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当性问题直接关系着一门课程的生死存亡,若不解决,将会导致这门课的萎缩、消失,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问题研究。本文则立足于这一背景,力图通过对合法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概念的分析,在批驳“思政课取消论”、“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思政课自由选择论”以及“思政课无用论”四种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思政课合法性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了重建思政课合法性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对正当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在《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 一文中第一次把韦伯的合法性概念介绍到中国来,此文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对某种命令的“正当性”的认同,从而自觉服从这种命令的动机。在这里“合法性”与“正当性”就成了同义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的基本视野和维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意识形态性(本质属性,核心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政治性(政治属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社会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认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透视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面临的诘难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取消论”;
第二,“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就是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出于阶级私立而对现实进行歪曲,因此没有科学性);
第三,“思政课自由选择论”;
第四,“思政课无用论”。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信心的缺乏(失语、失踪、失声);
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归根结蒂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脑子不能总是装着别人的灵魂,我们应该有自己自主的灵魂。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权利主体的单一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诉求的片面化;
第四,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危害
第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出现滑坡。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第二,思政课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大多数群体在课程的生成过程中完全处于“失语状态”,诉求无法得到关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牢固的合法性社会根基,引发群众对思政课的消极抵制态度;
第三,思政课认同程度趋于降低。易走向摒弃灌输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思政课,代之以介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价值观思政课的歧途。
三、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进路
1.以教学的实效性重构合法性
第一,合法性要建构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方法、途径。首先在理论上论述有效性,推出有用,课程有用,有用导出合法;
第二,合法性要与社会的动态需求合拍——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方法、途径);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彰显对个体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
2.以政府指导的权威性维护合法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只有政府才需要合法性,政府拥有合法性也就拥有了政府权威,相反政府指导的权威性也对合法性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正向促进功能;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第三,从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强调思想上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手软一手硬,忽视精神文明)------政府对思政课合法性的强烈诉求;
3.以学科建设夯实合法性(学科支撑);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应延承自身的内在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并坚持对客观性与合理性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权力控制者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工具之一;
第二,构建多元权利主体共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成模式(国家层面的放权)。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利分配格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元权利主体共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供应制度的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的历程表明,只有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充分关照了社会不同个体的生存性与发展性需求,国家政治统治权利对学校课程知识的合法化控制才具有稳固的社会性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进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彰显;
4.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助推合法性。这是阶级社会的普遍做法,外国也是政府强制推进,高度重视(书: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各国都这样做,我们做很合理正常,与国际社会同步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学生灌输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不但存在着向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西方式的“思政课”,并把其视为每个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而且严格规定这些课程必须以灌输“西方核心价值观”为主;
第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采取多元化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的成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和环境的综合效应,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联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第三,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效果才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5]张雷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8(12).
[6]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政治学研究,1996(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对正当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在《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 一文中第一次把韦伯的合法性概念介绍到中国来,此文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对某种命令的“正当性”的认同,从而自觉服从这种命令的动机。在这里“合法性”与“正当性”就成了同义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的基本视野和维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意识形态性(本质属性,核心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政治性(政治属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社会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认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透视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面临的诘难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取消论”;
第二,“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就是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出于阶级私立而对现实进行歪曲,因此没有科学性);
第三,“思政课自由选择论”;
第四,“思政课无用论”。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信心的缺乏(失语、失踪、失声);
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归根结蒂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脑子不能总是装着别人的灵魂,我们应该有自己自主的灵魂。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权利主体的单一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诉求的片面化;
第四,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危害
第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出现滑坡。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第二,思政课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大多数群体在课程的生成过程中完全处于“失语状态”,诉求无法得到关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牢固的合法性社会根基,引发群众对思政课的消极抵制态度;
第三,思政课认同程度趋于降低。易走向摒弃灌输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思政课,代之以介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价值观思政课的歧途。
三、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进路
1.以教学的实效性重构合法性
第一,合法性要建构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方法、途径。首先在理论上论述有效性,推出有用,课程有用,有用导出合法;
第二,合法性要与社会的动态需求合拍——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方法、途径);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彰显对个体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
2.以政府指导的权威性维护合法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只有政府才需要合法性,政府拥有合法性也就拥有了政府权威,相反政府指导的权威性也对合法性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正向促进功能;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第三,从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强调思想上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手软一手硬,忽视精神文明)------政府对思政课合法性的强烈诉求;
3.以学科建设夯实合法性(学科支撑);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应延承自身的内在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并坚持对客观性与合理性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权力控制者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工具之一;
第二,构建多元权利主体共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成模式(国家层面的放权)。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利分配格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元权利主体共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供应制度的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的历程表明,只有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充分关照了社会不同个体的生存性与发展性需求,国家政治统治权利对学校课程知识的合法化控制才具有稳固的社会性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进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彰显;
4.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助推合法性。这是阶级社会的普遍做法,外国也是政府强制推进,高度重视(书: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各国都这样做,我们做很合理正常,与国际社会同步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学生灌输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不但存在着向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西方式的“思政课”,并把其视为每个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而且严格规定这些课程必须以灌输“西方核心价值观”为主;
第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采取多元化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的成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和环境的综合效应,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联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第三,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效果才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5]张雷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8(12).
[6]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政治学研究,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