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波尔多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死者无病无痛却突然死亡,且周身无伤痕,也查不出有外人入侵的痕迹。唯一的线索,是受害者丢失了一条钻石项链。一个月之后,又发生一起同类型命案,死者同样丢失一条钻石项链。报社记者查证后,说出一个惊悚的消息:死者丢失的,很可能是“厄运项链”——谁拥有,谁死亡。
没多久,警方又接到报警电话……
两起离奇命案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城市,是世界葡萄酒中心、旅游胜地。
此地有个开酒庄的老板,叫朗德罗,身价不菲。平时,他就住在城郊的花园别墅里。
这天早上,朗德罗起床后,在别墅后门台阶上,捡到一个漂亮的小盒子,打开一看,竟是一条精美的项链,上边还串着一颗耀眼的钻石。朗德罗以为是妻子买的,还责怪她差点把这么贵重的物品弄丢。
妻子莫名其妙,说一定是朗德罗误把送给外边女人的项链带回家了。夫妻俩差点吵架。可从对方一脸懵的反应上看,这或许是个误会。朗德罗毕竟见多识广,他仔细打量项链:这的确是真家伙,这颗钻石少说也有五克拉,值不少钱呢。朗德罗也询问家中佣人,可并没有人丢失东西。
那会是谁弄丢的?还是有人故意如此?
朗德罗虽然不缺钱,可这么贵重的物品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他不拿白不拿。万一有人找上门再说,没人找来,就该是他白捡的。他也想过,或许是别人走错门,弄丢了。可后门监控损坏,他也无法得知具体情况,只能等待。
可三天后的清晨,到了平时吃早餐的时间,朗德罗却迟迟不见动静。由于他妻子和儿子去了酒庄,管家只好亲自上楼叫他。这才发现,朗德罗躺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管家凑上前一摸,他的身体已经冰凉了。
警方前来调查,一无所获。房间里的摆设、状态一切正常,朗德罗也没有任何外伤。他身处宽敞的房间,却是窒息而死的症状,这颇让警方意外。
朗德罗的妻子清点家中财物后,发现前几天他捡到的那条钻石项链,不见了。询问管家、佣人,也没发现。她怀疑,是有人图财害命。可为何只丢失那一条项链呢?
一个月后,某酒店老板克利希的小儿子,也在家门口捡到了一条钻石项链。克利希等了好几天,也没见到有人寻来,就随手给了他妻子。他妻子嫌弃那是捡来的,虽然挺贵重,可心里别扭,就放在书房抽屉里。
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深夜,克利希醒来,发现经常在书房看书的妻子依然没回来休息,就起床去找她。书房的门锁上了,灯也关了,克利希以为妻子已经在书房睡着,他还有些开心。毕竟妻子被失眠折磨了很长时间,才用看书来打发夜里的时光。书房里有床,有被子,不会着凉的。怕打扰好不容易才睡着的妻子,克利希悄悄退回卧室。
次日一大早,他发现妻子依然没起床,就先给妻子准备早餐去了。到了要出门的时间,妻子还是没动静,他这才感到不妙。他敲门呼喊,妻子没有回应。他赶紧踹开房门,发现妻子躺在床上,早已没了气息。
克利希马上呼叫救护车,并报警。可惜,他妻子已经没法施救了。克利希以为:妻子或許因失眠折磨,自己寻了短见。医生却判断:死者应该死于窒息,没有任何外力侵害的窒息……
这很怪异。
在警方的仔细询问下,克利希发现,他送给妻子的那条捡来的钻石项链,不见了。“钻石项链?”办案警官卡普埃想起上一起离奇死亡案件里,也丢失过一条项链。卡普埃再问,问出了项链的由来:都是捡到的。
那就是说,至少有这么一个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把项链故意放在某些人的家门口。不久之后,捡到项链的人家,就会有人死亡。
之后的尸检报告显示,克利希的妻子,的确没有过量食用安眠药,也没有突发疾病。
换句话说,她是被人隐秘杀害的。
“厄运项链”传闻
警官卡普埃交代克利希:切莫声张,以免影响破案。
克利希可不会乖乖配合。为了给警方施压,早日给妻子报仇,他把信息透露给了媒体。很快,好几家电视台、报社都来了记者。经过媒体报道,警方的压力骤然变大。因为民众的思维太活跃,引出各种揣测。其中,“厄运项链”的传闻,深受民众信服。
因为,这源自一个真实的未解之谜。
当地一家影响力很大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他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世界上有一颗非常有名的钻石,叫“希望之钻”,也称“厄运之钻”。但凡拥有过这颗钻石的人,基本没有好下场——“厄运之钻”于九世纪在印度被发现,之后被带往欧洲。数百年后,某皇宫正举行舞会,一位很有地位的美女佩戴了这颗钻石,之后,她一直厄运缠身,最后死于不幸。曾经把玩过这颗钻石的一名高官,不久之后也死于非命。后来拥有这颗钻石的一个权贵人士,也莫名其妙死亡。钻石流传到美洲后,一位富商的儿子、儿媳双双死于非命。富商本人,也发狂而死……
