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规范欲望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情绪上的“我想要”(欲望)与理性上的“我应该”(价值判断)存在明显冲突时,人们往往来回挣扎,自我矛盾。这种矛盾是长、短期目标的矛盾,是当下欲望对长期追求的背离。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当下的欲望、动机、习性所引发的情感所战胜,理性思考为感性行动所主导,结果偏离了自身的长远价值判断。
  理智与情感
  人们对某一原则的抽象表态,与这一原则具体运用时所持看法也许无关。在讨论一般原则时,人们更多地受到理性分析的支配,而在采取实际行动时,又更多地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情绪上的“我想要”与客观上的“真需要”并不等价,人们需要突破思维定势,调整个人认知,弄清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内心的矛盾。例如,有人在冷静时承认抽烟有害,现实情境中照抽不误;有人清楚酒驾的危险,却放任酒后胡为。
  企业要长期发展,依靠的是理智和才干,在家族企业经营中,亲情和血缘往往让决策者做出受情感驱使的抉择,进而可能产生却伤害亲情又伤害企业的结果。例如,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资产规模上亿,在公司接班人的选择上,其创始人却迟迟难以定夺。该企业家的长子接受过系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在公司内部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口碑也很好,但有些恃才傲物,与父亲讨论企业经营问题时,经常坚持己见,毫不退让。次子能力明显不如长子,但善于取悦父亲,从小就深得父亲的宠爱。企业“老臣”都劝企业家选择长子接班,企业家也深知儿子们的特点,但他总觉得次子的能力可以培养,因此故意拖着不交班。在他年近七旬时,次子已经三十多岁,能力并无大长进,而他与长子的隔阂却似乎不断加深。对此,企业家感到非常痛苦。这类情况,须有清醒认知,以理智战胜情感,才可能有更大胜算。
  矛盾自我的存在表明,理解人性非常重要。对于人类来说,理性逻辑常常战胜不了本能的即时反应,特别是在关乎生命、感情、金钱等问题时,旁观者或许可以做到冷静、理智,而当事者就容易意气用事、失去理智。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位男士因为恐惧而本能地顾自逃命,尽管他下楼后很快就意识到妻子还在楼上,并马上回到家中去接应她。事后,这位男士主动认错,妻子还是认为他太自私,大难面前只顾自己逃命,并以此为由提出了离婚。其实,这种不由自主的反应是人的本能,应该得到理解和原谅。所以,有哲人说,人性不服从基于理性的判断,不服从基于当前主要趋势或潮流做出的预测,服从于伟大艺术家的惊人创造,但更多的时候,社会组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让人性远离诱惑的考验。
  制度与慎独
  理性难以控制本性,“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试图考验他人或自己的道德底线,很有可能导致本能的冲动被在无意识中被激发。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刑部主事冯志沂很喜欢碑版字画,但在外任庐凤分巡道时,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有下属把宋拓碑帖放在名贵木盒中用古锦包裹着送给他,他看都不看命人马上退回。有人认为看看无妨,他回答说,“一旦打开看过,可能就还不了了。若是真正的珍宝奇物,我怎能忍住不收?不见可欲,其心不乱,所以不见为妙!”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才体现了其守本真心、毫无矫饰的清廉天性。
  防微杜渐,小处着手,远离诱惑,才是抗拒诱惑,防止出现重大失误的有力保障。相对于道德自律,建立在他律基础上的制度约束是更合适的社会治理方式。国际反贪专家郭文纬在谈到香港廉署反贪理念时指出,立案不看案值大小,采用的是“零容忍”的标准,哪怕贪一元钱,也会受到调查。他说:“国内贪污5000元以下的只作行政处理,我不同意。贪污不是第一天就收100万,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企业经营决策必须冒险的说法,若结果有可能出现超越公司承受力的损失情况,则尽管概率很小,也是不允许的。只有赌徒才会抱侥幸心理。
  对于位高权重的决策者来说,不展露所好,可免使诱惑出现;不见可唤起欲望之物,可免被贪欲左右,这才是拒绝腐败、确保决策独立性的根本之道。从组织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考虑到个人的自我理性有时战胜不了即时的情感反应,关键在于隔离或限制个人可能受到的各种诱惑。只有强化外部的监督和制衡,才能有效地清除腐败的现象。香港的廉政业绩排在世界前列,其中80%以上的案件靠外部曝光和民众举报。腐败常常是在当事者知觉麻木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初始时自己不以为意,积重难返时更是难以自裁,因此只有借助外力才有可能解决。在涉及工作落实的做事过程中,命令链的上传下达需要遵循逐级指挥、汇报的原则;但在涉及纠偏止损的校正过程中,信息链的快速运转需要遵循越级申诉、监督的原则。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组织上下的纵向无边界、无障碍沟通、整体反应灵。
其他文献
从整体看,当今管理学在发展走向上以科学化为主流。但是,回顾管理思想的历史,可以看出,真正提出某种理论,得到学界的广泛引用,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效应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数理研究做出来的。因此,呼吁管理学研究向人文回归,通过人文研究追溯管理的意义,调整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学作为对文化具有独特且深刻研究的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被引入工商企业管理似是必然。  人类学之于工商企业管理的特殊意义
期刊
