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当前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问题进行总结,确定在实践课程环节存在问题,同时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与特殊性;最后提供了教学改革建议,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两方面实施调整,充分发挥出互联网资源的作用,强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互联网+”
高校的教育理念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以此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服务于社会的先进人才。基于当前的“互联网+”教育背景,应当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通过外部技术资源来开拓教学课堂,解决该课程现存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问题
1.1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对于当前的高校学生而言,属于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现代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熟练操作计算机,因此可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现有的课程中,部分教师并未真正地帮助学生提升操作能力,只关注课程本身,实践与理论两部分教学内容被直接割裂。教师需要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关注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就业需求,很多大学生只会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办公类软件的熟悉度不足;另外教师也没有敏锐地感受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要求,在理论教学中花费的教学时间更多,导致实践教学的时间被压缩,另外一些高校给学生配备的计算机设备数量不足,教学环境也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
1.2没有重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高校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专业与个人能力两个方面,首先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存在着差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直接进行统一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效用将变差,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把握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机课程;除了专业上的差异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别,高校在获取生源时,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区域,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当地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计算机还比较陌生,基础不扎实,在统一的教学进度下,可能会落后于其他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打击,不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教师也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在“互联网+”下落实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1调整教学方法,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工作
教师需立足当下,将更多实用性的内容加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操作技巧,能够正确使用智能化移动端与计算机设备,包括制作演示文稿与表格等,让学生能够适应自动化办公体系;加强实践操作活动与理论讲解两项教学内容的联系,完成理论讲解后,立刻安排实践练习,进而强化课程的实用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发现操作中的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解决疑问,提升操作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如设计网页,让学生组建计算机学习小组,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不同的网页,如影评、美食点评、时尚美妆、游戏等,自由地发挥,以此来学会设计网页的方式,还能够融入自己独有的创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也能够形成更强的主动性。
2.2针对不同专业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时,可以安排更具有通用性的课程,如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图片的编辑以及视频剪辑等;面对财会管理专业时,着重讲解Excel的使用,确保其能够熟练编辑与使用表格以及软件中的各种公式;面对行政管理与法学专业,则要考虑到其存在的文书管理需求,使其能够运用多种文本格式;面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提升教学难度,提供3D建模等教学内容。教师要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分析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以此来安排教学内容。
2.3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优质课程资源,使用网络平台弥补教学条件上的不足,高校可以为学生与计算机教师建设新型学习平台,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机会,一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来弥补基础上的不足,教师与学生在平台上可以进行实时交流,解答关于计算机操作存在疑惑,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及时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結语
计算机教师必须明确“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改革,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以及重要软件的熟练操作程度,同时按照专业来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达到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靖轩.“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08.
[2]韦晓虎.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20(11):143-144.
[3]袁成林.“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0):131-133.
[4]于喆.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1):160-161.
作者简介
刘勇(1976—),男,湖南湘潭,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互联网+”
高校的教育理念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以此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服务于社会的先进人才。基于当前的“互联网+”教育背景,应当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通过外部技术资源来开拓教学课堂,解决该课程现存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问题
1.1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对于当前的高校学生而言,属于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现代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熟练操作计算机,因此可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现有的课程中,部分教师并未真正地帮助学生提升操作能力,只关注课程本身,实践与理论两部分教学内容被直接割裂。教师需要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关注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就业需求,很多大学生只会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办公类软件的熟悉度不足;另外教师也没有敏锐地感受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要求,在理论教学中花费的教学时间更多,导致实践教学的时间被压缩,另外一些高校给学生配备的计算机设备数量不足,教学环境也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
1.2没有重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高校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专业与个人能力两个方面,首先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存在着差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直接进行统一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效用将变差,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把握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机课程;除了专业上的差异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别,高校在获取生源时,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区域,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当地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计算机还比较陌生,基础不扎实,在统一的教学进度下,可能会落后于其他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打击,不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教师也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在“互联网+”下落实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1调整教学方法,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工作
教师需立足当下,将更多实用性的内容加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操作技巧,能够正确使用智能化移动端与计算机设备,包括制作演示文稿与表格等,让学生能够适应自动化办公体系;加强实践操作活动与理论讲解两项教学内容的联系,完成理论讲解后,立刻安排实践练习,进而强化课程的实用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发现操作中的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解决疑问,提升操作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如设计网页,让学生组建计算机学习小组,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不同的网页,如影评、美食点评、时尚美妆、游戏等,自由地发挥,以此来学会设计网页的方式,还能够融入自己独有的创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也能够形成更强的主动性。
2.2针对不同专业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时,可以安排更具有通用性的课程,如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图片的编辑以及视频剪辑等;面对财会管理专业时,着重讲解Excel的使用,确保其能够熟练编辑与使用表格以及软件中的各种公式;面对行政管理与法学专业,则要考虑到其存在的文书管理需求,使其能够运用多种文本格式;面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提升教学难度,提供3D建模等教学内容。教师要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分析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以此来安排教学内容。
2.3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计算机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优质课程资源,使用网络平台弥补教学条件上的不足,高校可以为学生与计算机教师建设新型学习平台,以此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机会,一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来弥补基础上的不足,教师与学生在平台上可以进行实时交流,解答关于计算机操作存在疑惑,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及时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結语
计算机教师必须明确“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改革,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以及重要软件的熟练操作程度,同时按照专业来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达到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靖轩.“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08.
[2]韦晓虎.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20(11):143-144.
[3]袁成林.“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0):131-133.
[4]于喆.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1):160-161.
作者简介
刘勇(1976—),男,湖南湘潭,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