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设计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边城》阅读教学为例论述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设计,根据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安排 18 个课时开展《边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主要分为阅读准备、初级阅读、深度阅读、表达交流、定向写作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阅读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边城》 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107-03
  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18 个学习任务群之首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边城》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语言典范,内涵丰富,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边城》原本是沈从文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是《边城》给我们的,却绝不仅仅是“优美”,还有人们在命运变数面前无助与无奈的忧伤。这生命的无奈和悲悯之情,使《边城》获得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另一方面,这也是作者沈从文本人,曾在困惑、迷茫中寻找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从而使自己得到蜕变和成长;他也曾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但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作品的这种品格和魅力,作者的这种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与觉醒,更适合让高中的学生去品味与体悟。而且,《边城》全文 7 万多字,属于中篇小说,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提升写作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根据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安排18个课时开展《边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主要分为阅读准备、初级阅读、深度阅读、表达交流、定向写作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阅读任务。具体流程见表 1。
  一、阅读准备(10 天,课外进行)
  该阶段任务:利用 10 天时间阅读《边城》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建群交流阅读心得。
  学生自行购书:推荐学生自行购买纸质版《边城》以及辅助读本《从文自传》。阅读辅助读本《从文自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作者沈从文的生活、事业、思想、命运等,还能从他的经历中总结出人生经验,向着他人格的高标准努力,还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的侧面把握住国家、社会、民族历史发展的脉搏。当然,在考察作者自传的同时,也能体悟到它的文学价值,为后面的提问、鉴赏、探究《边城》的思想内容、主题意蕴和艺术形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利用 10 天时间阅读《边城》整本书,并做读书笔记。这个时间,教师要让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整本书,并做方法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有些地方要及时做好笔记,记下自己的思考、探索、心得等。
  建 QQ 群交流探讨:建立整本书阅读班级 QQ 群,便于周末师生交流,学生阅读老师推送关于《边城》的研究性的文章,并鼓励学生提出阅读困惑在群里交流探讨,教师此时一定要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二、初级阅读阶段(3 课时,在教室进行)
  该阶段任务:初读《边城》,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集体探讨,确定几个专题学习的目标。
  (一)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
  1.《边城》是怎样一座城?
  —— 可就此了解小说的环境及其民风民俗,展开“《边城》的环境美、民俗美”等方面的研究。
  2.《边城》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 此问可梳理小说的情节内容,探讨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翠翠爱情悲剧的根源。可以“翠翠的爱情”为小专题展开探究。
  3.作者为何写《边城》?
  —— 这涉及作者的创作意旨,亦是更进一步了解整本书的重点。可以“《边城》的创作意旨”为小专题展开探究。
  (二)针对上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1.梳理《边城》中相关环境描写及民风民俗描写的片段,探究当地的民俗美及人情美。
  例如:“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变化,仍旧是那地方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许多原有的节庆风俗,因为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而被完整保留下来。在端午,“到了那天,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把饭吃过后,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划船”。“……凡把船划到了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面前令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某一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茶峒人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无一不在这里展现出来。在新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则体现着茶峒人自由原始的生命活力。
  (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茶峒人自由奔放、团结奋进的精神,也极大展现出了其中的独特韵味。)
  2.画思维导图,通过梳理翠翠与大佬、二佬、爷爷、顺顺间的关系,探究翠翠爱情的几个要素,进而探讨翠翠爱情悲剧的根源,大胆预测“这个人”究竟会不会回来?
  参考思路:
  (1)翠翠的成长背景。
  (2)祖父的担忧和矛盾心理。
  (3)天保和傩送兄弟俩的性格。   (4)船总顺顺的传统思想观念。
  (5)作者的创作心理等。
  3.通过重点研读《从文自传》,梳理沈从文的人生历程(包含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经历事件),探究作者创作《边城》的用意。
  关于《边城》的创作目的,沈从文曾说过: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但沈从文先生在《习作选集代序》中也说过:“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美丽与哀愁”。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专题进行探究,并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把探究结果写下。
  三、深度阅读阶段(5 课时,在教室进行)
  该阶段任务:有选择地精读文本,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多的可研究问题。
  (一)阅读交流
  选择同一个专题的学生分组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多的可研究问题。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意象类、人物类、主题类、结构类、其他类。
  1.意象类。借这个问题可教会学生阅读时“梳理与探究”的方法。
  (1)梳理“虎耳草”这个意象反复出现,探究它与翠翠的爱情有何关联?
