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听民声”向“服务民生”迈进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你问我答”“一事一帮”式的传统热线新闻报道模式已不能适应媒体发展需求。文章以《荆门晚报》为例,探讨热线新闻转型之路,介绍全媒体指挥中心运行机制,分享新闻热线服务民生的案例。
  关键词 新闻热线;融合转型;社会民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057-02
  2000年10月,荆门晚报在创刊之初即提出“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帮市民所需,解市民所难”16字办报宗旨。打出这样的口号,就是要求报纸倾听民声、为民代言。经过10多年的努力,荆门晚报帮市民办了很多实事,与市民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市民也一度青睐传统新闻热线,一方面是借媒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是表达话语权的有效途径。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市民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优势不再,新闻热线的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都市报如何摆脱“千报一面”,重塑新闻热线的吸引力,将新闻热线打造成报纸融合创新发展的利器,成为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值得每一个报人认真思考。
  1 创新运行机制,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依托
  面对日渐式微的信息发布权,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掘新闻线索、深耕信息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为此,荆门晚报决定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热线运行机制,做实做透每一条线索。
  2016年,荆门晚报进入深层融合发展阶段,不以部门职能而以工作流程构成组织单元,成立了全媒体指挥中心(负责新闻线索的搜集、整理,部门统筹、调度)、全体媒采集中心(负责采写文字、拍摄照片、摄制视频音频等)、全媒体发布中心(负责官方微博、微信、网站、报纸的发布),实行扁平化管理,重塑采编流程,全力打造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的全媒体平台。全媒体指挥中心好似一个虚拟的“中央厨房”,配备有三块大LED显示屏,以供从有线电视、网络论坛等搜集信息,内设值班领导、值班编辑、热线接听员、新媒体人员四个“轴心”。大家各司其职,热线接听员负责接听市民来电,值班编辑负责浏览各大论坛及电视上发布的热门信息,新媒体人员负责网络民意的采集与互动,值班领导则负责统筹调配。
  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用活用好、做实做透?制度保障是前提,于是,创新热线运行机制成为首要任务。
  以往,新闻热线就是一部固定电话,由记者轮流接听。此时的新闻热线无论从专业水准,还是重视程度,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更没有标准化的服务规范,有的热线号码不容易记忆,有的经常占线读者不容易打进来,有的八小时之外无人值守,更有线索的新闻价值被轻判,以至新闻线索“跑冒漏滴”现象严重。2016年以来,荆门晚报设置了专门的热线接聽岗位。根据工作规范,接听员除了上班在岗接听,下班后还要将座机来电呼叫转移到手机上,实现24小时无缝接听。接到热线电话后,接听员会将市民反映的情况进行初步疏理,第一时间发到采编工作QQ群。由值班领导主持采前会,将每一条新闻线索落实到部室、责任到人,并负责策划突发事件的全媒体报道方案,协调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组织实施全媒体现场采集、全方位立体发布。
  由此,媒体的信息触角得以延伸、记者的新闻嗅觉得以提高,为解决新闻线索“跑冒漏滴”的现象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强化用户思维,以服务视角策划报道选题
  过去,媒体人有一种“高高在上,我讲你听”的心态,对读者的服务意识不够,不像商家对待用户那样以对方的需求为导向。时代变迁,媒体也逐渐转变办报理念,用户思维得以强化。如今的民生新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民本取向,服务于民”,即以受众为主体开展传播活动,全方位服务受众。不过,面对大量进入视野的新闻线索,民生新闻并非有闻必录,而是有一定的选题依据。
  当下,荆门晚报民生新闻的选题依据和报道原则是什么?概括讲,就是以公共生活为主,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更多地运用发散思维,将栏目本地化、新闻故事化、资讯服务化。具体讲,就是反映生活新风尚,抨击现实存在的假丑恶,报道婚恋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提供就业、气象、交通等实用资讯,以及民生政策解答等。总而言之,柴米油盐事,及时告知百姓;国家大政策,站在百姓的立场说与百姓听。通过报道,不仅告诉百姓存在什么问题,更告诉百姓怎么解决。
  近年来,荆门晚报可谓将民本取向的新闻报道做得花团锦簇。“双微实验台”针对网上的生活类传言,以记者实验的方式进行求证鉴别,既揭穿谣言,又提供实用生活信息,先后推出了《花露水可燃 但日常使用较安全》《“阿一波”紫菜为塑料所制?》《石灰干燥剂在密封空间遇水可引起爆炸》等;“记者跑腿”在写作体例上,没有按照“本报讯+导语”的消息格式,而是以“××致电”“××回复”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一方面凸显了新闻热线之“热”,另一方面体现了媒体重视读者求助和记者帮办的元素;“网言求真”则是在网络谣言满天飞的大背景下,对接虚拟与现实世界,通过记者的实地调查、客观求证还原事件真相,进而引导舆论,先后推出了《网传“胡集社区主任刘守国违规办低保”,记者求证属实》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爱荆门”专版以及以此为依托开展的公益活动。该专版每周与读者见面,报道了许多暖心活动和爱心人物,已形成“寻缘相亲”“助自强学子圆大学梦”“爱心团年宴”“爱心中转站”等多个媒体公益品牌,充分展现了媒体关爱民生、帮扶群众的社会责任。
  3 深耕信息资源,实现“民声”到“民生”的转变
  新闻热线的开通,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人们惊喜地发现,臭水沟没人管、绿化带被损毁、小区噪音扰民等小投诉、小求助,只要给媒体报料,就会有记者来采访。诚然,倾听民声、替民跑腿,大大提高了媒体的市场影响力,但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是内容琐碎、题材同质化,似乎这些“家长里短”就是热线新闻的全部;二是部分报道浅尝辄止,满足于“一事一帮”,以至热线新闻被诟病为鸡毛蒜皮、鸡零狗碎。   对媒体而言,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根本,是责任。而倾听民声、反映民声,是途径,是措施。与新媒体传播格局下众媒体争相追捧的“大民生”相比,反映市民单一诉求、解决市民生活琐事的“小民生”显然已不能让纸媒刷出存在感,但这些小事又关乎社会公共秩序。鉴于此,荆门晚报从“倾听民声”向“服务民生”迈进,深耕新闻资源,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眼,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提升新闻的厚度和高度。比如在报道小区垃圾问题时,除了讲述现象和成因,更介绍垃圾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呼吁“我爱我家”,看似不起眼的垃圾问题也就成了城市创卫的大话题。此外,灵活运用记者现场体验、链接新闻背景等表现手法,让人读后收到“1+1”的效果。
  退休市民邢瞻青近4年共收集了43节废电池,但不知往哪儿投,于是致电荆门晚报热线求助。对此,记者没有通过“记者跑腿”栏目报道,而是以市民来电为切入点进行策划。先反映市民的困惑,同时链接专业人士谈废电池的危害,为市民普及相关知识。然后报道职能部门的行动——环保部门帮助联系“回收哥”,将废电池回收送往格林美进行无公害处理,并公布了城南新区废弃物回收超市、荆楚理工学院等废电池回收箱的地址及电话。应该说,至此市民的麻烦事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但媒体的报道并没有结束。随后,记者出面联合金城集团开展“废电池换绿植活动”,并组织了“助力生态荆门建设”座谈会,号召广大市民“践行低炭环保生活不旁观”,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
