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3月,在李昌镐、曹薰铉等韩国大腕纷纷加盟中国围甲后,另一位棋坛名将林海峰九段与聂卫平九段领衔的贵州卫视队正式签约,成为围甲首位日本外援。
据悉,刚刚被授予日本“2001年优秀棋士赏”的林海峰将以特邀棋手身份参加新赛季围甲,代表贵州卫视队在对浙江、深圳、北京和云南队的比赛中上场。林海峰的“身价”为30万元人民币,与李昌镐等人的每局1万美元基本持平。年轻的棋迷也许会感到诧异:一个年满六旬的老棋手,为何身价与李昌镐持平?一个在中国棋坛早过退休年龄的老将,究竟有何了得?
去年9月,日本新一期名人战开战,进入决赛的就是伊田纪基与当今棋坛常青树林海峰。当时,笔者便写过一篇短文,认为当今棋坛中众多的老将中,林海峰是其中最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一位。
进入新世纪,围棋赛场也似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个又一个的新面孔出现在众多的棋战中,他们的出现预示着棋坛新生力量的崛起,预示着正在完成又一轮的新老交替。但是,人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仍然雄风不减,宝刀未老的棋坛宿将,他们与流逝的光阴抗衡,用精湛的棋艺、执着的信念不懈钻研棋道,磨砺新人,展现出棋士特有的精神力量与过人勇气。
学者钱钟书先生曾有一番妙论,他认为文学界的新理论新作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理论旧作品的过时,称这种现象“正好像家里新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他的诞生并不同时等于老爷爷老奶奶的寿终。”而且各种流派完全可以同时共存,和平竞赛。这完全可供当今未老先衰,未老而欲退的棋手借鉴;新旧交替固然不可逆转,但新人辈出,却并不意味着老将只能无所作为、激流勇退。至少在围棋赛场上,一个职业棋手可以拚搏的时间机会要多得多,不轻言放弃,才能超越自我。
一、围棋泰斗的得意门生
林海峰1942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1946年随家人迁居台湾。10岁只身东渡扶桑。1955年13岁时即获职业初段,23岁时成为日本棋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名人”。此后更是在无数棋战中登顶,是围棋界屈指可数的“超一流”之一,至今仍活跃在第一线。在林海峰的围棋生涯中,吴清源名为恩师,但与他却情同父子。
1951年8月,吴清源来到台湾,便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围棋弟子。当时,台湾棋界邀请吴清源的一个目的就是请他判断一位少年棋手的实力。这位少年年方十岁,却沉着坚韧,被台湾棋界誉为奇才。这位少年便是林海峰。
吴清源与少年林海峰的“试验棋”在挤满近两千人的公会堂进行。在如此多的观众面前对弈,可见当时人们就对林海峰寄予了巨大的希望。此局是吴清源授林海峰六子。局势几经转化,最后吴清源在林海峰的领地中施展手段,得手后获一目胜。林海峰叹服道:“先生的棋果真是硬梆梆的。序盘时我简直不知道下的是什么棋,等发现走的不对劲儿了,才终于将吃奶的力量使出来。”
而吴清源对林海峰的评价是:“假如尽早地送至日本留学修业,想必会有出息。”由此,林海峰与吴清源结下了师徒缘分。1952年10月,胸怀跻身一流棋士的远大目标,林海峰远渡重洋,来到日本。
林海峰成为院生后,每天往返日本棋院,开始了围棋的修业。为了方便到棋院下棋,林海峰几次搬家,并没有生活在吴清源的家中。但吴清源却时刻不忘指导弟子的责任。吴清源曾在自传中称林海峰是其漫长的围棋生涯中唯一的弟子。吴清源虽未能将林海峰留在身边,但从林海峰成为初段一直到晋升三段为止,吴清源始终对他进行了对局谱的函授教育。吴清源就是将林海峰寄来的对局谱仔细研究后,加以修改与评论,再寄还给他。这些教诲让林海峰受益菲浅,林海峰晋升初段之后战绩辉煌,升段速度之快令入瞠目结舌。林海峰坦言:“这是由于师傅的函授教育,才使我养成大局观,得益匪浅。”