六百多年来,凡是接触过这颗钻石的人,都不得善终。
两起离奇命案中的那条莫名其妙出现,又无缘无故消失的钻石项链,让瓦拉内想到了“厄运之钻”。于是,他在报纸上撰写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接着,民间便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厄运之钻”的一部分或许又出现了,如今它变成了“厄运项链”,谁拥有它,谁就得死。
一时间,人们谈项链色变。
这些灵异的传说,总能深深影响人们的心理。大家虽然也想过这件事很可能是人为。可在真相大白之前,人们宁愿信其有。
因此,警方的压力很大。破案日期拖得越长,民众的恐慌就越严重,也影响警方在民众之中的威信。当两起案件并案调查后,主管的警官卡普埃,每天急得焦头烂额。他最担心的是:不管这是传说还是人为,既然已经发生了两起相似的案件,就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案件。如果不能早日查明真相,很可能会引发民怨。 白天,民众们坚信有变态杀手隐藏在他们周围,要求警方保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晚上,他们却没来由地想:或许“厄运项链”的神秘力量,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双重煎熬之下,警局和政府的热线每天被打爆。
警方不得不增加警力,决心限期破案。
这天,警局接到一个报警电话。这通电话,给警方破案带来了希望。
为了摆脱像胶水一样粘着不放的媒体记者,警官卡普埃和队员费了一番周折,才在一家咖啡馆和报警人见面。报警人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总,萨科。在看到连续两起命案之后,他想到了一件陈年旧事,于是报警寻求保护。
萨科告诉警官一条重要线索:这两起命案的受害者,曾经关系不一般。当年,他们二人盗窃了一对夫妇拿来偿还债务的巨款。后来这对夫妇经受不住破产压力,在开车的途中分心,出意外身亡。那两个人也被判了刑,并已刑满释放。可这两人接连死亡,萨科想:或许是当年那对夫妻的后人,或者知道这件事的某个心理不平衡的人,想“法外执法”。
警官卡普埃问:“这事与你有何关系,你为什么要害怕?”萨科犹豫了半天,才说,当初是他给那两人放风的。他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了保险起见,请求警方保护。
警官卡普埃查了当年的案卷:那对年轻的夫妻并未有后人。如果这是一起报复案件,会是谁呢?变态杀手?还是认为自己是在替人伸张正义的使者?当务之急,是利用好萨科提供的线索。
卡普埃警官相信,那个杀手,一定会找上门的。
传说背后的秘密
警方派人24小时守护萨科。可惜,一周过去了,未见任何动静。
萨科承受不住这样无形的压力,私自联系了电视台。他想把这件事公开,让更多眼睛盯着他。如此,那个杀手就不敢轻易出手。他信不过警方只靠两个人,就能保护好他和家人。
记者蜂拥而至。萨科又把之前告诉警方的话,公开给媒体。他想:在案件侦破之前,媒体为了拿到一手资料,一定会24小时,或明或暗跟着他和家人,他们会更安全。
萨科的举动,让警方措手不及。他们原本打算用萨科当诱饵,把杀手引出来。可萨科这样一做,计划就泡汤了。
当初提出“厄运之钻”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也提醒萨科:一定要留意家中是否莫名其妙出现钻石项链;要交代家人,即使在外边,也不要轻易接触这一类物品。萨科也悄悄告诉瓦拉内一个消息,说警方在他家里有部署,加上媒体的关注,应该不会有事。
刚开始,大家都兴致高昂,以为破案指日可待。可惜,杀手沉寂了。长时间没有结果,抱怨四起。甚至有人开始懷疑萨科说了假话,说他是为了出名,为了给他的公司带来利益。
不想把精力都浪費在萨科身上,不少媒体撤离了。留下的,也没打算再坚持多久。
正当大家对萨科这条线索失望时,又有人报案,说捡到了一条钻石项链。嗅觉灵敏的媒体,再次充满激情,欣然前往。萨科松了一口气,随即意识到不妙:这或许是“调虎离山”之计。
好在警方依然留下一位警官在他家里。虽然这位警官在长时间的紧张下,已经有些困乏。萨科想起报社记者瓦拉内,想请他过来,把自己怀疑的“调虎离山”之计告诉他,再请他帮忙写文章宣传,想重新获得媒体关注。瓦拉内带着一个助手,与萨科在书房谈了四个小时才离开。他答应帮萨科写文章。
当天夜里,萨科睡得特别踏实。半夜,一个全身漆黑的身影,出现在他的卧室。那身影只是往床下放了什么东西,并未直接伤害他。正当那道身影即将从出风口钻出去时,房间灯光大亮,四位警官持枪出现。其中一人,竟是警官卡普埃。
卡普埃把潜入者的面罩扯开,一张萨科熟悉的脸出现在他面前:“大记者瓦拉内!没想到会是你!”
