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描述教学内容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 供给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080-02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然而,近年来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荒 ”“毕业即失业”,而企业方则出现“招人难”的新闻频繁见诸于各种新闻报道中,这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供给。在面对市场多层次需求现状下,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设计,各类高校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存在高度同质化,专业课程缺乏适应性、差异性,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供给陷入了结构性失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等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教育结构改革,提高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高等教育是连接高校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实训课程培养等方面与经济社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结构亟待改革。
(一)师资力量及授课情况概况。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最早开设于2006年9月,是200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随后,这门课程陆续在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有些专业把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有些则定为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理论课时数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设有72节、63节、54节和36节,实验(实训)课时数量几乎为零。近三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逐步加大实训课程的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分别设置了46节和23节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年约有1200学生参加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涉及16个教学班级单位。长期担任财务管理课程授課的教师有六位,其中包括两位副教授、四名讲师,其中包含两名注册会计师、两名会计师;从学历分布上看,包括一名博士,一名在读博士,四名硕士。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结构性失衡。财务管理课程从2006年开设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理论课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以下简称“行健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掌握必须理论基础、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或思维、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能在各类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仔细梳理与总结该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
1.财务管理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当前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日益提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行健学院财务管理课程人才目标继承了广西大学商学院对该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具体而言,广西大学财务管理课程主要以研究型、理论型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注册会计师等,而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带起了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譬如国内中小企业、东盟国家的企业组织、管理服务机构等,这些组织规模较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对跨学科人才需求较强,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仍大部分执行广西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理论课程过分追求知识完整、全面,忽视应用。行健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完整、全面,缺乏对重点知识的应用。由于受制于教学课时,任课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时,特别注重对于教材知识完整性、全面性的把握,但这往往会牺牲了重点知识开拓应用的环节,造成重点理论知识只知其一、深层次理论一知半解、解决实际问题更是纸上谈兵。譬如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筹资活动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知识体系,许多任课教师往往只注重资本成本计算、资本结构优化等计算层面的授课内容,往往忽略企业融资活动开展的原则、不同类型企业筹资方式决策的选择、筹资决策分析等训练内容,造成教学内容与效果本末倒置。
3.实践性课程创新性内容少、质量不高。随着行健学院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财务管理课程也获得学院的立项建设,购置卜款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软件,但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往往很难与实际经济生活相匹配,也不具备创新性。譬如,该软件中所提供的案例有些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譬如产值的概念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一些新的财务活动产生,譬如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业态、网络资金众筹活动等大批新业态发展,这些新兴的财务实训案例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而社会需要的正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
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欠佳。许多教师在财务管理授课过程中,由于受教学计划和课时数的限制,在授课时,往往都是“自导自演”,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去背诵财务管理公式,遇到一些创新性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譬如在年金与复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往往在黑板上去一步步推导,学生却觉得毫无意义,没有积极性,假如能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采用学生推导公式为主,教师辅助为辅,学生就可以掌握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公式记忆。譬如,保险公司的理财方案的投资收益计算、银行贷款还款方式的决策问题等。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扩大财务管理教学优质资源的供给。随着广西经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各类型的政治、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专业化、结构化。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经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行健学院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金融专业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的投入教学与应用,财务管理授课方式与资源提供越来越便捷,学生可以借助实验室,获得现实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除此以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还要获取与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密切的东盟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环境,尤其是对相关国家的财务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获取域内企业的财会准则、制度。通过一定的途径,譬如政府公报、政策保持对东盟相关国家的财会政策及时跟进并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进行动态调整,扩大提供国际财会信息资源。要建立起各类型经济、非盈利组织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评价制度,从而及时改变行健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做到与时俱进。 (二)建立各层次职业、职称课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社会组织对经济管理岗位工作的要求是多层面、多结构化的,单一、笼统的理论知识很难与经济社会组织无缝衔接。历年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情况所反映求职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求职者的知识结构与所描述的工作岗位非对称。因此,在教学结构改革过程中,必须摒弃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的理念,而应该把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作为授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把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授课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譬如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可以按照表1内容去设计。
(三)基于专业培养差异性,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选择权。行健学院共有8个专业开设有财务管理课程,不同专业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课程性质、课时数量、是否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譬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在课程性质、课时数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难度与要求远高于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为此,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教师经过集中研讨,把财务管理课程所遇到大部分知识,按照不同的专业、难度差异进行归类、分层,并最终编写出一本《模块化财务管理实训》教材。通过该实训教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大纲规定的难度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从而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财务管理课程既具有抽象理论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点。仅依赖于教师课堂上“填鸭式”的说教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本專业所有课程学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因此,要改变教学有效供给,提升课堂质量,必须扭转单一的教师说教授课方式,采用多种互动的学习、考核方式。譬如教学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团队学习搜集专业知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等方式。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16]GB467)
【作者简介】江少波(1984一),男,河南内乡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责编 丁梦)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 供给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080-02
