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Y两优1号在寿县的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稀植,注配方施肥;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促进高产稳产4个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超级稻Y两优1号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Y两优1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42-01
Y两优1号由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同年寿县引进示范种植;2007年春在寿县农委组织的全县124个水稻品种展示中,其单位面积实收产量第1,折产稻谷10.37t/hm2,各项指标总分第1,最终排名第1。2007~2008年连续2年在寿县示范种植,各地表现优良。现将该品种在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适中
Y两优1号在寿县种植,全生育期148d左右,与其他两系稻相比,其生育期受气候栽培等因素影响较小,与当地主栽品种生育期一致,不需要特殊的水肥管理。
1.2穗大粒多,耐稀密植
Y两优1号属大穗型品种,穗平均总粒数在180~220粒之间,结实率85%~90%;Y两优1号分蘖成穗力强,在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栽插18.75~22.50万穴/hm2,产量差异不大,省工省种,节本增效。
1.3株型紧凑,熟相好
Y两优1号株型紧凑,叶片直挺,长相清秀。连续3年在寿县种植,表现出纹枯病轻发,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轻发,剑叶等功能叶叶片不早衰,光合作用能力强,成熟时秆青籽黄,抗倒能力强,熟相好。
1.4高产稳产,米质优
Y两优1号连续3年在寿县种植,一般产量在9.75~10.50 t/hm2。2007~2008年示范种植,有不少农户种植单产超过10.50 t/hm2。Y两优1号米质优,大米腹白少,米粒透明,几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在寿县南部油菜种植区,油菜在5月25日前收获结束,在中、北部小麦种植区,小麦在6月5日前后收获结束。Y两优1号最佳移栽秧龄为30~35d,主茎叶龄5.0~6.0,单株带蘖2~3个。寿县南部菜茬稻育苗时间为4月20~25日,中北部麦茬稻育苗时间为5月5~10日,旱育秧播量控制在20 g/m2以下,以15g/m2较为合适。播种前苗床培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施好断奶肥、分蘖肥、送嫁肥,苗期注意蓟马、飞虱和螟虫的防治,移栽前2~3d,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施用,可延缓病虫害发生时间,减轻大田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2合理稀植,配方施肥
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栽插密度和施肥种类是影响寿县水稻产量最为关键的2个因素。目前寿县一般栽插密度为15~18万穴/hm2,远远低于杂交稻要求的22.5~27.0万穴/hm2,造成大田有效穗严重不足,据调查,大部分田块只有150~195万穗/hm2,产量构成三要素不协调,很难形成高产田。由于粗放管理,稻田施肥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基本上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田间作物秸秆被焚烧,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很难形成高产。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寿县中等肥力水平田块,产量达到9.75t/hm2以上,在基施30~45 t/hm2土杂粪的基础上,需施纯氮225kg/hm2、五氧化二磷90 kg/hm2、氧化钾135kg/hm2、锌肥15kg/hm2,其中氮肥60%、钾肥50%、磷肥和锌肥全部作基肥;移栽3~5d水稻返青后,氮肥25%作分蘖肥;剩余15%氮肥和50%钾肥在水稻拔节时施用,Y两优1号分蘖力较强,可以适当稀植,其栽插密度控制在18.75~22.50万穴/hm2。
2.3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
受水源条件和种植习惯影响,寿县大部分农户在水稻分蘖到封行时才烤田,这时平均茎蘖数都在20个/穴以上,有的田块达到25个/穴以上,移栽到大田秧龄已有1个多月时间。大部分农民采取一次烤田,有些田块被烤到全田开裂,稻叶发黄,甚至干枯才灌水,造成大量分蘖死亡,成穗率不足40%,严重影响产量。Y两优1号应采取多次轻烤田的方法,在寿县移栽后15~20d,当茎蘖数达到9~10个/穴,即15万个/hm2时排水烤田,烤到田边起裂纹,人下去不陷脚时灌浅水,待浅水自然落干,水稻叶片变淡,不再有新分蘖时田间灌水,这样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促大穗,增加有效穗。
2.4防治病虫草害,促进高产稳产
Y两优1号在寿县连续种植3年,虽然病虫害发生轻,但也要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在寿县偏重发生,要注意防治。大田期除草在水稻移栽后3~5d进行,除草剂与返青分蘖肥混合施用,严禁移栽时施用除草剂,这样影响水稻返青分蘖,并容易造成水稻僵苗,产生药害;稻飞虱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扑虱灵防治;稻纵卷叶螟可用杜邦凯恩防治各龄幼虫;在水稻拔节期纹枯病初发时用井冈霉素防治;防治穗颈瘟及其他穗期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剑叶完全抽出后,即破口前5~7d用多戊悬浮剂防治,若穗颈瘟偏重发生,可在水稻齐穗时用三环唑再防治1次。