案子终于破了,凶手竟然是知名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当年那对车祸意外死亡夫妻悄悄收养的孩子。养父母去世时,他已经十二岁。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他查出了当年参与盗窃的一男一女,是他们害死了他的养父母,他要复仇。
瓦拉内是一名报社记者,更是一位化学高手。那些睡梦中窒息而死的人,都是因为他在死者所处的房间,放置了特殊的挥发性毒药,无色无味,不留任何痕迹。他身材瘦小,善于攀爬,能悄无声息潜入受害者家中。反侦察意识强烈的他,更没留下任何线索。
当萨科告诉媒体,他是当年放风的那个人时,瓦拉内以为他漏掉了一个人。于是,他借助记者的身份便利,几次采访萨科。确认萨科也是参与者之后,他看准时机“调虎离山”,实施报复。
只是瓦拉内没想到,他的落网,竟是警官卡普埃策划好的圈套——萨科竟然是一名退休的警官。根本没有什么放风的人,也没有报警寻求保护、“私自”透露信息给媒体等环节。这都是警官卡普埃根据掌握的线索,给凶手下的套。
如今,“厄运项链”的传闻被证明是假的。可瓦拉内为了混淆视听,所借助的“厄运之钻”却是真的。好在那颗钻石被捐赠给博物馆之后,没再发生过怪事,没想到多年后,却被坏人利用了。
没多久,警方又接到报警电话……
两起离奇命案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城市,是世界葡萄酒中心、旅游胜地。
此地有个开酒庄的老板,叫朗德罗,身价不菲。平时,他就住在城郊的花园别墅里。
这天早上,朗德罗起床后,在别墅后门台阶上,捡到一个漂亮的小盒子,打开一看,竟是一条精美的项链,上边还串着一颗耀眼的钻石。朗德罗以为是妻子买的,还责怪她差点把这么贵重的物品弄丢。
妻子莫名其妙,说一定是朗德罗误把送给外边女人的项链带回家了。夫妻俩差点吵架。可从对方一脸懵的反应上看,这或许是个误会。朗德罗毕竟见多识广,他仔细打量项链:这的确是真家伙,这颗钻石少说也有五克拉,值不少钱呢。朗德罗也询问家中佣人,可并没有人丢失东西。
那会是谁弄丢的?还是有人故意如此?
朗德罗虽然不缺钱,可这么贵重的物品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他不拿白不拿。万一有人找上门再说,没人找来,就该是他白捡的。他也想过,或许是别人走错门,弄丢了。可后门监控损坏,他也无法得知具体情况,只能等待。
可三天后的清晨,到了平时吃早餐的时间,朗德罗却迟迟不见动静。由于他妻子和儿子去了酒庄,管家只好亲自上楼叫他。这才发现,朗德罗躺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管家凑上前一摸,他的身体已经冰凉了。
警方前来调查,一无所获。房间里的摆设、状态一切正常,朗德罗也没有任何外伤。他身处宽敞的房间,却是窒息而死的症状,这颇让警方意外。
朗德罗的妻子清点家中财物后,发现前几天他捡到的那条钻石项链,不见了。询问管家、佣人,也没发现。她怀疑,是有人图财害命。可为何只丢失那一条项链呢?
