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伤害学生:师爱的基本准则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发现”  在一个夜晚,帕夫雷什学校的校园里,凉风习习,树上挂满了初放的花朵。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正在这时,他看见了女孩瓦莉娅,这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女孩,此刻,她正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紧紧地贴在胸前,若有所思地走着。苏霍姆林斯基以为女孩会像以往一样,跑到他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笑。然而,这一次当瓦莉娅抬头看见苏霍姆林斯基时,却是一副神情紧张、害羞窘迫的样子。她的目光此时是那么的深
本文就藏族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的病种分布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摘 要 经典中蕴含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有助于实现其工具性价值,却难以实现其人文性价值,无法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经典诵读中的文化传承,是借助经典这一文化载体,完成外在文化传递与内在文化承接的过程。而内在的文化承接,应当是教育者与学生之间,以价值观为载体进行的价值互动过程。只有在价值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文化理念的内化及小学生精神品质的内在生成。  关 键 词 经
摘 要 农家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探索与成就机会、自由空间、亲密关系,培养儿童具备多彩的自然和社会认识。农村家长应该正视这些教育资源,城市家长可以适当借鉴农家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关 键 词 农家生活;教育意蕴;生活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7-0012-05  儿童的成长,是作为发展主体的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的关怀的关系的形成,通过这种爱的关系,道德价值观的传递才能获得稳固的情感和动力。[1]但是,在当下的教育实践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德育工作者似乎忘记了道德教育的这一特性,过度重视抽象的道德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起爱的情感联系,从而使道德教育失去了自身的本真使命,既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显然,真正的德育,面对的不是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