  (2)梳理并探究“白塔”这个意象与人物命运有何关联?
  (3)梳理“端午节”这个节日反复出现,探究有何作用?
  (4)梳理并探究“碾坊”与“渡船”是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等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思考:翠翠的爱情明明是一个悲剧,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感觉到了它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边城》所要展示的“美丽与哀愁”。
  2.人物类。借这个问题可教会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1)翠翠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的心思?
  (2)爷爷在翠翠的爱情选择上为什么总是想要做好安排?
  (3)兄弟二人为什么在爱情面前还要如此相让?
  (4)小说中的一些次要人物如顺顺、杨马兵、妓女等在作者笔下为何都如此的淳朴美好?
  3.主题类。借这个问题可教会学生关注深度解读文本的方法。
  (1)“这个人”究竟会不会回来?
  (2)《边城》中有多少处悲剧的暗示或伏笔?
  (3)要亲情还是要爱情?
  (4)沈从文创作《边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结构类。借这个问题可教会学生叙事以及平时写作的技巧和手法。
  (1)《边城》的开头有什么暗示?
  (2)《边城》结尾的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边城》中三次写到翠翠父母,为什么不放在一起一次叙写完?
  (4)为什么结尾要安排爷爷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去,与开头写“边城”的环境美、风俗美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
  5.其他类。借这个问题可鼓励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边城》里的人物命名有什么暗示?
  (2)《边城》里表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3)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与《边城》的悲剧有什么联系?
  (4)苗族文化对沈从文的《边城》有什么影响?
  (二)针对上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意象类问题和人物类问题为例)
  教师带领学生去电脑教室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提供的主要自学平台有:吴泓工作室的博客,以及其他网上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把在网上查阅到的相关资料下载保存,然后整合、筛选、分析,去粗取精、求同存异,并保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点很重要)。
  以上述意象类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反复出现虎耳草”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梳理出 5 处描写虎耳草的片段,然后注意分析其背后的不同意蕴。例如,十四章开头第一次講到虎耳草,“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 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情窦初开的翠翠在睡梦中明确了对二老傩送的爱慕,压抑已久的朦胧的感情终于在梦里喷涌而出。这一把“虎耳草”,就是翠翠爱情回应的象征。
  以人物类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翠翠总是不说出自己的心思”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小说语言背后的人物性格,进而得出悲剧的必然性。例如寻找原文: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了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如大老要你做婢女,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学生细细品味,就知道翠翠生气的原因,从而也可以开始探究沈从文的语言特色与用心。
  四、表达交流阶段(2 课时,在教室进行)
  该阶段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确定一个主题,准备 3 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应主题鲜明,有真知灼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有理有据,写作演讲稿,制作 PPT。
  学生演讲稿示例:
  民族命运前的声声叹息
  初次买《边城》纪念版,便是因为被它朴素干净的封面吸引了。那一层接连着一层的石梯,兴许是“那白日里为强烈阳光晒热的‘热石头’”,那一个能让翠翠安静地坐下来,向祖父吐露心事的地方吧。杨花萧萧而落,潺潺流水便成了它的归宿,随着清冽的莹莹水波飘向远方。而那几近方矩的黑色图形,我猜想那便是渡船,似是安静地漾在水面,又好像被缓缓渡到对岸。我仿佛看到了一片静谧的月下小景,正如从文先生所写:“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的确,这琉璃般透明纯粹,美得让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这般朴素纯净却又脆弱的美丽,正如翠翠与傩送的爱情。而我认为,这样的美也正如百年历史之中伤痕累累的苗族同胞,心灵美丽而纯粹,不同的只是,他们为了民族自尊而反抗的决心,坚不可摧。《边城》,实质上是一本民族寓言。虽然,书中字里行间我们无法探寻到提及汉苗文化的痕迹,但是如果深入探究茶峒中民族的文化渊源,那么,翠翠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就自然清晰地显露出来了:汉苗文化的矛盾、冲突与对立,使悲剧成为必然。岁月更迭,即使沧海桑田,可无论谁也磨灭不了这百年的历史之恨,留下的只剩在民族命运前的声声叹息。
  五、定向写作阶段(8 课时)
  这一阶段都在网络教室进行。要求学生以演讲主题为方向,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拟写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再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定稿,最终完成一篇不少于 2000 字的小论文。强调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教师提供论文写作范例。
  学生习作示例(提纲):
  题目:《边城》中的多处伏笔
  一、开头
  《边城》的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都很平常,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事让人觉得回味悠长。也许生活本来就比一切挖空心思的臆造更让人感动,含着眼泪式的微笑总比单纯的悲剧或喜剧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沈从文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在描绘《边城》中人性美的同时,也把文字融入一种淡淡的凄美感,暗示着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结局。
  二、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
  三、爷爷与翠翠性格的软弱
  1.患得患失的老船夫
  2.翠翠性格的软弱
  四、大老的死
  五、结尾
