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竖琴也时尚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s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首度执掌电子竖琴,轰动乐界;
  那天籁之音行云流水,灵动飘逸……
  再掀新世纪音乐/古典流行跨界风潮
  在知道郭静(Jung Kwak,艺名Harpist K)这个韩国最顶尖的古典竖琴才女前,所有对于竖琴这个源自爱尔兰的乐器的印象都是围绕着“如梦似幻”“优雅如诗”“行云流水”之类的字眼的。它总让人联想起爱琴海边的女神——端坐琴前,双手抚琴飞舞拨动琴弦,其形态姿势之优美,确如落在凡间的精灵。
  然而,在“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荣誉呈现 百年唱片巨星演唱会”上,打头阵的Harpist K凭借她独一无二的艳红竖琴所拨出的电音魅力彻底划破了我的惯性思维,一种极其“惊艳”的感观冲击迎面袭来——真的,很性感!
  在Harpist K下榻的酒店里,我好奇地摸着她价值2万美元的艳红色的竖琴。她笑着说这把竖琴和这个城市很相配:“中国人偏爱红色,而它又恰恰跟上海一样时尚。人们可能会把竖琴想象成金色的或者别的自然色,这把艳红的竖琴却让任何看过它的人终身难忘。”
  究竟,她是怎么让竖琴时尚起来的……
  
  站在舞台最前面的竖琴师
  
  Harpist K第一次震惊音乐界,年仅14岁,那年,她刚刚经过两年学习,就作为汉城国家交响乐团的一位重要独奏者进行了个人的首场演出。从那以后,“我先后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与世界一流的管弦乐队,如韩国广播交响乐团、莫斯科广播电视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而在那之前,学习钢琴的她只是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最初我把它作为一门兴趣来学习,但不到三个月,我就对它‘一往情深’了,现在的我,‘嫁’给了竖琴。”
  尽管在她的口里,每一场音乐会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意义最为重大的莫过于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合作——她的表演引起了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指挥Zubin Mehta的注意,于是自1997年10月起,她便跟随Mehta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巡回演出。“儿时,我跟随热衷于古典乐的祖母听音乐,一直很崇拜Mehta。后来有机会跟他一起演出,我会要求给我保留一个位子,在我演完第一部分后,便看完整个演出,甚至会感动地流泪。”
  事实上,在这些演出中,Harpist K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竖琴排在乐队最后的常规,站在了舞台的最前面:“竖琴绝对不是那种永远呆在交响乐团后面的,人们永远只能看到它柱子的东西。”而当我这个门外汗嚷嚷竖琴似乎学起来很容易的时候,她耐心地向我解释:“弹奏竖琴绝对只是看起来容易而已。竖琴非常独特。你会拉小提琴,可能就能拉中提琴。但竖琴是非常独特的弦乐器——你不能低头,看不见踏板;弹奏时,琴弦震动,所以根本是看不清的,一切,只能凭感觉。”但是,对于这个驾驭起来并不容易的乐器,Harpist K在印第安纳大学的第一年,就学会了所有竖琴的标准曲目,毕业时除了获得音乐学士学位,还获得了著名的伊斯门音乐学校的优秀表演者证书。
  
  让竖琴“流行”起来的竖琴师
  


