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现状进行的抽样调查分析,揭示了其现实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归纳总结,给出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所应当作出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育 现状 综合素质 教育合力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给文化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其中,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在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凸现出了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音乐院校的招生、教学质量以及就业等方面。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招生录取文化分值偏低,生源文化综合素质不高
音乐类考生录取文化分值偏低的政策是针对艺术类考生的一种录取政策的“倾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事情都是一份为二的,文化分的降值录取,既降低了生源的文化综合素质,也给一部分原本就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学生提供了高考的“捷径”,为随之进行的教育教学工程带来了“历史性”问题。首先,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偏低,势必带来学习能力不高、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的现象,给高校教学教育工作带来难题。其次,少数艺术考生原本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经过短期的“突击”培训,学会一两首歌就来考试,有时也能被录取。此种现象挑战了艺术类高考的严肃性,歪曲了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在社会经济大潮、多元取向的价值观以及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学校教育阵地的合力正逐步被分散
相对于单纯的学校教育来讲,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是尤为关键的。面对“经济意识”渐浓的社会风气,部分学生置老师、辅导员的耐心教诲而不顾,学习的信心为之动摇,甚至厌学、逃课。尤其对于那些与所学专业关联不甚紧密的限选公共课,其情况甚至还要糟糕,这一现象给所有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值得引发整个社会的反思。
(三)在当前高等教育形势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教条化,平庸化,人才培养模式同社会人才的需求脱节
如前文所述,近年各类高校纷纷开设音乐专业,招收大量音乐类考生,但同时也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招得进来,能否推得出去,当前有一种趋势,不论是何种学校,不管什么专业,一味追求学生“高、精、尖”发展,要求获奖多少,音乐会开几场等等。诚然,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总是老师和学校的光荣,也充分说明音乐技巧训练得当,但如果将此当做教学评价唯一的“尚方宝剑”,则显得有失偏颇。其实很多人清楚,师范专业的人大部分要去当老师,在自己唱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去“教”会别人的技巧和方法;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打下声乐钢琴技巧之后,还得以岗定培,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入电脑音乐制作、调律等等),为谋取职位奠定条件等,不一而足。
二、对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现状问题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多项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解决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而另一方面,旧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现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教育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笔者谈下几点建议:
(一)逐步提高音乐专业录取文化分数线,全面把控生源综合素质
更新观念,敢于创新,音乐考生不一定文化分就低,音乐学生不能输在文化课的“起跑线上”。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主席、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指挥任宝平任保平曾说:“在音乐上有所建树的人一定是具有完整人格结构和高智商的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逐步提高音乐考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从而保证生源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具备高校学生应具备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意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二)强化党团机构职能,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已对教师的工作做了形象的界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毫无疑问,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校却把大部分精力忙于教学,而无形中忽视了教育工作。现在的大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心态浮躁,校园已不像原本那样清静和单纯,学生心态易受外界影响,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的现象不一而足。在此种形式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严峻和重要。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团机构职能,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办弘扬社会正气、讴歌人间真善美的系列活动,共同开创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
(三)以专业素质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人才竞争和争夺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要开拓思路,大胆实践,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注意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达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三、总结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在人们的关注下发展壮大,虽则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无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群策群力下,前途是光明的,教育的事情一定会办好。
参考文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2]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3.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育 现状 综合素质 教育合力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给文化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其中,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在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凸现出了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音乐院校的招生、教学质量以及就业等方面。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招生录取文化分值偏低,生源文化综合素质不高
音乐类考生录取文化分值偏低的政策是针对艺术类考生的一种录取政策的“倾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事情都是一份为二的,文化分的降值录取,既降低了生源的文化综合素质,也给一部分原本就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学生提供了高考的“捷径”,为随之进行的教育教学工程带来了“历史性”问题。首先,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偏低,势必带来学习能力不高、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的现象,给高校教学教育工作带来难题。其次,少数艺术考生原本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经过短期的“突击”培训,学会一两首歌就来考试,有时也能被录取。此种现象挑战了艺术类高考的严肃性,歪曲了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在社会经济大潮、多元取向的价值观以及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学校教育阵地的合力正逐步被分散
相对于单纯的学校教育来讲,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是尤为关键的。面对“经济意识”渐浓的社会风气,部分学生置老师、辅导员的耐心教诲而不顾,学习的信心为之动摇,甚至厌学、逃课。尤其对于那些与所学专业关联不甚紧密的限选公共课,其情况甚至还要糟糕,这一现象给所有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值得引发整个社会的反思。
(三)在当前高等教育形势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教条化,平庸化,人才培养模式同社会人才的需求脱节
如前文所述,近年各类高校纷纷开设音乐专业,招收大量音乐类考生,但同时也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招得进来,能否推得出去,当前有一种趋势,不论是何种学校,不管什么专业,一味追求学生“高、精、尖”发展,要求获奖多少,音乐会开几场等等。诚然,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总是老师和学校的光荣,也充分说明音乐技巧训练得当,但如果将此当做教学评价唯一的“尚方宝剑”,则显得有失偏颇。其实很多人清楚,师范专业的人大部分要去当老师,在自己唱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去“教”会别人的技巧和方法;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打下声乐钢琴技巧之后,还得以岗定培,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入电脑音乐制作、调律等等),为谋取职位奠定条件等,不一而足。
二、对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现状问题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多项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解决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而另一方面,旧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现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教育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笔者谈下几点建议:
(一)逐步提高音乐专业录取文化分数线,全面把控生源综合素质
更新观念,敢于创新,音乐考生不一定文化分就低,音乐学生不能输在文化课的“起跑线上”。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主席、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指挥任宝平任保平曾说:“在音乐上有所建树的人一定是具有完整人格结构和高智商的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逐步提高音乐考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从而保证生源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具备高校学生应具备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意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二)强化党团机构职能,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已对教师的工作做了形象的界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毫无疑问,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校却把大部分精力忙于教学,而无形中忽视了教育工作。现在的大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心态浮躁,校园已不像原本那样清静和单纯,学生心态易受外界影响,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的现象不一而足。在此种形式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严峻和重要。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团机构职能,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办弘扬社会正气、讴歌人间真善美的系列活动,共同开创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
(三)以专业素质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人才竞争和争夺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要开拓思路,大胆实践,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注意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达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三、总结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在人们的关注下发展壮大,虽则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无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群策群力下,前途是光明的,教育的事情一定会办好。
参考文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2]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