新思路新理念的活力,除了介绍上述用史育创设情境的做法与设想之外,笔者还认为当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史育”创设情境要能使学生“知识、情感、能力”三丰收
  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要继承以往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克服过去的弊端和缺陷,当今课改后的教学应“变静态为动态、变清一色为多姿多彩的课堂、变单调声音为美妙的‘交响乐’、变灌输传授为自主探究自我构建”,因此,用“史育”创设情境就要求教者善于用史育情境指导学生利用已有表象。同化、顺应新知识传授新信息形成新思维。必须经过实验论证思考训练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情感、能力的三丰收,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落实“教学做合一”要求。
  2、物理教师要敢于攀登,站在物理教改的最前沿
  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让学习过程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学目标由一元型向多元型方向转变,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好教材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培养双基提高能力;教学方面也由僵硬向活泼方向转变,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教学评价由划一型向系统型转变;学科课程也由单纯型向全面型转变。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知道者、组织者、研究者、发现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站在物理教改的最前沿。确立积极乐观的教师观。而实践尝试用“史育”创设情境是一种新的角色定位。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按全纳课堂理论,要所有学生接受史育熏陶
  所谓全纳教育是指—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除,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的需求”。全纳教育是—个可持续发展的不断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情感氛围中主动学习,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主动融于集体中。用“史育”创设情境,也要重视全纳教育,关注全体学生,让人人接受教育,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构建,达到提高效率的功效。
  4、要鼓励学生自行获知自主探究主动学习
  新大纲、新教材、新理念在新课改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红线,以方法为手段,以实验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根本。在渗透“史育”的过程中,还是要发挥学生内因,在教者指引下,自觉运用和调控认知、动机和行动。像科学家那样懂得科研方法,了解概念规律建立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渊源,懂得如何向前辈学习,很好地学以致用并延扩发散。
  值得指出要渗透史育情境教育,必须掌握原则:
  (1)详尽属实:史料事实要详尽属实,不能捕风捉影哗众取宠:
  (2)学有所得:介绍的史料要尽量结合教纲和教材实际、有的放矢、短小精悍,让学生学有所得;
  (3)形式多样:可采用多种媒体,观看科普故事片或相关的电影故事,上网或观看各种碟片或磁带,还可组织参观科技馆,阅读科普书籍,举行讲座或报告会、出刊史料园地、进行小故事演讲等。
  (4)融于一体:要使教学思路、教材思路、学习思路与史料事实有机结合,融于—体,各有侧重。史料情境设置为提高自主学习服务,为提高教学效率凸显张力。
  (5)掌握要素:“感染渗透,潜移默化,启智求真”将是“史育”情境创设的重要手段和宗旨。它还将帮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观察——猜想、假设——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真实记载描述了物理科学的形成发展的历程,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还包括了大量科学家们为探索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众多事实与故事。物理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具体研究过程——事;其最终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对国家、对人类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教育价值也是巨大而无法计算的。物理学史渗透、同化、顺应物理教学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课堂中要重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要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中,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培养:求异思维: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实施新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利用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本文以力学内容为例,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和
摘要:唯物辩证法在许多学科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地理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本文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唯物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地理辩证思维就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地理思维活动。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地理辩证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没
摘要:文章从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物理课程教学观点,关注新课程物理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新课程教学的师生关系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的新课程价值追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课堂教学;体系建构    新课程教育理念是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B型超声作为急腹症患者的早期检查手段,尤其对腹部空腔脏器的检查,目前应用的尚不广泛,笔者通过研究发现,B型超声不仅可以检测到气腹的存在,而且能够发现大多数空腔脏器穿孔的部位
利用日照1995—2004年8月和9月风向、风速的时值、日值、旬值及各风向频率以及日照水上运动基地加密自动气象站2006—2007年8—9月逐时风向、风速等资料,对日照8—9月尤其是
柑桔是新罗区最大宗的水果。1999年全区种植面积达4600hm^2,由于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果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产量下降,优质果率低,制约着新罗区柑桔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