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书·王罴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读罢令人感慨、动容。
故事说:“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这则故事是说:有一次皇帝派一名使者到王罴所在地盘检查指导工作,王罴热情接待,请他吃饭。在饭局上,使者拿起薄饼,在未吃之前,把薄饼的边缘处撕去。王罴看见大为不悦,很生气地说:耕种收获,很不容易,去壳蒸煮,费尽辛劳,你这样的吃法应该是不饿。随即让人把所有饭菜撤走,搞了一次“撤宴席”,这让使者脸面通红,十分惭愧。
王罴撤宴,顶的是铺张浪费之风,反对的是奢侈行为,抨击的是不珍惜老百姓血汗的坏事。王罴这种品格、品德、品行,在今天大力倡导领导干部除“四风”中,仍有着现实意义。
从王罴撤宴中我们应感悟一些什么道理呢?
王罴撤宴有着他敢顶上司铺张浪费的风骨。“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盘点古今中外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已成为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王罴正是深懂这个治国执政的道理、规律、定律,才在上司面前以撤宴之举去指责、声讨、反击铺张浪费的行径。同时,从中也可看出王罴节俭、爱国、为民的风骨是多么硬。从纵欲横行的古罗马帝国到苏共的豪奢,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南唐后主到“岂宜重问后庭花”的陈后主,无不演绎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悲歌。眼下,一些领导干部的“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豪华”“晚会的奢华”“办公条件的奢侈”,致使官员人格倒退,意志消弭,精神畸变,政事怠惰,已远远超过那位被王罴撤宴的上司,但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却不敢说、不敢指责、不敢批评、不敢制止,这里缺少的就是王罴那样的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一心为事业的做官风骨。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骄奢淫逸之乐,摧毁了人的精神世界;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人民群众。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铁骨铮铮,浑身是胆。宁做铁打的汉子,不做泥捏的菩萨。顶住浪费之风,一要有正气、二要有胆气、三要有骨气。直言能匡国,风骨不怕魔。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具有敢于反对奢靡、享乐之风的风骨,顶住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做到艰苦朴素,让简单成为一种生活的理念,让简约成为一种工作作风,让简朴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王罴撤宴有着他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简朴为宝,奢侈为祸。奢侈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腐朽思想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一味追求奢侈浮华,只不过是“猪栏的理想”,注定要败亡,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诠释了秦王朝的奢极而亡。“王石斗富”则浓缩了短命两晋的奢靡之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隋宫》可谓是隋炀帝荒淫糜烂生活的写照。南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经济繁盛,但是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预示了南宋的偏安一隅为期不会太长。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始终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锦衣玉食、奢华享受只会让人精神颓废空虚,走向衰亡。许多人都深知奢靡、享受之风存在的长期性、传播性、危害性,但在反对时却态度暧昧、迁就、拖泥带水,缺乏当机立断的勇气。而王罴呢?他看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在饭局上把薄饼边缘撕去扔在地上,当即撤宴,这是多么果断的行为,多么鲜明的态度,多么无畏的勇气,多么不顾情面的谴责。一个奢靡之风盛行的国度,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励精图治的政党,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反奢靡、享乐之风,不能优柔寡断,而要当机立断,该刹就刹,雷厉风行,如秋風扫树叶一般。足寒伤身,民怨伤国。奢靡、享乐之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坚决果断铲除。
王罴撤宴有着他身体力行反对铺张浪费的风范。据史料记载。王罴官至骠骑大将军,是南北朝西魏、北周时期有名的悍将,号称“熊罴”。一次,“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他这样做,谁敢有一掷千金的挥霍,灯红酒绿的奢华,吆五喝六的排场,颐指气使的骄淫,宝马香车的华贵。官风引领民风,民风比照官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奢靡之风到享乐主义,无不证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历史上,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寻欢作乐,昏庸无道,终致商朝灭亡;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后贪图吃喝玩乐,军纪败坏,很快就在内外敌人的夹击下走向崩溃;一度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在占有了中原的繁华之后贪图安逸、迷恋于声色犬马,战斗力丧失殆尽,反而成为无用纨绔的代称。今日,一些党员干部工作平庸化,不愿付出艰苦努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公务攀比化,违反规定比豪华,一切超标搞特殊;权力放纵化,滥用权力胡作非为,千方百计牟私利;生活贵族化,沉湎于花天酒地,陶醉于纸醉金迷。古人曰“奢者狼藉俭者安”。何谓“狼藉”,不仅是指吃得杯盘狼藉,更是指困厄、窘迫,一片溃败失亡之相。诚如马克思所言:“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浪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警示我们:国家的衰败,政权的丧失,都是从最高权位者的奢靡、贪图享乐开始的。革除沉疴痼弊,实现节俭从政,领导干部必须树起标杆,行之以躬,身体力行,作出榜样,才能从根本上刹住铺张浪费这股歪风。