后来,吴清源遇到摩托车祸,因后遗症而在第四期名人战循环赛中一败涂地。那时林海峰却在同一循环赛中一鸣惊人地获得了优胜。在最后的挑战赛时,林海峰势如破竹,打败坂田名人,雄姿英发地就位为新名人。当一代大师渐渐从挚爱的围棋第一线淡出时,他的弟子林海峰已一跃而就任于名人之位了!这是林海峰对于师恩的最好报答:让恩师吴清源又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希望。作为棋坛泰斗,吴清源匆匆谢幕;作为大师门徒,林海峰如日东升。
林海峰1965年升为八段,同年击败坂田荣男九段,获第四期“名人”,时年23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名人”。至1973年9年间7次夺得“名人”。1967年升为九段。1968年又击败坂田荣男,获第二十三期“本因坊”头衔,成为第二位同时获得“名人”和“本因坊”称号的棋手。1973年击败坂田荣男获第二十一期“王座”,1975年夺得第十三期“十段”。1970、1974、1978年获第十七、二十一、二十五期“NHK”杯,1975、1984、1987年三次夺得“快棋选手权战”冠军。1977年又获第二期新“名人”战优胜,共获“名人”八次,创下纪录。
1979年获第一期“鹤圣”。1983年在第三十八期“本因坊”战中三连败后四连胜,击败赵治勋九段重夺“本因坊”。1989年又击败赵治勋,获第十五期“天元”,至1993年五连霸,获“名誉天元”称号。
1990年获第九期“NEC杯”快棋赛冠军,第三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1992年再夺第十四期“鹤圣”。1994年赢得第十九期“棋圣”。1998年获第二十期“鹤圣”。在名人战、本因坊战循环圈中出场六十多次,被誉为“长青树”。回首半世纪,当初的小小少年,今天已白发苍苍;昔日的棋坛王者,如今也步入暮年。林海峰能够纵横棋坛,勿庸置疑,就是缘于与吴清源的那局授子局,就是缘于与吴清源从棋艺到做人的全面哺育。
二、“二枚腰”的威力
林海峰在日本棋坛素以棋风顽强,以韧劲十足、善走厚势打持久战著称,被誉为长距离竞赛的王者,有“二枚腰”之美称。
“二枚腰”一语来自相扑。有位相扑手,技艺并不出众,但别人总弄不倒他,因此被称为“二枚腰”,意思是有两个腰。后被日本围棋界借用过来。
对于林海峰“二枚腰”威力体会最深的是素以坚韧闻名遐迩的赵治勋。赵治勋少年时初到日本,林海峰就和赵治勋下了一盘让五子的公开快棋,因此,赵治勋对林治勋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而这也许是因为一种潜意识:虽然南朝鲜跟台湾相距很远,但在日本都是外国人,两者都有背井离乡闯天下的追求与理想。
但对于林海峰的强大,日本棋界还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当林海峰战胜坂田先生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称林海峰为“二枚腰”,还说林海峰“专挑坏棋赢”。新闻界对那次比赛也是这样报道的。还有人竟然以“拣胜利的人”之类的话来挖苦林海峰。但只要好好地打一下林海峰在名人战和本因坊战中击败全盛时期坂田的棋谱,这些话中的谬误便不攻自破。这些棋战中,林海峰全胜的好局占压倒的多数,全败却几乎没有,战败的情况大体上是由于失误。至于“专挑坏棋赢”的说法,简直是颠倒事实。
在林海峰、石田芳夫双雄并立的时代,对林海峰也有过同样奇怪的误解。尽管石田战胜了林海峰,却不说“石田的二枚腰”。林海峰负于石田以后,才开始说林先生厉害。而且,在林海峰以三连败四连胜的大逆转报了一箭之仇时,评价往往还是石田强。
林海峰的强大是在对手吃过一次又一次苦头之后才被承认的。坂田荣男号称棋坛剃刀,棋风犀利,对局每多妙手,令对手防不胜防。但他遇上了林海峰
则是另一番景象。林海峰的棋,如同他的名字,象大海一样宽广,似山峰一般坚韧,狂风暴雨不为所动,雷电霹雳也无可奈何。坂男落败后曾说:“未遇见妙手,不知不觉中就落了下风。”多次较量后,坂男才承认:“作为胜负师,林的性格与人迥然不同,其韧劲和量度近乎高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藤泽秀行与林海峰多次在大赛中交手,对于林海峰的力量,他体会最深:“林群确实利害,其韧性与顽强让人生畏,在这方面坂田也不会强过他。”正如时下人们对于李昌镐的评价一样,李昌镐对局也少见妙手,但他的坚韧与顽强成为战胜各路强敌的不二法门。这就足以证明围棋作为人的智慧与精神并重的竞技项目,在一流高手间的较量中,技艺的高下已降至第二位,精神作用、性格情绪等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胜负的最大砝码。林海峰在日本棋坛征战40多年来,参加日本和国际正式比赛,下棋总数逾2000盘,赢了1200余盘,在绝对胜数上超过了已于去年引退的坂田荣男的1150余盘,保持着迄今为止的棋坛纪录。