一个月后,某酒店老板克利希的小儿子,也在家门口捡到了一条钻石项链。克利希等了好几天,也没见到有人寻来,就随手给了他妻子。他妻子嫌弃那是捡来的,虽然挺贵重,可心里别扭,就放在书房抽屉里。
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深夜,克利希醒来,发现经常在书房看书的妻子依然没回来休息,就起床去找她。书房的门锁上了,灯也关了,克利希以为妻子已经在书房睡着,他还有些开心。毕竟妻子被失眠折磨了很长时间,才用看书来打发夜里的时光。书房里有床,有被子,不会着凉的。怕打扰好不容易才睡着的妻子,克利希悄悄退回卧室。
次日一大早,他发现妻子依然没起床,就先给妻子准备早餐去了。到了要出门的时间,妻子还是没动静,他这才感到不妙。他敲门呼喊,妻子没有回应。他赶紧踹开房门,发现妻子躺在床上,早已没了气息。
克利希马上呼叫救护车,并报警。可惜,他妻子已经没法施救了。克利希以为:妻子或許因失眠折磨,自己寻了短见。医生却判断:死者应该死于窒息,没有任何外力侵害的窒息……
这很怪异。
在警方的仔细询问下,克利希发现,他送给妻子的那条捡来的钻石项链,不见了。“钻石项链?”办案警官卡普埃想起上一起离奇死亡案件里,也丢失过一条项链。卡普埃再问,问出了项链的由来:都是捡到的。
那就是说,至少有这么一个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把项链故意放在某些人的家门口。不久之后,捡到项链的人家,就会有人死亡。
之后的尸检报告显示,克利希的妻子,的确没有过量食用安眠药,也没有突发疾病。
换句话说,她是被人隐秘杀害的。
“厄运项链”传闻
警官卡普埃交代克利希:切莫声张,以免影响破案。
克利希可不会乖乖配合。为了给警方施压,早日给妻子报仇,他把信息透露给了媒体。很快,好几家电视台、报社都来了记者。经过媒体报道,警方的压力骤然变大。因为民众的思维太活跃,引出各种揣测。其中,“厄运项链”的传闻,深受民众信服。
因为,这源自一个真实的未解之谜。
当地一家影响力很大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他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世界上有一颗非常有名的钻石,叫“希望之钻”,也称“厄运之钻”。但凡拥有过这颗钻石的人,基本没有好下场——“厄运之钻”于九世纪在印度被发现,之后被带往欧洲。数百年后,某皇宫正举行舞会,一位很有地位的美女佩戴了这颗钻石,之后,她一直厄运缠身,最后死于不幸。曾经把玩过这颗钻石的一名高官,不久之后也死于非命。后来拥有这颗钻石的一个权贵人士,也莫名其妙死亡。钻石流传到美洲后,一位富商的儿子、儿媳双双死于非命。富商本人,也发狂而死……
六百多年来,凡是接触过这颗钻石的人,都不得善终。
两起离奇命案中的那条莫名其妙出现,又无缘无故消失的钻石项链,让瓦拉内想到了“厄运之钻”。于是,他在报纸上撰写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接着,民间便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厄运之钻”的一部分或许又出现了,如今它变成了“厄运项链”,谁拥有它,谁就得死。
一时间,人们谈项链色变。
这些灵异的传说,总能深深影响人们的心理。大家虽然也想过这件事很可能是人为。可在真相大白之前,人们宁愿信其有。
因此,警方的压力很大。破案日期拖得越长,民众的恐慌就越严重,也影响警方在民众之中的威信。当两起案件并案调查后,主管的警官卡普埃,每天急得焦头烂额。他最担心的是:不管这是传说还是人为,既然已经发生了两起相似的案件,就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案件。如果不能早日查明真相,很可能会引发民怨。 白天,民众们坚信有变态杀手隐藏在他们周围,要求警方保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晚上,他们却没来由地想:或许“厄运项链”的神秘力量,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双重煎熬之下,警局和政府的热线每天被打爆。
警方不得不增加警力,决心限期破案。
这天,警局接到一个报警电话。这通电话,给警方破案带来了希望。
