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来看,当前交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不适应”和“五个落后于”;就武汉交通而言,交通建设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即重点项目建设的发展不平衡,港航站场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工作存在“三个相对滞后”,即中心城区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城乡结合部有机衔接相对滞后。
“十五”期,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达145亿元以上,比“九五”期增长7倍。按照“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今后5年武汉地区综合交通建设每年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市属交通完成投资268亿元。
2004年12月已与武汉周边8城市签订了《“8+1”交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快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步伐。推进交通规划一体化,注重武汉交通“十一五”规划与八城市的衔接,实现规划同步;推进公路建设一体化,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上互相支持配合,实现项目共建、政策共享;推进交通产业布局一体化,客货运输方式进一步对接,汽车维修业实行连锁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联通;推进相互协作一体化,不断提升武汉交通辐射力。
由此,武汉提出“以人为本,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制定交通行政执法48条便民措施,精简交通审批事项72项,建立出租、港航、运管三个办事中心。设立江南、江北、汉阳三个费收中心。推行公示制、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听证制。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双月新闻通气会制度和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开通武汉交通政务网,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积极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进区政务中心工作,方便管理相对人,努力实现交通行政许可、缴费等办事不出区、办事不过江。
综合交通开拓创新思路
发展理念的转变。由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转变到建设管理并重发展,提出管理也是发展的新理念,强化交通发展的“弱项”,实现交通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
工作重心的转变。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即公路建设向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转移,站场建设向公路主枢纽和水上港站转移,城市公交建设向世行贷款公交子项目转移,运输管理向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转移。
投融资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交通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和贷款、负债率较高、还贷压力大,转变到按“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交通建设市场,一大批项目向社会公开招商,走出一条市场运作、多元融资、良性循环的投融资新路。“十五”期,社会引资比重逐年上升,贷款比重仅占30%左右。
人才战略的转变。以打造“三支队伍”,即交通领导干部队伍、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为目的,转变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观,加快年轻干部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对引进的200多名职前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放在项目建设工地和管理第一线经受锻炼、增长见识,使之尽快熟悉和适应本岗位的业务和工作。
服务观念的转变。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转变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传统观念,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方便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
综合处理科学发展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城乡、区域之间的关系。要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推进7条高速出口通道建设,着力提高武汉交通的区域枢纽功能和区域聚散能力;统筹铁水公空发展,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着眼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运输,尽快让农民兄弟告别泥巴路,促进农村开放和城乡交流对接。
二是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交通建设,必须切实注意资源和环境保护,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三是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行业管理的关系。交通建设与行业管理要通盘考虑,并重发展,双轮驱动,平衡推进。
四是处理好运输市场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要把管理的力度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又有情操作,讲究方法,在维护稳定的大局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管理手段与水平。
五是处理好建设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要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把提高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坚持速度与质量有机统一;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建设资金、技术、管理力量、设计、施工、监理能力以及实际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速度和合理的建设规模,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的高速度、高标准,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腐败工程。
综合谋划打造四个中心
加快铁路建设,打造铁路客运枢纽中心。武汉是铁道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中心之一。今年,启动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线、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及相关工程(含武汉车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成铁路第六次提速工作。
加快民航建设,打造区域性航空中心。武汉是民航总局规划的全国六大航空区域性枢纽中心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场道站平工程已顺利开工,2007年底竣工后,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从现在的420万人次提高到1300万人次。
加快公路和客货站场建设,打造公路主枢纽中心。武汉是交通部确定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目前,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路线部分全线贯通;阳逻长江大桥建设加快;总投资91.65亿元、204.45公里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路今年8月份全部开工,力争2007年底建成通车;通行政村水泥路累计建设里程近4000公里,通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已达到90%以上,今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将基本通达水泥路,300多万农民将告别泥巴路。预计到2007年,我市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将提高到25%,等级公路的比重提高到96%,形成中心城区至绕城高速公路半小时、至省内周边城市一小时、至邻省周边城市四小时的高速畅达的武汉交通圈。《武汉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中“十客八货一中心”中,已建成3个,正在动工兴建5个。到2007年,我市公路主枢纽将完成总目标的60%以上。
