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联想,造境生情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江红·斗帐高眠
  无名氏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雨词。词人敏锐地捕捉住雨滴声这一听觉形象,把雨滴声贯串全篇,并且别出心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雨滴声造境。一顶小小的帐篷,形状如覆斗,词人安卧其中。夜,静悄悄的,本该睡一夜好觉。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醒了词人。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漏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蕉叶片上溅响,奏出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树有远近,叶有高低,故其声亦有远近高下。往远处普遍地听,是淅淅沥沥,连成一片;往近处仔细地听,则滴滴答答,点点分明。“不离”“只在”是强调深夜雨声唯有植物叶上滴响之音,最为打动人心。这两句,紧紧衔接上面“漏传一水”,把雨滴声与漏滴声连接起来,在睡意蒙眬的词人听来,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的漏滴作响。失眠的人,情何以堪?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对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滴,是全篇之眼。滴,仿佛是雨滴有声的特写镜头,凸显出了雨滴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雨滴的声响。
   下片抒写雨滴引起的更多联想与感伤。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滴,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晶莹的珠子。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啊!真该是天意吧,让我从雨滴来咀嚼离别的滋味。再说那雨丝吧,若有若无,又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可不是吗?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给打破了。“蝴蝶梦”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意指美好的梦。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梦,做不成了。可是,在这潇潇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吗?让我的精神飛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无可奈何语,也是痴情语。这样结笔,仍与全篇妙合无迹。
   巧妙地沟通各种联想,是这首词的特色。通过雨滴声,联想到雨滴柳叶、雨打芭蕉的情景,进一步联想到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的细节。这些表现的都是从听觉形象化出视觉形象的通感。更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联想,把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联想起来。漏声、雨声是相似联想;从雨丝的若有若无联想到梦思的飘忽断续,从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离合,是更为巧妙的相似联想。试取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一词下阕比较,在温词中雨滴只是撩起“不道离情正苦”;而在这首词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别具清新韵味。
其他文献
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积极的心态就像一盏灯,可以照亮你黑夜前进的道路;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积极的心态。   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比如说口渴难忍的你,回到家看到冰箱里只有半杯水,你会怎么说?是抱怨只有半杯水,还是觉得有半杯水已经满足了,总比没有水强。其实大部分人是第一种选择,这就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看法。心态怎样左右我们的行动,就怎样决定我们的命运。   快乐是一
期刊
“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近日,有中学语文名师在谈及课改相关问题时,对《弟子规》作出了如是评价,认为这类作品“还是抛弃为好”。此番言论引发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讨论——诸如此类的“训蒙韵文”到底该不该学,应当怎么学?   平心而论,以今人眼光来衡量,《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的确有些过时。譬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没错,但“号泣随,挞无怨”恐怕就有些过火;不能私占公物不假,可这并不是因为怕“
期刊
繁华世界,万紫千红,世人多浮躁,静者鲜有闻。在当下,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欣赏经典者几何?很多人认为阅读太寂寞了,丝毫不与文化接轨,实为可笑可悲。在我的阅读之旅中,我从不寂寞。   不知何时,我便钟情于一个人待在僻静的地方,读上一本书。年幼时,为一本“小人书”所倾倒;初中时,便以古典名著为乐;如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让我回味无穷。记得歌德曾说:“孤独使人明智。”高尔基则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期刊
【导语】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苦心向佛,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林语堂说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丰子恺评价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變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   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期刊
【典型事件】   1.写材料、填表格,部分教师被“逼”成“表哥”“表姐”。三十岁不到的彭老师在东部一所小学任中层干部,旁人看来前途无量的他却已决定,满5年服务期后就离职。“为写材料长期加班,好在妻子也是教师能体谅,不然家早散了。”   彭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但凡有活动他就要加班整理台账,“方案、成绩、总结,配套的留痕图片、视频,一个都不能少,还要上传至APP。”  “现在不少社会工作项目都搞‘进
期刊
前不久,一份清华学生的计划表上了热搜。   网传照片显示,计划表的作者早上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其间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课程只占这份计划的少部分,大多数是预习、复习、自习、听CNN英语、社工等安排。   这种“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例证甫一出现,还能让大家的内心出现波动,为了不被落下更远,也自制表格,想照着样子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但通常“画表两小时,坚持五分钟”,计划总是被各种计划
期刊
二十文章惊海内。人们这样评价你。   对于你,我曾试图读懂,但却难以读懂。你的生命,被赋予了太多灵慧——你诗词了得,绘画了得,篆刻了得,音乐了得,戏剧了得。你怀着一颗恭肃的心,侍弄自己挚爱的文学艺术。读书、作画、弹琴之前,都要净手。你说,音乐是所有人的灵魂圣水;你第一个把光与影请到中国的画纸上;你束起腰,就能反串瑪格丽特;你写的歌,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孩子都喜欢唱……似乎随便哪碗饭你都能吃得很硬气—
期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寧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看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
期刊
我得之矣   晚唐诗人周朴,曾寓居于闽(今福建),在一座寺庙中借一间僧房居住。和尚们早上食粥,卯时进食,他也拿着一个饭碗到斋堂吃饭,和尚也不觉得他讨厌。他喜欢写诗,是一个苦吟诗人,遇到好的景物,搜索枯肠,寻觅好句,如果想出一联一句甚佳,就高兴得很。   有一次,他在野外漫步,遇到一位背着柴的樵夫。他突然一把把樵夫抓住,厉声说:“我得之矣!”   樵夫大吃一惊,挣脱手臂就跑,连柴都不要了。正好有一队
期刊
踏莎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这首《踏莎行》写平常之物,状平常之景。然而,其音韵和谐,语言婉丽,个中之情思,倒也极合李后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之意境。   上片是郊行所见。起首三句写“小径”“芳郊”“树色”,看似意象不连,却颇具马致远“小桥”“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