为了摆脱像胶水一样粘着不放的媒体记者,警官卡普埃和队员费了一番周折,才在一家咖啡馆和报警人见面。报警人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总,萨科。在看到连续两起命案之后,他想到了一件陈年旧事,于是报警寻求保护。
萨科告诉警官一条重要线索:这两起命案的受害者,曾经关系不一般。当年,他们二人盗窃了一对夫妇拿来偿还债务的巨款。后来这对夫妇经受不住破产压力,在开车的途中分心,出意外身亡。那两个人也被判了刑,并已刑满释放。可这两人接连死亡,萨科想:或许是当年那对夫妻的后人,或者知道这件事的某个心理不平衡的人,想“法外执法”。
警官卡普埃问:“这事与你有何关系,你为什么要害怕?”萨科犹豫了半天,才说,当初是他给那两人放风的。他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了保险起见,请求警方保护。
警官卡普埃查了当年的案卷:那对年轻的夫妻并未有后人。如果这是一起报复案件,会是谁呢?变态杀手?还是认为自己是在替人伸张正义的使者?当务之急,是利用好萨科提供的线索。
卡普埃警官相信,那个杀手,一定会找上门的。
传说背后的秘密
警方派人24小时守护萨科。可惜,一周过去了,未见任何动静。
萨科承受不住这样无形的压力,私自联系了电视台。他想把这件事公开,让更多眼睛盯着他。如此,那个杀手就不敢轻易出手。他信不过警方只靠两个人,就能保护好他和家人。
记者蜂拥而至。萨科又把之前告诉警方的话,公开给媒体。他想:在案件侦破之前,媒体为了拿到一手资料,一定会24小时,或明或暗跟着他和家人,他们会更安全。
萨科的举动,让警方措手不及。他们原本打算用萨科当诱饵,把杀手引出来。可萨科这样一做,计划就泡汤了。
当初提出“厄运之钻”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也提醒萨科:一定要留意家中是否莫名其妙出现钻石项链;要交代家人,即使在外边,也不要轻易接触这一类物品。萨科也悄悄告诉瓦拉内一个消息,说警方在他家里有部署,加上媒体的关注,应该不会有事。
刚开始,大家都兴致高昂,以为破案指日可待。可惜,杀手沉寂了。长时间没有结果,抱怨四起。甚至有人开始懷疑萨科说了假话,说他是为了出名,为了给他的公司带来利益。
不想把精力都浪費在萨科身上,不少媒体撤离了。留下的,也没打算再坚持多久。
正当大家对萨科这条线索失望时,又有人报案,说捡到了一条钻石项链。嗅觉灵敏的媒体,再次充满激情,欣然前往。萨科松了一口气,随即意识到不妙:这或许是“调虎离山”之计。
好在警方依然留下一位警官在他家里。虽然这位警官在长时间的紧张下,已经有些困乏。萨科想起报社记者瓦拉内,想请他过来,把自己怀疑的“调虎离山”之计告诉他,再请他帮忙写文章宣传,想重新获得媒体关注。瓦拉内带着一个助手,与萨科在书房谈了四个小时才离开。他答应帮萨科写文章。
当天夜里,萨科睡得特别踏实。半夜,一个全身漆黑的身影,出现在他的卧室。那身影只是往床下放了什么东西,并未直接伤害他。正当那道身影即将从出风口钻出去时,房间灯光大亮,四位警官持枪出现。其中一人,竟是警官卡普埃。
卡普埃把潜入者的面罩扯开,一张萨科熟悉的脸出现在他面前:“大记者瓦拉内!没想到会是你!”
案子终于破了,凶手竟然是知名的报社记者瓦拉内。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当年那对车祸意外死亡夫妻悄悄收养的孩子。养父母去世时,他已经十二岁。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他查出了当年参与盗窃的一男一女,是他们害死了他的养父母,他要复仇。
瓦拉内是一名报社记者,更是一位化学高手。那些睡梦中窒息而死的人,都是因为他在死者所处的房间,放置了特殊的挥发性毒药,无色无味,不留任何痕迹。他身材瘦小,善于攀爬,能悄无声息潜入受害者家中。反侦察意识强烈的他,更没留下任何线索。
当萨科告诉媒体,他是当年放风的那个人时,瓦拉内以为他漏掉了一个人。于是,他借助记者的身份便利,几次采访萨科。确认萨科也是参与者之后,他看准时机“调虎离山”,实施报复。
只是瓦拉内没想到,他的落网,竟是警官卡普埃策划好的圈套——萨科竟然是一名退休的警官。根本没有什么放风的人,也没有报警寻求保护、“私自”透露信息给媒体等环节。这都是警官卡普埃根据掌握的线索,给凶手下的套。
如今,“厄运项链”的传闻被证明是假的。可瓦拉内为了混淆视听,所借助的“厄运之钻”却是真的。好在那颗钻石被捐赠给博物馆之后,没再发生过怪事,没想到多年后,却被坏人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