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丝氨酸在七氟醚多次麻醉诱发新生小鼠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GSK-3β的关系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n78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D-丝氨酸在七氟醚多次麻醉诱发新生小鼠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的关系。

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6日龄,体重3.5~4.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七氟醚多次麻醉组(S组)和D-丝氨酸组(D组)。S组和D组于出生第6、7和8天每天10:00吸入30%氧气+3%七氟醚2 h,并于吸入前30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或D-丝氨酸500 mg/kg;C组于每天10:00吸入30%氧气,并于吸入前30 min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于出生第8天吸入氧气或七氟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脑组织pGSK-3β表达下调,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脑组织pGSK-3β表达上调,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下调(P<0.05)。

结论

D-丝氨酸可通过抑制GSK-3β的激活,参与七氟醚多次麻醉诱发新生小鼠神经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眼球,甚至生命。RB起源于视网膜胚胎发育阶段,其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第1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RB1密切相关。RB1 2个等位基因的失活是RB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RB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RB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存在RB1基因突变外,还存在许多染色体层面的改变,癌基因MYCN、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单链RNA,参与机体的各种生命进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分化、增生、凋亡和自噬。miRNA-204-5p(miR-204-5p)是由位于染色体9q21.12上的TRPM3大内含子6表达。研究发现,miR-204在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亦能够保持静止状态下血-视网膜屏障的稳定,并且在人小梁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碱基序列在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的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其中DNA甲基化沉默基因的表达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调控机制。DNA甲基化状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晶状体发育异常及白内障形成由多种致病因素决定,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因此,研究DNA甲基化在晶状体发育及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在晶状体发育、年龄
微小RNA(miRNA)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性质稳定的RNA,通过与目的mRNA的部分互补序列碱基互补配对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动物、植物的基因表达及抑制蛋白质合成。目前发现在视网膜中表达的miRNA有200多种,miRNA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发育,与神经视网膜的发生、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分型及正常数量维持、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及轴突生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发育均有密切联系。此外,miRNA的调
目的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心脏手术患儿急性血液稀释后血管外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行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8例,性别不限,年龄2~12岁,体重12~53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n=24):学龄前组(2岁≤年龄≤6岁)和学龄组(6岁﹤年龄≤12岁)。2组患儿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以0.5 ml·kg-1·min-1的速率输注10%血容量的6%羟乙基淀粉130
目的评价复合丙泊酚时羟考酮用于小儿无痛胃镜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2~7岁,体重10~2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F组)。患儿由家属抱入胃镜室,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3 mg,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2周龄,体重6~9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组(P组)。采用夹闭肝左、中叶脉管共干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于切皮前30 min腹腔注射1%异丙酚30 mg/kg;S组和I/R组切皮前30 min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时取血
目的评价Rho亚家族蛋白A/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A/ROCK2)信号通路在异丙酚诱发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Ⅰ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溶剂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P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60 μg/ml;C组加入二甲基亚砜终浓度0.04%。于孵育24 h时,Western blot法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联合鼻咽通气道用于合并肺部及腰椎疾病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8例,术前确诊合并肺部疾病及腰椎疾病,性别不限,年龄75~97岁,体重指数18~22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超声引导下行单侧腰丛+骶丛阻滞,完成神经阻滞后轻度镇静置入鼻咽通气道,面罩给氧,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镇静,术中维持BIS值60~75。于神经阻滞前、阻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2受体(AT2R)在丙泊酚重复麻醉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清洁级SD大鼠54只,雌雄不拘,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丙泊酚重复麻醉组(P组)和AT2R激动剂CGP42112A组(G组)。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l/kg,每20 min给予首次剂量1/2,共5次,连续处理3 d;P组腹腔注射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