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鼠耳穴及体穴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针刺耳"胃"穴及体穴"足三里"治疗实验性胃溃疡过程中,穴区内肥大细胞(mastcells,MC)的分布和功能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首先在胃窦前壁肌层与浆膜层之间注入0.05ml20%冰醋酸制作胃溃疡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连续7d电针(2/15Hz,1mA,30min)胃溃疡大鼠耳"胃"及"足三里"穴。取耳"胃"及"足三里"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并用甲苯胺兰复染,显示皮肤真皮层MC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取胃窦前壁含溃疡的胃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电镜下观察胃窦前壁黏膜层的形态变化。结果:对3组大鼠的穴区真皮层MC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模型组MC总数量均明显多于电针组和对照组(P<0.01);模型组MC脱颗粒率明显高于电针组与对照组,电针组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多于对照组,3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胃壁黏膜面光滑无变化;而模型组胃窦壁黏膜面有很明显的溃疡缺损,并已超过黏膜肌层;电针组胃窦壁黏膜面稍有缺损,尚未达黏膜肌层。结论:耳穴、体穴区组织内MC的总数及脱颗粒率的变化不但可反映胃溃疡的严重程度,还与针刺耳穴及体穴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文言文的教学是古文教学的全部,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内容的教学一直是难点和重点,也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言文知识
<正>导语:从1931年到1945年,富有反帝爱国光荣传统的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北满抗联及众多游击队和大青
新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茶地展开,任何一所学校要持续稳健地发展,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重庆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商业和开源的Java开发框架,公司也有多个开发框架,但是没有一款产品能达到一站式开发、多终端运行的效果。企业需要敏捷的业务模式,不同类型的项目对于开发
<正>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平安和谐是永远的主题,尤其是在风干物燥的冬季,消防是社区关注的重点。北京市今年遇上罕见的贫雪之冬,防火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为确保广大居民的生命财
对兰州市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前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和地面洁净水质样品进行同步采集,完成了14种无机水溶性离子的分析。研究显示,烟花爆竹烟尘沉降物对地面洁净水体水质影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