加快水运建设,打造武汉航运中心。抓住水运复苏契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按照“把武汉建设成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发展思路,完成了《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航运中心规划》的起草和修编,确立了将杨泗港建成50万箱、阳逻新港建设100万箱吞吐能力的发展规划。
统筹协调运输市场管理
落实《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以推进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和启动城郊道路客运一体化一级网络为重点,加强运输市场的管理。制订远城区三级客运网络改造实施意见,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远城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的意见。按照“五定、六统一”,即定线、定班、定站、定票价、定经营期限,统一管理主体、统一规费政策、统一车辆车型、统一营运标识、统一调度排班、统一服务标准的模式,加快我市道路客运网络公交化改造步伐,方便远城区人民群众出行。力争从今年开始,用1-2年的时间完成我市远城区道路客运网络公交化改造工作。
积极推进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努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衔接和无缝对接,方便乘车和转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已批准的《武汉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客运站场布局规划》及《武汉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专班,细化措施,稳步推进。
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改善公交服务设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年内公交线网优化率达到80%以上;城市公交线路向城乡结合部、经济走廊、新建小区延伸,扩大新建小区步行5~8分钟到达公交车站的覆盖面,增加公交“普线车”新车投放量,提升“普线车”档次;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提高公交车的乘坐舒适度,每年更新公交车辆500辆以上,其中空调车近300辆,力争到2007年公交车中空调车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配合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完工启用,加强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套;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开辟一批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
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精简出租车证照,将由交通部门制发的10个证精简为2个。解决出租车司机“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和市民“六点钟打的难”问题。为出租车更换新式顶灯和计价器。成功举办武汉市首届“的士节”。《新一轮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方案》和《出租车承包经营方案》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听证会,经市政府审定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黑车”非法营运行为打击力度。
抓紧实施小公共汽车招投标和《城市货运出租车实施方案》制定。招投标工作预计今年内完成;今年9月完成《城市货运出租车实施方案》制定,为规范“货的”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武汉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
“十五”期,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达145亿元以上,比“九五”期增长7倍。按照“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今后5年武汉地区综合交通建设每年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市属交通完成投资268亿元。
2004年12月已与武汉周边8城市签订了《“8+1”交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快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步伐。推进交通规划一体化,注重武汉交通“十一五”规划与八城市的衔接,实现规划同步;推进公路建设一体化,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上互相支持配合,实现项目共建、政策共享;推进交通产业布局一体化,客货运输方式进一步对接,汽车维修业实行连锁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联通;推进相互协作一体化,不断提升武汉交通辐射力。
由此,武汉提出“以人为本,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制定交通行政执法48条便民措施,精简交通审批事项72项,建立出租、港航、运管三个办事中心。设立江南、江北、汉阳三个费收中心。推行公示制、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听证制。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双月新闻通气会制度和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开通武汉交通政务网,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积极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进区政务中心工作,方便管理相对人,努力实现交通行政许可、缴费等办事不出区、办事不过江。
综合交通开拓创新思路
发展理念的转变。由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转变到建设管理并重发展,提出管理也是发展的新理念,强化交通发展的“弱项”,实现交通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
工作重心的转变。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即公路建设向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转移,站场建设向公路主枢纽和水上港站转移,城市公交建设向世行贷款公交子项目转移,运输管理向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转移。
投融资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交通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和贷款、负债率较高、还贷压力大,转变到按“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交通建设市场,一大批项目向社会公开招商,走出一条市场运作、多元融资、良性循环的投融资新路。“十五”期,社会引资比重逐年上升,贷款比重仅占30%左右。
人才战略的转变。以打造“三支队伍”,即交通领导干部队伍、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为目的,转变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观,加快年轻干部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对引进的200多名职前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放在项目建设工地和管理第一线经受锻炼、增长见识,使之尽快熟悉和适应本岗位的业务和工作。