一、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然而,近年来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荒 ”“毕业即失业”,而企业方则出现“招人难”的新闻频繁见诸于各种新闻报道中,这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供给。在面对市场多层次需求现状下,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设计,各类高校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存在高度同质化,专业课程缺乏适应性、差异性,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供给陷入了结构性失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等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教育结构改革,提高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高等教育是连接高校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实训课程培养等方面与经济社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结构亟待改革。
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及授课情况概况。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最早开设于2006年9月,是200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随后,这门课程陆续在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有些专业把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有些则定为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理论课时数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设有72节、63节、54节和36节,实验(实训)课时数量几乎为零。近三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逐步加大实训课程的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分别设置了46节和23节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年约有1200学生参加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涉及16个教学班级单位。长期担任财务管理课程授課的教师有六位,其中包括两位副教授、四名讲师,其中包含两名注册会计师、两名会计师;从学历分布上看,包括一名博士,一名在读博士,四名硕士。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结构性失衡。财务管理课程从2006年开设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理论课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以下简称“行健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掌握必须理论基础、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或思维、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能在各类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仔细梳理与总结该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
1.财务管理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当前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日益提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行健学院财务管理课程人才目标继承了广西大学商学院对该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具体而言,广西大学财务管理课程主要以研究型、理论型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注册会计师等,而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带起了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譬如国内中小企业、东盟国家的企业组织、管理服务机构等,这些组织规模较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对跨学科人才需求较强,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仍大部分执行广西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理论课程过分追求知识完整、全面,忽视应用。行健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完整、全面,缺乏对重点知识的应用。由于受制于教学课时,任课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时,特别注重对于教材知识完整性、全面性的把握,但这往往会牺牲了重点知识开拓应用的环节,造成重点理论知识只知其一、深层次理论一知半解、解决实际问题更是纸上谈兵。譬如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筹资活动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知识体系,许多任课教师往往只注重资本成本计算、资本结构优化等计算层面的授课内容,往往忽略企业融资活动开展的原则、不同类型企业筹资方式决策的选择、筹资决策分析等训练内容,造成教学内容与效果本末倒置。
3.实践性课程创新性内容少、质量不高。随着行健学院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财务管理课程也获得学院的立项建设,购置卜款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软件,但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往往很难与实际经济生活相匹配,也不具备创新性。譬如,该软件中所提供的案例有些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譬如产值的概念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一些新的财务活动产生,譬如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业态、网络资金众筹活动等大批新业态发展,这些新兴的财务实训案例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而社会需要的正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
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欠佳。许多教师在财务管理授课过程中,由于受教学计划和课时数的限制,在授课时,往往都是“自导自演”,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去背诵财务管理公式,遇到一些创新性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譬如在年金与复利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往往在黑板上去一步步推导,学生却觉得毫无意义,没有积极性,假如能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采用学生推导公式为主,教师辅助为辅,学生就可以掌握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公式记忆。譬如,保险公司的理财方案的投资收益计算、银行贷款还款方式的决策问题等。
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扩大财务管理教学优质资源的供给。随着广西经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各类型的政治、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专业化、结构化。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经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行健学院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金融专业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的投入教学与应用,财务管理授课方式与资源提供越来越便捷,学生可以借助实验室,获得现实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除此以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供给侧结构改革还要获取与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密切的东盟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环境,尤其是对相关国家的财务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获取域内企业的财会准则、制度。通过一定的途径,譬如政府公报、政策保持对东盟相关国家的财会政策及时跟进并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进行动态调整,扩大提供国际财会信息资源。要建立起各类型经济、非盈利组织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评价制度,从而及时改变行健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做到与时俱进。 (二)建立各层次职业、职称课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社会组织对经济管理岗位工作的要求是多层面、多结构化的,单一、笼统的理论知识很难与经济社会组织无缝衔接。历年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情况所反映求职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求职者的知识结构与所描述的工作岗位非对称。因此,在教学结构改革过程中,必须摒弃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的理念,而应该把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作为授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把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授课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譬如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可以按照表1内容去设计。
(三)基于专业培养差异性,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选择权。行健学院共有8个专业开设有财务管理课程,不同专业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课程性质、课时数量、是否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譬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在课程性质、课时数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难度与要求远高于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为此,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教师经过集中研讨,把财务管理课程所遇到大部分知识,按照不同的专业、难度差异进行归类、分层,并最终编写出一本《模块化财务管理实训》教材。通过该实训教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大纲规定的难度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从而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财务管理课程既具有抽象理论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点。仅依赖于教师课堂上“填鸭式”的说教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本專业所有课程学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因此,要改变教学有效供给,提升课堂质量,必须扭转单一的教师说教授课方式,采用多种互动的学习、考核方式。譬如教学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团队学习搜集专业知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等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16]GB467)
【作者简介】江少波(1984一),男,河南内乡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责编 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