  沈从文由此撕开了《边城》人生和谐的另一面,让我们领悟到一种只应由“天”负责的爱的缺憾。或许从开篇引出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开始,便已经埋下了故事悲惨结局的伏笔,而翠翠和爷爷的犹豫不决与大老的死更加暗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一切都仿佛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中。或许,正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在中所说的那样:“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
  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生不但品读了沈从文在《边城》中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的独特的“湘西世界”,而且在《边城》的阅读与研讨中掌握了阅读整本书应有的“梳理与探究”、品味语言、把握主题、关注技巧、定向研究等的方法,为将来自行阅读整本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全员、全过程、全环境”育人的视角,论述从全员育人、以德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劳动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并通过在校外与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共研,争取多渠道支持,不断提升工匠精神培育内涵,探索中职学校“全员、全过程、全环境”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生 “全员、全过程、全环境”育人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职业教育扶贫的“非遗”传承基地建设模式,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入手,通过建立“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侗族服饰)传承创新基地”,创新探索“123+N”模式研究和实践,激活民族地区学生知识力和脱贫力,打通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壁垒,并提出进一步做好“扶志、扶智”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 非遗传承基地建设模式 侗族文化 侗寨五娘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职体育课程气排球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认知存在偏差、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多媒体基础设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对策,以有效地加快多媒体技术在气排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中职学校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气排球 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以数控加工中圆度误差的机电调整为例,简要概述数控加工中圆度误差,阐明机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论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数控加工 圆度误差 机电调整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58-0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边境国门崇左职教园区学校为例论述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具体的措施: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振师生共建边境国门职教园区信心;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崇左职教园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融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开放的本土化课程体系;立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专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富有边境特色的校园文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办法,以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课前自学、课内重点突破难点、课后拓展延伸,依托“信息化模型和实物模型”两种教学手段,将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和化学核心思想融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互教互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75-04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随着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基于资源整合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重构与实践,认为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后面临的发展瓶颈是核心融合问题,提出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建立思想上的认同感、实施有效的行动体系、完善质量文化体系等措施,从而重构定位准确、方向清晰、师生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职学校 资源整合 教育理念 重构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时间观念、规范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卫生观念以及自我管理手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开展积极的职业观教育,提高学生对时间意识、规范意识、卫生观念的认识;进行多项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改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将微课融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金属注射器拆装”教学的项目教学法之中,发现融入微课后的项目教学法能够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便于学生反复学习操作过程,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标,而且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技能知识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提出要合理利用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多维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畜牧兽医 金属注射器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建设模式的“痛点”和“难点”,以广西商业学校开展快乐成长“莲花德育模式”建设为例,论述建设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广西商业学校“莲花精神”文化背景,融入“商科文化和桂商文化”精髓,以快乐健康为核心的德育模式,通过实施“4444810”学生快乐成长“莲花德育”工程,培育学生的身心、职业、学业和情感“四德”,让学生体验到心灵牵引、主题活动、培训体验、文体活动、技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