  如今的竖琴乐坛上,有三位法国竖琴传奇人物,Harpist K同时跟随了Susan McDonald和Marcel Grandjany这两人学习。如今,她的艺术风格由严谨的古典主义和与之迥异的创新的现代精神糅合而成。她使用the nom de harpe Harpist K的名号,和Keith Lockhart 领导的纽约流行乐团在韩国演出时,让韩国观众第一次见识了两种截然不同竖琴,体现了她糅合两种风格的非凡能力。
  其实,她的心愿很简单:“对于喜欢Hip-Hop或是重金属的年轻人来说,古典竖琴可能让他们觉得无聊乏味。因此,电子竖琴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吸引更多流行乐迷,把他们转变为古典乐迷,而我的音乐也保持七分古典,三分电子——总之,只是为了让大家熟悉竖琴。”她希望不管小孩或老人,大家都能轻而易举地告诉她竖琴有47根弦,7个踏板。
  在努力让竖琴为众人熟知的同时,她重新定义了竖琴在流行观念中的地位。以前有人弹奏电子竖琴,但可能是在酒店、餐馆,那只是为了让音量大一些而已。所以,真正让电子竖琴站在舞台最前面,展现这个新乐器,她是独一无二的。而同时表演流行和古典的,她是继加拿大玩古典竖琴和爵士的Carrol McLaughlin之后的第二人。
  也许,她的“性感”无关她的小礼服领子有多低,只是当Harpist K突破古典和流行的界限,抚弄电子竖琴,以New Age新世纪及Crossover曲风演奏时,一种强烈的震撼传来。听她的专辑《Vivace》(《琴舞》),原本清亮晶莹的竖琴之音因为电子音效增添了广阔空灵、神秘深邃的感觉,透出重重媲美发烧天碟的质感。她的曲风——既有流行舞曲的热烈节奏,也有田园乐曲的恬静闲适,再加上时尚的Lounge(沙发音乐)、Funky(放克)、爵士节拍——营造出New Age音乐放松身心的氛围。传说,假如一个竖琴师的演奏使听者感到苦恼,他的指甲就会断裂。然而,听她的音乐,如同她自己所说:“它是带给人开心的东西,是年轻的形象,绝非拄着拐杖的老太太的形象。”
  Harpist K来上海演出,我前后见了她四次,可以告诉你很多她的故事——她曾有过一个晚上赶8场协奏会的经历;她收集了上千个竖琴模型,便宜的50美分,贵的上千美元;她的演出成功地提供了一个女孩向自己男友求婚的浪漫背景。跟所有女孩一样,她热爱《风月俏佳人》一样的浪漫爱情故事,并且8月刚和自己的粉丝幸福地结为了连理。还要告诉你,虽然33岁的她已经被指定为2008年世界竖琴竞赛的主席,但面前这个韩国才女却谦逊地表示,我仍然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还要站起来,向前跑……
其他文献
Vashti Bunyan怎么会在1965年左右被人当成“新Marianne Faithfull”的,其间细节已不可究,人们仅仅知道:在看了她一眼之后,滚石乐队的宗师Andrew Loog Oldham先生像对待Marianne Faithfull一样,扔给这个从艺术院校逃出来、做着明星梦的女孩一首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合写的歌,希望她能够把天赋的美妙高音迸发出来,像
期刊
杯里乾坤/醉眼问天/一仰头的千愁/是谓酒水。    正广和盐汽水之《留守女士》    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特色,现在的孩子都不喝盐汽水了,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盐汽水可以说是居家必备之杀渴饮料,在汗流浃背之时,在吊扇的呼啦拉的强风下来一瓶咸咸甜甜的盐汽水,一来补充盐分,二来满足口感,回想起来,这种初恋的感觉又岂是徐娘半老的可口可乐所能比拟的?  《留守女士》说的就是盐汽水时代的上海故事。影片里的
期刊