“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 · 刘易斯  “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亚当 · 斯密《道德情操论》  中国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历来广为社会诟病,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多次提到收入分配,温家宝也一再表达解
期刊
观察一个人,通常从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入手,尤其对企业家而言,我们总是首先从企业这个角度入手,同时,又因为他们是创业和经营的专业人士,便冠以一个“家”的称谓,给其带上相应的标签;又如职业经理人,我们的观察总是先从职业(专业、以此为业)和经理(经营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再来分析其作为人的角色。这种分析,总将企业家附着于企业,总以企业为重、事业为先做为出发点,从而评定其所有言行皆以此为出发点。  可问题是
期刊
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里,蚂蚁乱作一团,但是片刻之后蚁群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成群结队的蚂蚁向蚊香冲去并喷出蚁酸,运用集体的力量最终扑灭了蚊香,在这次实验中蚂蚁死伤惨重。过了一个月,这位科学家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进了上次实验的那个蚁巢里。面对更大的火情,蚁群并没有慌乱,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迅速传递信息之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大家协同作战,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
期刊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必经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对承担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学习发展管理者或培训管理者而言,五项修炼只是一种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内功心法”,如果用五项修炼直接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往往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  在笔者看来,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五项修炼这一“内环”基
期刊
单个员工和管理者的一对一关系是员工激励方法的核心。管理者每天对员工表示出的信任、尊重和关心能极大地激励员工。让员工发挥最佳水平属于管理的“柔性”方面——包括怎样对待、激励员工并给员工以挑战,使他们做到最好,以及如何给予员工支持、援助和指导,使他们超常发挥。  员工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员工会从工作环境中受到激励或者抑制。一些简单的小事就会带来改变,比如把枯燥单调的工作场所装饰一新,或者偶尔开一个提高
期刊
将人类学的理论引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启发我们用人类学的田野方法,更为认真和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企业管理中的现象,以便更为深入地发掘企业管理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我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加强“企业人类学研究”的倡议,自己在企业咨询实践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用人类学方法研究企业有几个重要的视角,一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二是细微的而不是粗浅的;三是思维与行为联动的而不是脱节的;四
期刊
三国曹魏时的刘劭,写过一本《人物志》专论人材品鉴。该书反映了汉晋之间士人群体自觉的趋势,建立了阴阳五行与人物材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材质、德性、能力品鉴判断的逻辑体系。刘劭以“九征”作为人物品评的理论基础,把五常伦理与九种表征对应起来,以中庸均衡思想统驭人物材质,按照全材与偏材的区分把人物分为十二类,分别论证各类人物的长短得失,指出不同类型人物的适配官职和特长范围。他立足于对人物品鉴中似是而非、
期刊
对于公司老总来说,人类学似乎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对于管理学家来说,人类学似乎同工商管理没有多少直接关联;然而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人类学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但是,成熟不等于没有争论,在人类学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个方向,一个叫做体质人类学,一个叫做文化人类学,这两个方向经常打架。概括起来,体质人类学特别推崇科学,本身也已高度科学化,而文化人类学则推崇人文,没有多少“科学气息”。在著名的斯坦福大学
期刊
雍正四年,在全国曾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即推行养廉银制度。清朝官员实行低俸制,一个知县的年俸不过45两,还包括办公费用在内,而知县要请一个师爷,也得上百两银子。所以,官员的俸禄根本不够。不过,有权就有钱,长期以来,明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税收可以加征火耗,耗羡(火耗的结余)就变成了县太爷的小金库。那些不征税的上级官员眼馋县太爷的额外进项,这些手边有耗羡的官员去办事,又得给上级衙门送红包,称为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