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又主要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渠道”。在此基础上,教师若能辅以体态语言,即运用课堂教学的“第二渠道”,无疑会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借以抛砖引玉,祈请斧正。
一、开场激趣,引人入胜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教师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新课上来,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恰当使用体态语言,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其进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例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第一堂课时,自己在踏上讲台时,故意不留神,差一点要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我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用目光环视全班同学,学生即刻安静下来。接着我平静地说:“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摔跤,会走弯路,会走错路。但有一种东西,它像路标一样指引我们步入正途,奔向康庄大道;若离开它,就有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陷入歧途,走上不归之路。它又像盾牌一样保护我们的权益免受外来的侵害;若离开它,我们的权益就可能得不到丝毫保障,随时会遭到不良分子的肆意践踏。它就是——法律。”我通过故作摔跤、环视等体态语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加以点拨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相得益彰
毋庸讳言,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若教师在讲授中只是平铺直叙、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难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如能伴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似千言万语,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应,使学生慢慢地进入意境,引发丰富的想象,这样既有利于推动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激动人心的事例时,眼神流露激动兴奋的目光;在讲解因违法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时,面部呈现出严肃的表情;在讲述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时,配合一个充满愤恨的手势;在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时,转换声调,提高音量,或者反复用手指点有关板书内容;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呈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恰当运用体态语言,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效控制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变换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始终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接受知识传输,从而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上课铃声响过,班内仍乱哄哄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只要用目光把全体同学扫视一遍,就能让大家很快安静下来。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能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控双边教学行为。若学生眼睛紧紧盯住教师,或轻轻颔首,或面带微笑,表明教师的信息输出有效,教学可按原方案进行。反之,若学生眼睛左顾右盼,面露焦急之情,甚至有学生搞小动作,或与他人小声说话,不妨用目光注视和扬眉,或慢慢向他靠近,使他集中精力听课。若提问学生,不妨面带微笑,侧耳倾听,或不时投以赞许、鼓励的目光,使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回答,有利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率先垂范,增加实效
中国现代教育家杨昌济认为:“教育者之行为若不违其言,其影响于被教育者必甚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仅靠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如果教师做出有违说教内容的行为,则会产生甚大的负面影响。反之,教师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则能增加实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个学生不讲文明,没有礼貌,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反不如教师处处垂范,见面一个微笑,分别亲切摆手,从点点滴滴着手,朝夕濡染,学生自会受到感染和教育。要使学生坐得正、站得直,教师就不能弯腰驼背,偏头耸肩;要使学生仪表从容,教师就不能邋邋遢遢,浓妆艳抹;要使学生衣着大方,教师就不能标新立异,穿奇装异服。实践证明,教师的举止仪表如何,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左右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懂得:在教学中要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辅助,才能有生动的、感人的教学效应,从而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坜陂中学)
一、开场激趣,引人入胜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教师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新课上来,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恰当使用体态语言,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其进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例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第一堂课时,自己在踏上讲台时,故意不留神,差一点要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我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用目光环视全班同学,学生即刻安静下来。接着我平静地说:“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摔跤,会走弯路,会走错路。但有一种东西,它像路标一样指引我们步入正途,奔向康庄大道;若离开它,就有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陷入歧途,走上不归之路。它又像盾牌一样保护我们的权益免受外来的侵害;若离开它,我们的权益就可能得不到丝毫保障,随时会遭到不良分子的肆意践踏。它就是——法律。”我通过故作摔跤、环视等体态语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加以点拨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相得益彰
毋庸讳言,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若教师在讲授中只是平铺直叙、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难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如能伴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似千言万语,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应,使学生慢慢地进入意境,引发丰富的想象,这样既有利于推动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激动人心的事例时,眼神流露激动兴奋的目光;在讲解因违法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时,面部呈现出严肃的表情;在讲述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时,配合一个充满愤恨的手势;在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时,转换声调,提高音量,或者反复用手指点有关板书内容;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呈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恰当运用体态语言,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效控制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变换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始终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接受知识传输,从而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上课铃声响过,班内仍乱哄哄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只要用目光把全体同学扫视一遍,就能让大家很快安静下来。授课中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能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控双边教学行为。若学生眼睛紧紧盯住教师,或轻轻颔首,或面带微笑,表明教师的信息输出有效,教学可按原方案进行。反之,若学生眼睛左顾右盼,面露焦急之情,甚至有学生搞小动作,或与他人小声说话,不妨用目光注视和扬眉,或慢慢向他靠近,使他集中精力听课。若提问学生,不妨面带微笑,侧耳倾听,或不时投以赞许、鼓励的目光,使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回答,有利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率先垂范,增加实效
中国现代教育家杨昌济认为:“教育者之行为若不违其言,其影响于被教育者必甚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仅靠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如果教师做出有违说教内容的行为,则会产生甚大的负面影响。反之,教师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则能增加实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个学生不讲文明,没有礼貌,苦口婆心地劝导说教,反不如教师处处垂范,见面一个微笑,分别亲切摆手,从点点滴滴着手,朝夕濡染,学生自会受到感染和教育。要使学生坐得正、站得直,教师就不能弯腰驼背,偏头耸肩;要使学生仪表从容,教师就不能邋邋遢遢,浓妆艳抹;要使学生衣着大方,教师就不能标新立异,穿奇装异服。实践证明,教师的举止仪表如何,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左右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懂得:在教学中要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辅助,才能有生动的、感人的教学效应,从而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坜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