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退休报告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朝最尊贵的老臣张廷玉毕竟越来越老,侍奉了玄烨、胤禛两位精力充沛的英主之后,又开始为乾隆朝操心,他的元气正一点点耗尽。他渐渐有些易怒、急躁和把持不住,接二连三向皇帝提交他的退休申请,仿佛手续办得慢了,他就要死于非命。他的退休申请终于在弘历那里激起了一场凶险的风波。然而这风波,真好似,在杯中。

  清雍正年间,一次皇帝殿试,当看到第五卷时,发现一位考生的文章字迹端楷,文笔洒脱,于是欣然将其列为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后来拆開卷封,发现该考生竟然就是当朝宰相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张廷玉得知消息后,急忙叩见雍正,跪请将儿子的名次降低,将探花让于他人。雍正说:“朕秉公选才,当时并不知道该生是大臣之子。”张廷玉再三恳求道:“普天之下,人才众多,而殿试三年一次,天下士子都望登上鼎甲之榜。臣已居高位,今臣之子若再居一甲第三名,挤天下寒士进阶之途,心实难安!”雍正深感其大义,遂将张若霭降为三甲第一名。
  张廷玉长期超负荷工作,居然六十多岁了还能挣扎着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等到乾隆上台的那一年,张廷玉已经63岁,《明史》也修完了,辛苦工作几十年,也该歇歇了。
  迫切想退下来休息的张廷玉,知道不能一下子把工作都辞了,怕把皇上给刺激到了,于是慢慢来,在65岁那年的十一月,先辞了总理事务的职位,计划一步一步抽身而退。
  从65岁那年开始,张廷玉与朝廷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使他产生了一种认识:我做了这么多年事,朝廷又处处照顾我,退休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赶紧打报告吧。加之张廷玉与乾隆据说在一些大典的工作方面,有些意见不合,老张觉得该抽身而退了。
  于是,在乾隆十三年,已经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依照情理来看,一个76岁的德高望重、任劳任怨的老干部申请离退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从法定年龄来看,古代高级干部的离退休年龄是70岁,此时的张廷玉已经超过退休年龄6年,若按照现代的退休标准,更是超过了16年。
  应该可以退了吧?然而,乾隆却没有答应。收到张老干部的离退休申请后,乾隆这样批示:老先生是重臣,咱皇室早把您看成自家人了,百年之后,您的牌位将光荣地放在我们皇家的祠堂里,陪皇家列祖列宗一起光荣,您还见什么外呢?居然还要辞官归田?没这个理。不准!
  原来,早些年,为了表示对张廷玉工作业绩和忠心的肯定,雍正特批将来把张廷玉的牌位放在皇家祠堂里。这种事情现在看起来很浮云,在当时却是莫大的光荣。领导的批示让张廷玉大跌眼镜,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误判了形势,于是猴急了,老着脸,与天子展开了一来一回的辩论。
  张老干部任劳任怨几十年,工作期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说千句,道万句,不如一句也不说,可如今不让他离退休了,几十年的沉默忍让全退一边去,谁不让我退休我跟谁急,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挡我退休的道。
  张廷玉马上写信反驳乾隆:早在宋朝、明朝已有官员的牌位位列皇家祠堂,却仍可以退休的先例,而且官员70岁退休,是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事。
  乾隆回复:老同志,退休的事不能完全照搬历史,也要变通。您老是想着70岁退休的清闲,干吗不再熬几年,工作到80岁,享受拄杖上朝的荣耀呢?我觉得您要向诸葛亮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针锋相对地回信:人家诸葛亮是在乱世,肩负匡扶汉室、统一国家的大任;我生活在太平盛世,没什么不可卸下的大任,这能比吗?
