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可以让人载卫星上天,为什么却造不出自己的品牌汽车?造车造卫星孰难孰易?
报纸上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人纷纷撤离中国,北京韩国人扎堆的望京出现大量韩国人退租的消息,好像韩国人要过苦日子了。但北京到处都是的“现代”告诉我,韩国实力依旧很强。
“现代”汽车不仅北京到处都是,而且在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是商业化私家车的发祥地,但“现代”后来居上,风头盖过了美国车和日本车。福特和通用汽车本来就是老大难问题,金融危机之后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的前8个月,两家汽车公司在美的汽车销售量的跌幅都是两位数的百分比。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的汽车销售量降幅也很大,丰田在劫难逃,尼桑更惨。然而“现代”的销售量却不减反增,销售量上升了0.8%。长期以来,美国汽车市场称雄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是日本“三强”:丰田、本田和尼桑。现在有人提出,应当将其改为亚洲三强:丰田、本田和“现代”。
在“现代”等外国竞争厂商步步紧逼,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日子很不好过,连带着这些厂家所在的城市受累。汽车之都底特律曾经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但随着美国汽车业的衰败,已经滑落到第11大城市,而且盗贼蜂起,恶人逍遥法外,每10个命案中,便有7个破不了案。美国有人怪罪汽车工人,说是他们的福利太好,花钱太多,拖垮了汽车制造商。按照这些人的说法,蓝领要过白领的生活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但似乎也不尽然,德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的生活就很不错,现代的工人还闹罢工。韩国工人罢工是作为负面消息被报道的,但这种假设可能是一种误读。或许,正是因为工人过上了好日子,所以他们才安心造出好汽车。而美国汽车公司的老总们却大肆铺张浪费,其薪酬和消费抵得上众多工人兄弟的开销。而且这些高管错招迭出,钱拿的不少,业绩全无。
“现代”不满足其在美国的成就,还要到其他国家去抢占市场。中国和印度是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近来“现代”在中国和印度的汽车销售量分别增加了27%和50%。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一块大肥肉,中国厂商又无力吃下这块肥肉——它们造不出国人喜爱的品牌,那就只好外国厂商合资造车了。韩国的“现代”要来,老牌美国汽车制造商也要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大、小“别克”在中国就卖得不错。福特也不甘落后,抢着到中国来办厂卖车。2009年9月24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要在重庆建造其在华的第三家汽车制造厂,投资4.9亿美元,与中国合作伙伴一同办合资企业。那些“不怀好意”的外国厂商鼓励中国多造车、多卖车——当然是在中国国内出售,其理由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汽车占有量还很低。他们为什么不算一算中国人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汽车道大多修在耕地上)?
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都给自己的外国品牌起了中西结合的名字,在外国品牌前加上中国车厂的名称,让人看了便来气。我纳闷的是,我们可以让人载卫星上天,为什么却造不出自己的品牌汽车?造车造卫星孰难孰易?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欧美的洋人已经在少开车或是不开车了。如果中国仍然是一个自行车的大国,私家车和公用车相对更少,其他国家一定会对中国更为尊敬。大力造车的结果是空气污染,消耗能源,还堵塞交通,殃及子孙后代。我们的汽车公司高管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难道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和后代就没有一点恻隐之心?当我们有一天清醒过来的时候,回过头来还要花力气减少汽车消费。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发展经济真的离不开造汽车,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小汽车,而且是可以卖到其他国家的品牌车。在伟大首都北京打车坐“现代”总是有点心中不爽,尤其是在包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