关键词Y两优1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42-01
Y两优1号由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同年寿县引进示范种植;2007年春在寿县农委组织的全县124个水稻品种展示中,其单位面积实收产量第1,折产稻谷10.37t/hm2,各项指标总分第1,最终排名第1。2007~2008年连续2年在寿县示范种植,各地表现优良。现将该品种在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适中
Y两优1号在寿县种植,全生育期148d左右,与其他两系稻相比,其生育期受气候栽培等因素影响较小,与当地主栽品种生育期一致,不需要特殊的水肥管理。
1.2穗大粒多,耐稀密植
Y两优1号属大穗型品种,穗平均总粒数在180~220粒之间,结实率85%~90%;Y两优1号分蘖成穗力强,在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栽插18.75~22.50万穴/hm2,产量差异不大,省工省种,节本增效。
1.3株型紧凑,熟相好
Y两优1号株型紧凑,叶片直挺,长相清秀。连续3年在寿县种植,表现出纹枯病轻发,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轻发,剑叶等功能叶叶片不早衰,光合作用能力强,成熟时秆青籽黄,抗倒能力强,熟相好。
1.4高产稳产,米质优
Y两优1号连续3年在寿县种植,一般产量在9.75~10.50 t/hm2。2007~2008年示范种植,有不少农户种植单产超过10.50 t/hm2。Y两优1号米质优,大米腹白少,米粒透明,几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在寿县南部油菜种植区,油菜在5月25日前收获结束,在中、北部小麦种植区,小麦在6月5日前后收获结束。Y两优1号最佳移栽秧龄为30~35d,主茎叶龄5.0~6.0,单株带蘖2~3个。寿县南部菜茬稻育苗时间为4月20~25日,中北部麦茬稻育苗时间为5月5~10日,旱育秧播量控制在20 g/m2以下,以15g/m2较为合适。播种前苗床培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施好断奶肥、分蘖肥、送嫁肥,苗期注意蓟马、飞虱和螟虫的防治,移栽前2~3d,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施用,可延缓病虫害发生时间,减轻大田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2合理稀植,配方施肥
通过近几年调查发现,栽插密度和施肥种类是影响寿县水稻产量最为关键的2个因素。目前寿县一般栽插密度为15~18万穴/hm2,远远低于杂交稻要求的22.5~27.0万穴/hm2,造成大田有效穗严重不足,据调查,大部分田块只有150~195万穗/hm2,产量构成三要素不协调,很难形成高产田。由于粗放管理,稻田施肥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基本上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田间作物秸秆被焚烧,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很难形成高产。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寿县中等肥力水平田块,产量达到9.75t/hm2以上,在基施30~45 t/hm2土杂粪的基础上,需施纯氮225kg/hm2、五氧化二磷90 kg/hm2、氧化钾135kg/hm2、锌肥15kg/hm2,其中氮肥60%、钾肥50%、磷肥和锌肥全部作基肥;移栽3~5d水稻返青后,氮肥25%作分蘖肥;剩余15%氮肥和50%钾肥在水稻拔节时施用,Y两优1号分蘖力较强,可以适当稀植,其栽插密度控制在18.75~22.50万穴/hm2。
2.3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
受水源条件和种植习惯影响,寿县大部分农户在水稻分蘖到封行时才烤田,这时平均茎蘖数都在20个/穴以上,有的田块达到25个/穴以上,移栽到大田秧龄已有1个多月时间。大部分农民采取一次烤田,有些田块被烤到全田开裂,稻叶发黄,甚至干枯才灌水,造成大量分蘖死亡,成穗率不足40%,严重影响产量。Y两优1号应采取多次轻烤田的方法,在寿县移栽后15~20d,当茎蘖数达到9~10个/穴,即15万个/hm2时排水烤田,烤到田边起裂纹,人下去不陷脚时灌浅水,待浅水自然落干,水稻叶片变淡,不再有新分蘖时田间灌水,这样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促大穗,增加有效穗。
2.4防治病虫草害,促进高产稳产
Y两优1号在寿县连续种植3年,虽然病虫害发生轻,但也要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在寿县偏重发生,要注意防治。大田期除草在水稻移栽后3~5d进行,除草剂与返青分蘖肥混合施用,严禁移栽时施用除草剂,这样影响水稻返青分蘖,并容易造成水稻僵苗,产生药害;稻飞虱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扑虱灵防治;稻纵卷叶螟可用杜邦凯恩防治各龄幼虫;在水稻拔节期纹枯病初发时用井冈霉素防治;防治穗颈瘟及其他穗期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剑叶完全抽出后,即破口前5~7d用多戊悬浮剂防治,若穗颈瘟偏重发生,可在水稻齐穗时用三环唑再防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