  乾隆跟老干部杠上了,他又强词夺理:虽然你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工作任务不同,但你们一心尽忠的精神是一样的。我的爷爷、老爹对你那么好,提拔你、照顾你、给你权力和荣誉,看在祖宗的面子上,你不能退休;我又这样照顾你,看在我的面子上,你也不能走。
  更离奇的是,乾隆还把自己与张廷玉关于退休事项进行争辩的记录,在朝廷上全程公示,让全体文武大臣评理,等于是搞了一次听证会。当然,在几次交锋后,乾隆作了一定的让步,取消了张廷玉在吏部的工作任务。皇上让一寸,张廷玉也不敢进一尺,于是没有再递交退休报告。
  写《清史稿》的人说了一句公道话:此时的张廷玉确实又老又病,已经不适合担任任何工作了。乾隆考虑到这种情况,又通融了一步,在张廷玉77岁那年正月,又批示:可以每隔十天去一趟办公室,每隔四五天去一趟皇宫和皇上商量工作;到这年冬天,恩准养病。到这分上,张老干部更加不好意思谈退休的事了。
  在张廷玉养病期间,乾隆特意派军机大臣前去慰问,嘘寒问暖中,张廷玉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着皇上的面实在不好意思提退休了,不过私下里想,还是暂时退了好。张廷玉的话讲得很保守,说是暂时退休,好像随时准备被返聘的样子。其实意思很明白,实在想退了。
  乾隆扛不住了,批准退休,并且对张廷玉的归家程序作了具体指示:等来年河流里的冰块化了,坐船回京。除此之外,还写了三首诗相赠。
  张廷玉离退休的事到此应该完美画上句号,他可以回家抱孙子颐养天年了。可这事还没完呢。
  公元1749年,对于张廷玉来说,应该是欢天喜地的一年,经过和乾隆斗智斗勇、斗蛮斗狠的“大战”后,他总算成为离休干部了,赶紧准备行李回家去,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
  偏偏他顾虑太多,一面欢喜,一面却想起另外一件事,这件事为他的退休蒙上一层阴影。他想起了自己百年之后进皇家祠堂太庙的事,心里琢磨:现在领导答应让我退休,会不会事后报复我,让我百年后牌位进不了皇家祠堂呢?这个念头一提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
  张廷玉慌慌张张跑到乾隆那里,很着急地说:“皇上,前几年我申请退休的时候,您说老臣是皇家祠堂的人了,不能还乡。如今您批准我退休,会不会因此不让我的牌位进皇家祠堂呢?因此恳请您给老臣写个保证书,保证我百年后牌位能安安稳稳挪进太庙。”   乾隆听了此言,觉得很不受用,但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很有修养地克制着,居然给张老干部写了张保证书,保证老同志的牌位在百年后一定进入皇家祠堂,这个由先帝制定的政策,坚决不动摇,坚决执行。
  张廷玉走错了第一步,紧接着又走错第二步:居然不亲自去面谢,而是派了二儿子代表自己去感谢。此时,乾隆的情绪再也没法穩定了,当即草拟圣旨,准备对张廷玉傲慢的态度进行通报批评。好在皇上身边还有张老干部的学生,一面为老师求情,一面暗中通知老师赶快过来道歉。
  没想到,张廷玉走错了第三步:他慌慌张张进宫请罪道歉。结果乾隆的情绪完全失控:“圣旨还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锁着呢,你凭什么就事先知道领导要批评你了?你是不是在我办公室安插了耳目?!”
  可怜张老干部,几十年官场全白混了,三步臭棋把自己的形象毁得稀巴烂。他被通报给全体朝廷干部,进行公开批评,昔日的政敌们蜂拥而上,纷纷表态:张廷玉不停打招呼,死乞白赖要退休,居然要挟上级写保证书,我们全体官员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撤销张廷玉的一切职务,其牌位不得进入太庙!
  这之后,张廷玉基本消停了,他战战兢兢地待在北京,一心等着河里的冰块融化了,赶紧坐船回老家去。第二年,看看河里的冰融化了,张廷玉立即打报告申请回乡,没想到,又是一步臭棋。就在这一年,乾隆的长子定安亲王病死,他是张廷玉的学生,这学生尸骨未寒呢,家长乾隆正在伤心,张老师就递交上来一封冷冰冰的申请报告,乾隆的情绪又一次无法稳定,他严肃地批评了张廷玉,你好歹也是我儿子的老师,我这个做家长的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你这个做老师的居然撂挑子走人,你怎么可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伤害朕脆弱的感情?而且用词前所未有的严厉。
  于是,张廷玉能否进太庙的事情进一步提上日程,乾隆马上就此事召开扩大会议,会上达成一致共识,张廷玉不配进太庙陪皇上的列祖列宗,建议取消其资格。张廷玉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灵魂深处的私心进行了狠狠地抨击,主动打报告要求取消自己入太庙的资格。
  带着满心的伤痕,张老干部回到了家乡,远离是非之地,总没事了吧?别急,乾隆心里还惦记着呢,就在这年九月,逮着个机会,又给张老前辈开了张罚款单:罚款15000两白银,北京的住所抄家。理由是张老干部的儿女亲家与反清知识分子吕留良有密切往来。
  可怜77岁的张老前辈,三朝重臣,被少东家乾隆吓得一惊一乍的,居然还能顽强地活到83岁。大概,他是带着灵魂不能进入皇家祠堂的遗憾,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少东家乾隆改变主意了,批示:准许张廷玉的牌位进入皇家祠堂。活着的时候给你一个不确定,在你死后却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死者已经带着精神折磨走了,生者却感恩不尽,高呼英明。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其他文献
