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每个人学习成长的地方。晨曦照耀着的教室有你的琅琅书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有你跳跃的身影,环形跑道上你曾为班级荣誉拼尽全力……名家们的学生时代是怎样的呢?他们笔下的校园与课堂、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非正式的公园(节选)
老 舍
往里走吧,沿着草地——草地边上不少的小蓝花呢——到了那绿荫深处。这里都是枫树,树下四条洁白的石凳,围着一片花池。花池里虽没有珍花异草,可是也有可观;况且往北有一条花径,全是小红玫瑰。花径的北端有两大片洋葵,深绿叶,浅红花;这两片花的后面又有一座楼,门前的白石阶栏像享受这片鲜花的神龛。楼的高处,从绿槐的密叶的间隙里看到,有一个大时辰钟。
往东西看,西边是一进校门便看见的那座楼的侧面与后面,與这座楼平行,花池东边还有一座;这两座楼的侧面山墙,也都是绿的。花径的南端是白石的礼堂,堂前开满了百日红,壁上也被绿蔓爬匀。那两座楼后,两大片草地,平坦,深绿,像张绿毯。这两块草地的南端,又有两座楼,四周围蔷薇做成短墙……
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
星星姐姐
老舍笔下描写的是齐鲁大学,那里阔大幽邃,树木葱茏,洋楼参差,十分典雅漂亮。老舍以一句“往里走吧”统领文段,接着以不同方向为写作顺序,有序地描写了齐鲁大学的校园环境,使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最后一课(节选)
[法]都 德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星星姐姐
1870年,普鲁士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普鲁士政府为了方便统治,下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能教学生德语,不许再教法语。都德刻画了不同于往日的一节课,那也是他们学习母语的最后一节课。在对比中,我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记住了这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一课。
藤野先生(节选)
鲁 迅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星星姐姐
藤野先生是鲁迅到日本留学学医时的老师,文段选取了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为“我”改解剖图,关心“我”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例, 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热忱正直、治学严谨的高贵品质。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那时,村巷里只有一巷满满的月光。他独自从地上捡了一根刚才孩子们遗落的木棍,随便砍了几下,重又扔在地上,然后返回红门里。
这样过了些日子,杜小康终于走出了红门,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将自己暴露在外面。他东走西走。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他像往常一样,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
……当他听到对岸的读书声、吵闹声,感觉到大家在他退学之后,一切都如往常,并不把他的退学当一回事之后,他开始在河边大声唱歌。他把在文艺宣传队学的那些歌,一首一首地都唱了。唱了一遍,再唱一遍。怕对岸的孩子们没有听见,他爬到了岸边的一棵大树上。这棵大树有几根粗粗的横枝,几乎横到河心。他坐在横枝上,一下子与教室拉近了,就仿佛站到了教室的后窗下……他就这样唱下去,唱到高潮时,他就会站在横枝上,用一只手扶住在头顶上的另一根斜枝,真的唱得让自己都感动了。
星星姐姐
杜小康原是个热心的班长,是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因为杜家出了意外,他也因此成为无学可上的孤独少年。作者通过杜小康那些看似欢快的反常行为,极好地揭示和渲染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凄楚。
非正式的公园(节选)
老 舍
往里走吧,沿着草地——草地边上不少的小蓝花呢——到了那绿荫深处。这里都是枫树,树下四条洁白的石凳,围着一片花池。花池里虽没有珍花异草,可是也有可观;况且往北有一条花径,全是小红玫瑰。花径的北端有两大片洋葵,深绿叶,浅红花;这两片花的后面又有一座楼,门前的白石阶栏像享受这片鲜花的神龛。楼的高处,从绿槐的密叶的间隙里看到,有一个大时辰钟。
往东西看,西边是一进校门便看见的那座楼的侧面与后面,與这座楼平行,花池东边还有一座;这两座楼的侧面山墙,也都是绿的。花径的南端是白石的礼堂,堂前开满了百日红,壁上也被绿蔓爬匀。那两座楼后,两大片草地,平坦,深绿,像张绿毯。这两块草地的南端,又有两座楼,四周围蔷薇做成短墙……
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
星星姐姐
老舍笔下描写的是齐鲁大学,那里阔大幽邃,树木葱茏,洋楼参差,十分典雅漂亮。老舍以一句“往里走吧”统领文段,接着以不同方向为写作顺序,有序地描写了齐鲁大学的校园环境,使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最后一课(节选)
[法]都 德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星星姐姐
1870年,普鲁士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普鲁士政府为了方便统治,下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能教学生德语,不许再教法语。都德刻画了不同于往日的一节课,那也是他们学习母语的最后一节课。在对比中,我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记住了这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一课。
藤野先生(节选)
鲁 迅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星星姐姐
藤野先生是鲁迅到日本留学学医时的老师,文段选取了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为“我”改解剖图,关心“我”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例, 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热忱正直、治学严谨的高贵品质。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那时,村巷里只有一巷满满的月光。他独自从地上捡了一根刚才孩子们遗落的木棍,随便砍了几下,重又扔在地上,然后返回红门里。
这样过了些日子,杜小康终于走出了红门,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将自己暴露在外面。他东走西走。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他像往常一样,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
……当他听到对岸的读书声、吵闹声,感觉到大家在他退学之后,一切都如往常,并不把他的退学当一回事之后,他开始在河边大声唱歌。他把在文艺宣传队学的那些歌,一首一首地都唱了。唱了一遍,再唱一遍。怕对岸的孩子们没有听见,他爬到了岸边的一棵大树上。这棵大树有几根粗粗的横枝,几乎横到河心。他坐在横枝上,一下子与教室拉近了,就仿佛站到了教室的后窗下……他就这样唱下去,唱到高潮时,他就会站在横枝上,用一只手扶住在头顶上的另一根斜枝,真的唱得让自己都感动了。
星星姐姐
杜小康原是个热心的班长,是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因为杜家出了意外,他也因此成为无学可上的孤独少年。作者通过杜小康那些看似欢快的反常行为,极好地揭示和渲染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