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五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答好高考古诗鉴赏题,已成为高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到了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鉴赏;诗题;词句;形象;背景;表现手法
  
  从2002年起,高考古诗鉴赏由原来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这是对诗歌鉴赏考查的正确回归,但也增加了考生解题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答好高考古诗鉴赏题,已成为高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做法。
  
  一、科学分析诗题
  
  题目对诗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领功效。分析诗题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词句的含义,准确把握诗的主旨。如《观书有感》,从诗的字面看,言因有活水源源注入,池塘才清澈无比,天光云影倒映其间。再看诗题,才知作者是讲读书的道理,只有源源不断地吸取新鲜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再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者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但这些不便于明说,故采用寄托手法。不看诗题,还会误以为是艳情诗呢。这两首诗就有力说明了诗题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以此为例对学生反复分析说明诗题的重要性,在读古诗时要科学分析诗题的含义,诗题分析清楚了,对诗就先有了基本的理解。忽视诗题,就容易对诗作片面的理解。要把诗题与诗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对整首诗有正确的理解。
  
  二、正确理解词句
  
  诗歌的语言凝炼、隽永,咀嚼字词是鉴赏的基础。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尤其是理解诗眼即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和“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句子,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分析诗眼,注重诗眼在整首诗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寻找诗眼。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紧紧抓住“愁”这个诗眼,对整首诗进行分析。客船中那个旅人因愁不眠,时近夜半,还在辗转反侧,因愁而遥望月色、树色,因愁而谛听着鸦啼、钟鸣,表现了落第后的孤寂之感。愁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感伤的薄纱。经过这样分析,使学生明白“愁”是整首诗的构思、情调的基础。
  此外,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省略和倒装等语言现象也对整首诗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准确把握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也指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物象,如《蝉》中的“蝉”;事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诗忌直,语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所以,诗歌一般都是直而隐,浅而深,露而藏,诗味似短而悠长。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把握具体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成功鉴赏的关键所在。
  古诗中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如果不明其意,必然会影响到对诗歌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要求说明“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不少考生不知古时候有在路边亭子折柳送别朋友的习俗,因而不理解“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导致此题得分普遍较低。在教学时,遇到这样的词句,我都查看有关资料,尽量作详细的解释。有时也集录一些常见的此类诗句予以解析,明确含义,疏其源流,让学生深入领会古诗中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进行古诗鉴赏。
  
  四、明辨表现手法
  
  古诗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各种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而丰富的内心情感。辨析古诗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
  1.渲染和衬托
  所谓渲染,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柳永的《雨霖铃》,开篇描写送别的环境:秋雨蒙蒙、暮霭沉沉,在送别的长亭边,寒蝉高一声低一声地鸣叫。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气氛。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正衬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失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烘托了杨贵妃的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动与静、美与丑、苦与乐。如2001年春季高考题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就是以闹衬静。这类写法在古诗中较为常见,我在教授时对其着重说明,引导学生注意此类诗的写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明白真意,以免迷惑不解。
  2.即小见大
  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小事写大主题的手法。如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中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的“小景”,淡淡点染,却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凄苦哀怨之情,寄托着诗人深沉的人事盛衰之感。在讲解这类诗的时候,我还例举多首诗,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古诗中以小寓大的常用手法。
  3.运用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言简意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摸鱼儿》中用陈皇后遭冷遇的“长门事”的典故,暗示自己受别人的诋毁,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则警告当权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他们的结果也将是悲惨的。在教授这类诗词的时候,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作品的寓意,对其中的典故的解释十分重要。
  4.对比手法
  如杜甫《登岳阳楼》,首联“昔闻”“今上”凌空而起;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壮阔博大;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境由阔大突然变为狭小。此诗写作方法由大而小,由小而大,大小结合,反差强烈。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
  
  五、了解诗作背景
  
  即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思想状态、作诗的缘由。作品是作家在特定的背景中的思想和情感的反映,对诗的背景不了解,就很难正确理解诗的内涵,甚至会得出相去甚远的解释。在日常诗歌教学中,我先对诗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作详尽的介绍,然后才具体分析诗作。如刘禹锡的《元和十年春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十年后调回朝廷,已看不到昔日的同志、战友,朝中尽是新贵,怎能不生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千树桃花就是十年以来投机取巧、春风得意的新贵,而看花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在紫陌红尘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面对高考古诗鉴赏这一难点,在平时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学生鉴赏古诗的基本能力。高考复习时储备了相关的知识,扎扎实实地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掌握鉴赏的方法和途径,对高考的古诗题,学生自然会应付自如。
其他文献
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学习时须把握各种句式的特殊之处,借助典型例句来逐步掌握。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弘扬传统的孝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许多人逐渐发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并且,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性
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国民素质必须不断同步提升。国民阅读率折射着国民素质。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状况令人担忧。分析国民阅读走低的原因,区划国民阅读的层级,探索解决问题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实现了电气自动化工作的实用性及便捷性。本文对数字技术在水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数字技术在水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从而对其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