如果问你哪里有冰洞,你可能会想到北极,也可能想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其实找冰洞或许不用去那么北的地方,就在山西,就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冰洞。这里有个大冰洞  山西省宁武县是一个山岭纵横的地方,这片区域海拔在2000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气温又会陡然上升,日照增强。稍显寒冷的春季终于过去,温度更舒适的夏天到来时,就在这个县城西50千米处的春景畦乡境内,一个洞穴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
期刊
1982年的春天,22岁的屈西怀和村里人一起到高山上植树。傍晚收工后,年轻人都会相约到山顶玩上一会儿。  屈西怀建议大家上峻极峰看看碑座。上去之后,屈西怀便拿着镢头准备“放雷石”。所谓“放雷石”就是把大石头从山顶沿着山沟推下去,听石头在山沟里滚动发出的隆隆巨响。这种游戏屈西怀从小到大玩了近20年。在嵩山最高峰峻极峰上,当屈西怀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撬动一块巨石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石头缝里有一个奇怪的东西,
期刊
二战结束后,美国将未曾在战场上投掷出的第三枚实战型原子弹送回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继续进行研究测试。然而这枚未曾被引爆的核弹的放射性内核却成为了研究参与者们的噩梦。  1945年8月13日,“恶魔核心”已经蓄势待发,静静地等待着向惊魂未定的日本展示自己的威力,彼时的日本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所带来的混沌之中,前两次核弹轰炸引起的眩晕感始终笼罩着整个岛国。  一周之前,“小男孩”刚刚在广岛引
期刊
北宋曹修古曾任监察御史,以生活俭约、洁身自爱闻名于朝野。他去世后,妻女竟然没有余钱将棺椁运回老家安葬。曹修古的同僚和下属得知后于心不忍,共同捐赠了一些钱,让她们能够办理后事。  曹修古的女儿却哭着对母亲说道:“父亲以忠廉处世,从未收受过别人任何钱财,如今我们若是这样平白接受了他人馈赠,难免玷污了父亲一生的清名啊!”母亲听了她的话,于是将钱退回给曹修古的同僚和下属。  那些人勸她们收下,说是以后留给
期刊
在通往唐县的官道上,一队人马急匆匆地行走着。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阵乌云,很快逼近。有人高叫着:“神雕来了!”人们顿时四散逃开躲藏。十几只大大小小的黑雕俯冲下来,瞬间将骡马上穿着官服的官员撕裂。  等到黑雕在天空中变成小黑点,人们才纷纷从藏身之处出来。只见骡马倒在血泊中,那个穿着官服的草人,被撕扯得四分五裂,稻草撒满一地。罗弃疾验看了现场,心有余悸地对耿大勇说道:“要是大活人,只怕面目全非了。这黑
期刊
明朝楊守陈担任洗马时,一天,他请假回家探亲,路过一家驿站的时候,天色已晚,他准备到驿站里过夜。驿臣不知道洗马是一个什么官,就坐到他的对面,轻蔑地问他:“洗马,你一天能洗几匹马?”杨守陈认真地说:“如果勤快的话,可以多洗几匹;如果懒惰的话,就少洗几匹,没有具体的数目。”  两个人正聊着,驿卒报告说,御史马上到。驿站里没有了上等房,驿臣就要求杨守陈把他的房间让出来。杨守陈说:“不急。等他来了,我再让也
期刊
拜见“大老板”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大上海来了个香港的“生意人”。此人真名叫吴佳杰,台湾间谍机关授予他间谍化名:关义忠。  改革开放后,一股赴港的热浪开始在内地涌动。吴佳杰也将目光投射到繁华的香港。经过多方努力,费尽周折,吴佳杰于1983年秋末到了香港。面对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世界,吴佳杰又彷徨起来。到哪里去找个理想的工作呢?自己不过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业务专长,想跻身“白领”谈何容
期刊
1  稀疏的枪声终于平息下来,经受战争的血与火沐浴过的缅西原始丛林充满了死一般的沉寂。像冬眠的棕熊突然醒來,发现自己还活着,身上压着许多东西。他爬出来一看,原来是士兵们的尸体。一个小时前,他们这支援缅的中国青年远征军,曾与疯狂的日军展开一场激战。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他当场被震昏过去。队伍是什么时候撤离这里的,他一无所知,整个战场只剩下他一个人。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嗷嗷”的嗥叫声。他抬头一看,原
期刊
晋武帝司马炎,是个很贪婪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当做一个不世出的明君。  一次祭祀后,司马炎得意洋洋地问众臣:“大家看朕这个皇帝,最像汉朝哪位明君?”司隶校尉刘毅顿时一声怒喝:“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桓灵也!”意思是说,您省省吧,您都像汉桓帝、汉灵帝两个昏君一样卖官鬻爵了。而且汉桓帝、漢灵帝两个浑蛋卖官,还知道钱归国库。您呢?钱全揣自己腰包,比那俩货都差远了。比美
期刊
白鹤镇的东头,有一对小夫妻开着小超市。男人叫黄钊庭,女人叫小惠。夫妻俩在多数人为温饱奔波的时候,已过上了小康日子。这一天,黄钊庭坐在超市看电视,镇西的吴婶愁眉苦脸地跑来借钱,说她的儿子彭澍民被蛇咬了,昏迷不醒,请来的蛇医丁友钱开价1万元,不见钱不治蛇伤。黄钊庭一听气愤不已,人命关天,却不见钱不治!这个丁友钱真缺德!黄钊庭赶紧拿了钱交给吴婶,也跟着去看望彭澍民。  黄钊庭进屋一看,彭澍民脸色苍白,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