服务观念的转变。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转变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传统观念,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方便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
综合处理科学发展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城乡、区域之间的关系。要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推进7条高速出口通道建设,着力提高武汉交通的区域枢纽功能和区域聚散能力;统筹铁水公空发展,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着眼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运输,尽快让农民兄弟告别泥巴路,促进农村开放和城乡交流对接。
二是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交通建设,必须切实注意资源和环境保护,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三是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行业管理的关系。交通建设与行业管理要通盘考虑,并重发展,双轮驱动,平衡推进。
四是处理好运输市场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要把管理的力度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又有情操作,讲究方法,在维护稳定的大局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管理手段与水平。
五是处理好建设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要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把提高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坚持速度与质量有机统一;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建设资金、技术、管理力量、设计、施工、监理能力以及实际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速度和合理的建设规模,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的高速度、高标准,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腐败工程。
综合谋划打造四个中心
加快铁路建设,打造铁路客运枢纽中心。武汉是铁道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中心之一。今年,启动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线、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及相关工程(含武汉车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成铁路第六次提速工作。
加快民航建设,打造区域性航空中心。武汉是民航总局规划的全国六大航空区域性枢纽中心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场道站平工程已顺利开工,2007年底竣工后,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从现在的420万人次提高到1300万人次。
加快公路和客货站场建设,打造公路主枢纽中心。武汉是交通部确定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目前,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路线部分全线贯通;阳逻长江大桥建设加快;总投资91.65亿元、204.45公里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路今年8月份全部开工,力争2007年底建成通车;通行政村水泥路累计建设里程近4000公里,通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已达到90%以上,今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将基本通达水泥路,300多万农民将告别泥巴路。预计到2007年,我市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将提高到25%,等级公路的比重提高到96%,形成中心城区至绕城高速公路半小时、至省内周边城市一小时、至邻省周边城市四小时的高速畅达的武汉交通圈。《武汉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中“十客八货一中心”中,已建成3个,正在动工兴建5个。到2007年,我市公路主枢纽将完成总目标的60%以上。
加快水运建设,打造武汉航运中心。抓住水运复苏契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按照“把武汉建设成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发展思路,完成了《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航运中心规划》的起草和修编,确立了将杨泗港建成50万箱、阳逻新港建设100万箱吞吐能力的发展规划。
统筹协调运输市场管理
落实《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以推进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和启动城郊道路客运一体化一级网络为重点,加强运输市场的管理。制订远城区三级客运网络改造实施意见,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远城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的意见。按照“五定、六统一”,即定线、定班、定站、定票价、定经营期限,统一管理主体、统一规费政策、统一车辆车型、统一营运标识、统一调度排班、统一服务标准的模式,加快我市道路客运网络公交化改造步伐,方便远城区人民群众出行。力争从今年开始,用1-2年的时间完成我市远城区道路客运网络公交化改造工作。
积极推进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努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衔接和无缝对接,方便乘车和转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已批准的《武汉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客运站场布局规划》及《武汉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专班,细化措施,稳步推进。
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改善公交服务设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年内公交线网优化率达到80%以上;城市公交线路向城乡结合部、经济走廊、新建小区延伸,扩大新建小区步行5~8分钟到达公交车站的覆盖面,增加公交“普线车”新车投放量,提升“普线车”档次;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提高公交车的乘坐舒适度,每年更新公交车辆500辆以上,其中空调车近300辆,力争到2007年公交车中空调车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配合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完工启用,加强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套;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开辟一批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
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精简出租车证照,将由交通部门制发的10个证精简为2个。解决出租车司机“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和市民“六点钟打的难”问题。为出租车更换新式顶灯和计价器。成功举办武汉市首届“的士节”。《新一轮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方案》和《出租车承包经营方案》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听证会,经市政府审定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黑车”非法营运行为打击力度。
抓紧实施小公共汽车招投标和《城市货运出租车实施方案》制定。招投标工作预计今年内完成;今年9月完成《城市货运出租车实施方案》制定,为规范“货的”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武汉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