鲜汤稠汁/粉妆玉琢/第一口的销魂/是谓面食。    鲜肉生煎之《人肉叉烧包》    生煎最美艳的时分,就是那开锅的一瞬间,芝麻和葱香齐飞,白玉的表皮流淌着美人微汗般的油水,衬底的则是焦香四溢的那一块妙到巅毫的黑色脆衣。你多半会端着一盆这样的尤物,选一个安静的座位,好整以暇地倒一碟米醋,夹起那一只看来皮色最为薄透的生煎,在顶端用门牙微微咬开一个小洞,鲜汁在洞里晃荡,你的双眼开始恍惚,试图将双唇迅烈而
期刊
秦可卿姐姐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所谓花开易折,春浓渐秋,觥筹交错盛极一时里,锦食玉液终化残羹冷炙。我们从不会对剩菜剩饭起怜香惜玉之心,口舌既已得逞,留下的不过是一堆打向冷宫的凄嫔苦妃。  若说美食是满足了人对鲜肉活体的口腹之欲,捎带着渡过某种开放式器官占有的快感,那电影就是让你爱恨交加的一道精神大宴,你永远不会知道,究竟是电影让你的欢乐变成一阵饱嗝,还是你的痛苦被电影吞噬成一具皮骨。我们只知道
期刊
将show称作“骚”的,大概也只有香港这个地方了。原来一直觉得有些不适应,毕竟“骚”这个字出口的时候,总是有一丝挑衅的意味。直到看了莫文蔚的演唱会,才发现原来“骚”作为“秀”的代名词是多么的贴切。  基本上,来看莫文蔚的演唱会,就是为了看她有什么新的花哨可以卖弄。就像她自己说的,一定做一个好看的show给大家。她最大的本钱就是她自己。于是,也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水袖到芭蕾舞裙,从瑜珈到现代舞,从古
期刊
糖衣蜜衫/酥香软玉/一低首的温存/是谓甜点。    桂花赤豆糕之《甜蜜蜜》    我们小时候都吃过桂花赤豆糕,又糯又软的糕体充满了桂花的甜香,镶嵌其中的一颗颗赤豆更是在你的舌头里轻巧地打转,这种细小的甜蜜蜜的感觉,会在不经意间让你的心跳加快、面红耳赤。  《甜蜜蜜》里,有一段绝对让人心如鹿撞:大年夜,外面下着雨,黎明和张曼玉两个人蹲在房间里吃馄饨,算是聚在一起吃了年夜饭。张曼玉要走,黎明给她加外套
期刊
煎爆蒸炸/万红一窟/浓不尽的香艳/是谓热炒。    凤梨咕老肉之《金玉满堂》    汁水是金橘的颜色,从盆子的左边流到盆子的右边;冒着热气的不止是炸成金黄的肉块,还有处女颈中的皮肤一般细嫩的凤梨块。纵然是世界上最贵的那把小提琴,也拉不出赞美这泡在甜酸撩人气息下的美味之曲。纵然是再聪明的哲学家,也无从知道“咕老肉”这个菜名,是出自于像把这篇文字看到现在的你的、肚子里的“咕噜咕噜”的动人声响。  徐克
期刊
印象中的信乐团,神秘而又带着传奇色彩。曾经十年的pub表演经历,四海为家的走唱生涯,被家人、朋友认为一事无成,却在一夜之间改变命运,发行的两张专辑令他们成为全亚洲最红的乐队之一,并且出版了自传《信摇滚得永生》,其后,更被改编成热播的电视剧《死了都要爱》。摇滚带来了这种强烈的改变,它的疯狂与热爱,它的光荣与噩梦,可以轻易征服任何人。  虽然信乐团这次是首次来内地进行专辑宣传,我却丝毫不怀疑他们在乐迷
期刊
“狠狠”只是一个形容词,但是我觉得“狠狠”更是一种态度,可以说是少说多做,很多人说很多,但做得却没有那么多。——徐若瑄    十几年前看《旋风小子》的时候,徐若瑄Vivian在我们心目中宛若童话小公主。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和她一样身材玲珑又充满灵气。只是,成长的过程,忽略了很多记忆,如今我们也已经开开心心地长大了——这期间,听见这个女生作为“黑色饼干”成员的歌;听过她单飞的声音,独立,率性又坚定
期刊
幸福    《幸福回味》是一个如此沧桑的名字,以至于听上去更像一张在歌坛打拼多年之后的回顾之作,可是秦海璐却用它来命名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也许可以捕风捉影讲很多故事,可是秦海璐把这样的回味描述成一种淡淡的状态,一如从成名作电影《榴莲飘飘》里就给我们的感觉。  看到心爱的人,开着车,有欢乐的孩子们,享受阳光……  我们也许会把幸福描绘得天花乱缀,把自己的幸福规定成相加的一个一个元素。幸福在秦海璐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