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提出和概念分解出发,通过对比新旧唯物主义中的实践观点,阐述个人能动性对实践的影响,表达对实践观的见解。
【关键词】人;实践;活动
一、实践的提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实践在马克思整个世界观里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人是可以完全没有社会生活或者说是脱离社会生活孤立存在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所以实践从这层意味上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又不可分割的,这也是探寻和认识实践的趣味所在。
二、实践的批判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更多地站在人的立场上,强调人的能动性作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过分强调客体对象的客观性和决定性,而忽略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缺陷,将人类的活动当成主体来看,强调主体与客体两者双向的互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较于旧唯物主义的革新,也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精髓之处。
而我认为马克思所宣扬的实践,若是想要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作用,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在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时候将实践与抽象概念划不等号。如果将实践作为一种信奉,将它作为包治百病的救命稻草,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实践也就与那些朴素机械的唯物主义没有差别了。因为此时实践它已经没有了意义,等同于被当作神一般崇拜敬奉,变成了一个完全脱离实际地抽象的概念了,脱离了人的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践就只是傀儡。因此,马克思眼中的实践不能作为一种永恒不变的理论,我觉得实践观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给人类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客体的附庸,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一切思想都具有能动和创造作用,我们需要关注需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我们不该只是被动地的接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自身的力量去改造这个世界。所以总的来说,我以为首先實践是建立在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具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其次,实践的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有自主的自由的精神才会创造出具有迸发性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对教条主义一直都是批判的,因此实践也不能是教条死板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待实践,还是应该保有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吧和创新精神吧,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对于世界新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地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进行变革,才是践行了实践二字的真知,实现了实践的意义。这或许也是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理论最大的批判之处,认识到了实践的存在,却仅仅将实践理解为一种看到的,听到的,或是闻到的“客观实物”,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关键因素,不能利用实践来实践,就注定了其唯物主义只能是被动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观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追求、创新以及变革,才是真正的治世之学,这一点,我认为从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上就可见一斑了。
三、实践的价值
我以为,人的思想活动,人的思维是促使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诱因之一。人的一切现实活动都源自于自身的意愿,有了想法才会想到去行动,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倘若思维离开了实践,那也只是浮在空中的云,最多也只存在于自己的臆想中,是抽象的,并不能够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人的情感想法这些感性的活动对现实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推动力是无限的。当然,马克思也没有保证过实践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实践都是一种新的尝试,社会还是在前进而不是倒退的。然而,虽然人类只有将自身的活动付诸实践才有改造和变革旧事物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要将它落实到行动中去。我认为虽然我们自身对周边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独特的,我们会因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看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适当借鉴和吸收前人的一些可贵的经验教训,将这些间接经验与自身实际经历所获得的直接经验相融合,这样既能减少因为自身困惑所浪费的时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践方向的正确性。
而马克思在阐述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候,更是离不了实践。因为再优秀的理论也只有结合了实际活动才算得上是真正发挥了作用,不然撑死了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把式。因而,当无产阶级革命吹响号角的时候就是理论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说教而真正诉诸行动的时候。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章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指出了他眼中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顺应世界和服从现状,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出发点是如何更好地改变世界,创造一个更好的现实生活。两者的根本差别是消极、保守还是能动、革命的差别。马克思道出了哲学的部分本质和意义所在,即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双向同步努力,争取改变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建设的更好更美,因此他的实践观是积极的,是进步的,是关于全面发展的真正科学的理论。当然,既然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那么对规律的认识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否定之否定,从感性真理到理性真理的一个过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簸不破的真理。
四、结语
总之,无论实践被冠以多大的帽子,到头来仍然脱离不了生活。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看到的感受到的只能是自己的周围世界,最贴近我们每个人的和我们最了解的也只是自己的现实活动,因此,我想只有将实践与生活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才不会仅仅把实践当做没有生命的概念,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吧!这是我们这一辈人该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中学)
【关键词】人;实践;活动
一、实践的提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实践在马克思整个世界观里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人是可以完全没有社会生活或者说是脱离社会生活孤立存在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所以实践从这层意味上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又不可分割的,这也是探寻和认识实践的趣味所在。
二、实践的批判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更多地站在人的立场上,强调人的能动性作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过分强调客体对象的客观性和决定性,而忽略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缺陷,将人类的活动当成主体来看,强调主体与客体两者双向的互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较于旧唯物主义的革新,也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精髓之处。
而我认为马克思所宣扬的实践,若是想要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作用,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在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时候将实践与抽象概念划不等号。如果将实践作为一种信奉,将它作为包治百病的救命稻草,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实践也就与那些朴素机械的唯物主义没有差别了。因为此时实践它已经没有了意义,等同于被当作神一般崇拜敬奉,变成了一个完全脱离实际地抽象的概念了,脱离了人的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践就只是傀儡。因此,马克思眼中的实践不能作为一种永恒不变的理论,我觉得实践观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给人类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客体的附庸,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一切思想都具有能动和创造作用,我们需要关注需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我们不该只是被动地的接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自身的力量去改造这个世界。所以总的来说,我以为首先實践是建立在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具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其次,实践的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有自主的自由的精神才会创造出具有迸发性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对教条主义一直都是批判的,因此实践也不能是教条死板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待实践,还是应该保有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吧和创新精神吧,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对于世界新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地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进行变革,才是践行了实践二字的真知,实现了实践的意义。这或许也是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理论最大的批判之处,认识到了实践的存在,却仅仅将实践理解为一种看到的,听到的,或是闻到的“客观实物”,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关键因素,不能利用实践来实践,就注定了其唯物主义只能是被动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观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追求、创新以及变革,才是真正的治世之学,这一点,我认为从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上就可见一斑了。
三、实践的价值
我以为,人的思想活动,人的思维是促使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诱因之一。人的一切现实活动都源自于自身的意愿,有了想法才会想到去行动,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倘若思维离开了实践,那也只是浮在空中的云,最多也只存在于自己的臆想中,是抽象的,并不能够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人的情感想法这些感性的活动对现实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推动力是无限的。当然,马克思也没有保证过实践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实践都是一种新的尝试,社会还是在前进而不是倒退的。然而,虽然人类只有将自身的活动付诸实践才有改造和变革旧事物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要将它落实到行动中去。我认为虽然我们自身对周边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独特的,我们会因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看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适当借鉴和吸收前人的一些可贵的经验教训,将这些间接经验与自身实际经历所获得的直接经验相融合,这样既能减少因为自身困惑所浪费的时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践方向的正确性。
而马克思在阐述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候,更是离不了实践。因为再优秀的理论也只有结合了实际活动才算得上是真正发挥了作用,不然撑死了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把式。因而,当无产阶级革命吹响号角的时候就是理论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说教而真正诉诸行动的时候。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章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指出了他眼中新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顺应世界和服从现状,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出发点是如何更好地改变世界,创造一个更好的现实生活。两者的根本差别是消极、保守还是能动、革命的差别。马克思道出了哲学的部分本质和意义所在,即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双向同步努力,争取改变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建设的更好更美,因此他的实践观是积极的,是进步的,是关于全面发展的真正科学的理论。当然,既然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那么对规律的认识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否定之否定,从感性真理到理性真理的一个过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簸不破的真理。
四、结语
总之,无论实践被冠以多大的帽子,到头来仍然脱离不了生活。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看到的感受到的只能是自己的周围世界,最贴近我们每个人的和我们最了解的也只是自己的现实活动,因此,我想只有将实践与生活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才不会仅仅把实践当做没有生命的概念,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吧!这是我们这一辈人该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