  民生新闻要将民声与社会热点、公共事件有机结合,用更广、更深的视角挖掘素材,采集出信息容量大、生活关联度高、体现大主题的新闻。正所谓“小话题做成大文章”,报道也就有了热度、深度和广度。
  2017年9月,国家网信办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记者没有简单地报道“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等规定,而是将话题“落地”,结合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星球广场警察打死人”“麻城雷集村高压线电死人”等网络谣言以案说法,同时辅以2017年以来,荆门网警查处违法有害信息、处罚违法发布有害信息的网站和网民的情况,让市民对管理规定记忆深刻;9月19日,荆门环城公路东外环通车。记者没有以数百字的现场消息将这一惠民事件草草“打发”,而是对该事件进行专题解读,既有通车仪式当天各方叫好的现场报道,又采取示意图与实景图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五個主要通行路口,图文并茂地告诉市民如何通行东外环,受到读者欢迎。
  由此可见,拓展了报道的外延以后,枯燥的权威发布、严肃的时政新闻也能“软化”成暖心的民生新闻,可读性和服务性都大大增强。
  4 结束语
  从市民身边的琐事挖掘出值得社会关注、大众思考的点,并将政府意志和百姓意愿有机结合,以提高民生新闻的内涵、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这便是民生新闻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聚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公众号推送内容,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成效和传播效果,探究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多媒体已含蓄地呈现出向全媒体迈进的趋势,以办公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例,这台装置上可插接计算机、扩音设备、投影设备等多种样式类别的媒体组件,而全媒体则是在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不再停留于在原有装置基础上组接,而是从本身出发,由外“叠加”式转向融合,这无非是在完成一项“减法”操作,在设备性能上和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却是在做“乘法”,真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
期刊
摘 要 虛拟现实技术是让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和交互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在新闻业的应用近年来愈加引人注意。而笔者认为,它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前景就目前的趋势看来或许不止于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以《丰收的变化》《饥饿的洛杉矶》《流离失所》三部虚拟现实报道作品为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这一报道形式的优点与不足,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方法相对传统,微信等社交媒体正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和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笔者提出高校工作者应利用微信手段的便捷性、微信公众号的公共性和引导性,通过微信手段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预警、干预机制,探索高校未来心理健康工作的“微”对策。  关键词 微信;高校;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029
期刊
摘 要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融媒体时代中,随之而来的变化突出的显现在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变化上。受众的多变和群体化,要求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能有趣的迎合观众,更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越来越明晰,对于其发展前景,也是复杂多变而充满考验的。文章从媒介融合的概念、背景、综艺节目的发展、形式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以网络综艺节目为
期刊
摘 要 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官方微信为例,探究如何切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运用;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025-02  1 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特点及价值  微信公众平台是借助微信软件的一种多媒体平台,主要具有传播及时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以庞大的用户群,对数以亿计的群众产生了影响,房地产行业在寻求与新媒体的结合中,开通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就成为顺势之举,具有传播地产项目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很有效的新型营销方式。  关键词 公众号;营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051-02  “万达·维多利亞湾”公众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微信上直接展示项
期刊
摘 要 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吸引了受众对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让航空科普信息更利于传播。文章通过对“大飞机”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航空科普传播的特点。  关键词 科学传播;内容分析;航空科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6-0027-02  1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微信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
期刊
摘 要 手机“微图书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手机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新媒体形态与常态,并且成为了一种知识传播与文化消费的新途径与新所在。手机阅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消费模式或者称为信息消费模式。因手机阅读而产生的信息(文化)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占比与带动消费的作用愈来愈大。文章即从这种新的信息(文化)消费角度对手机作为“微图书馆”这种新媒体形态与常态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期刊
摘 要 对军事新闻媒体传播以微博为例的重要作用进行探析,首先分析我国军事新闻传播新媒体应用现状,随后对微博在军事媒体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做了主要的分析,其中主要作用包括:扩大军事新闻影响力、加强军事舆论动员能力、第一时间参与,对设置议程权利做到有效把控、及时澄清谣言,引导正确舆论走向。  关键词 军事新闻传播;新媒体;微博;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