人们对他最近的一次“二枚腰”功夫的施展不会陌生,这次表演的舞台是2001年6月3日的富士通杯。在八强赛中,中国棋手双料棋王俞斌与林海峰相遇。
一开盘,年近六旬的林海峰便以变相的中国流开局,俞斌则应对以二连星。布局时,俞斌在右边扳出。但被林海峰三绕两绕化解掉了。中盘时,林海峰被俞斌吃掉两子,但林海峰在中二路掐吃伏击,使俞斌一下子处于被动。随后,俞斌在右边的战斗中又有几手处理不妥,右边出现了死活问题。
战至中盘,俞斌下出了用意模糊一子。老当益壮的林海峰立即出击,完成了对俞斌右路的封锁,形成了劫杀。俞斌无奈只有弃掉右边。这一弃,俞斌的损失有80余目之巨。但俞斌并没气馁,又在左上形成广阔外势与林海峰周旋。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杀得异常凶猛,难解难分。官子阶段,虽双方有些小的出入,但俞斌应对有误,再次被林海峰腾挪得手,局势难显明朗。
在双方杀得胜负难辨的时候,现场讲棋的马晓春以为俞斌这盘棋赢定了。但结果传来,令马晓春大惑不解———俞斌以一目半失利。此局,林海峰序盘下得十分精采,早早占据优势,随后俞斌顽强反扑,形势一度不明,但最终坚韧的林海峰取得了胜利,就这样,59岁的林海峰打入了第14届富士通杯四强。普通人年近六旬,多数已老态毕露,精力不济。而在长达一天的比赛中,能战胜中国正值盛年的顶尖棋手,林海峰棋艺的精湛、顽强的斗志、执着的精神可见一斑。
三、不变的中国心
2001年8月,在参加贵阳围棋文化节之后,林海峰在回上海飞机上透露了在上海买套房子的想法。
也许是祖籍在上海的缘故,林海峰对上海的感情似乎格外深厚。而了解林海峰的人都知道,多年海外生活,并未改变他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林海峰10岁时只身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棋士生涯。由于围棋在日本的特殊地位,作为一名专业棋手不加入日本国籍是有诸多不便的。各种专业棋手的比赛,按日本棋院规定,不准外籍棋手参加。为了围棋他加入了日本国籍。但是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他娶了一位大陆血统的女子为妻。除了围棋,他最喜欢的是中国文化,《三国演义》他百读不厌,而且中文版、日文版对照着读。他曾说,从《三国演义》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对他的棋艺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前不久,他的长子林敏浩及两个女儿利用暑假前往北京,其“任务”是领略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长进一下围棋。兄妹三人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林海峰给他们讲《三国》、《水浒》、《西游记》里的故事,教他们背诵“床前明月光”。为了让孩子们不要忘了中国,林海峰送长子林敏浩上了学费较高的私立“东京中华学校”,因为这个学校用汉语、日语授课,也讲唐诗、宋词、元曲。林敏浩的汉语很标准,不仅不带日语味,连“闽南”味也没有,因为他从小就有条件学习到十分正规的汉语。
林海峰说:“围棋源于中国,作为中国人的后代有责任把围棋更发扬光大。”林敏浩作为一名职业棋手是不够格的,但搞普及、推广没问题。林敏浩高中毕业后,便到东京的一所大学专攻英语,以便毕业以后到欧美去推广普及围棋。这是林海峰对爱子的期望,也是他为围棋发展的一片苦心。
日本棋坛驰骋几十年,林海峰并未收徒授业。1988年,林海峰回到台湾,如同他的恩师吴清源当年将他收作门徒一样,林海峰将年仅10岁的张栩带到日本学棋。张栩在林海峰家里住了4年多,棋艺突飞猛进,如今锋芒初露,成为日本年轻棋手中的佼佼者。在林海峰看来,能够收一个中国弟子,能够将源于中国的围棋发扬光大,是对恩师和自己的祖国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