作者:河南省柘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编/彭澜)
故事说:“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这则故事是说:有一次皇帝派一名使者到王罴所在地盘检查指导工作,王罴热情接待,请他吃饭。在饭局上,使者拿起薄饼,在未吃之前,把薄饼的边缘处撕去。王罴看见大为不悦,很生气地说:耕种收获,很不容易,去壳蒸煮,费尽辛劳,你这样的吃法应该是不饿。随即让人把所有饭菜撤走,搞了一次“撤宴席”,这让使者脸面通红,十分惭愧。
王罴撤宴,顶的是铺张浪费之风,反对的是奢侈行为,抨击的是不珍惜老百姓血汗的坏事。王罴这种品格、品德、品行,在今天大力倡导领导干部除“四风”中,仍有着现实意义。
从王罴撤宴中我们应感悟一些什么道理呢?
王罴撤宴有着他敢顶上司铺张浪费的风骨。“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盘点古今中外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已成为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王罴正是深懂这个治国执政的道理、规律、定律,才在上司面前以撤宴之举去指责、声讨、反击铺张浪费的行径。同时,从中也可看出王罴节俭、爱国、为民的风骨是多么硬。从纵欲横行的古罗马帝国到苏共的豪奢,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南唐后主到“岂宜重问后庭花”的陈后主,无不演绎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悲歌。眼下,一些领导干部的“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豪华”“晚会的奢华”“办公条件的奢侈”,致使官员人格倒退,意志消弭,精神畸变,政事怠惰,已远远超过那位被王罴撤宴的上司,但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却不敢说、不敢指责、不敢批评、不敢制止,这里缺少的就是王罴那样的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一心为事业的做官风骨。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骄奢淫逸之乐,摧毁了人的精神世界;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人民群众。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铁骨铮铮,浑身是胆。宁做铁打的汉子,不做泥捏的菩萨。顶住浪费之风,一要有正气、二要有胆气、三要有骨气。直言能匡国,风骨不怕魔。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具有敢于反对奢靡、享乐之风的风骨,顶住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做到艰苦朴素,让简单成为一种生活的理念,让简约成为一种工作作风,让简朴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王罴撤宴有着他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简朴为宝,奢侈为祸。奢侈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腐朽思想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一味追求奢侈浮华,只不过是“猪栏的理想”,注定要败亡,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诠释了秦王朝的奢极而亡。“王石斗富”则浓缩了短命两晋的奢靡之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隋宫》可谓是隋炀帝荒淫糜烂生活的写照。南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经济繁盛,但是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预示了南宋的偏安一隅为期不会太长。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始终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锦衣玉食、奢华享受只会让人精神颓废空虚,走向衰亡。许多人都深知奢靡、享受之风存在的长期性、传播性、危害性,但在反对时却态度暧昧、迁就、拖泥带水,缺乏当机立断的勇气。而王罴呢?他看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在饭局上把薄饼边缘撕去扔在地上,当即撤宴,这是多么果断的行为,多么鲜明的态度,多么无畏的勇气,多么不顾情面的谴责。一个奢靡之风盛行的国度,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励精图治的政党,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反奢靡、享乐之风,不能优柔寡断,而要当机立断,该刹就刹,雷厉风行,如秋風扫树叶一般。足寒伤身,民怨伤国。奢靡、享乐之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坚决果断铲除。
王罴撤宴有着他身体力行反对铺张浪费的风范。据史料记载。王罴官至骠骑大将军,是南北朝西魏、北周时期有名的悍将,号称“熊罴”。一次,“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他这样做,谁敢有一掷千金的挥霍,灯红酒绿的奢华,吆五喝六的排场,颐指气使的骄淫,宝马香车的华贵。官风引领民风,民风比照官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奢靡之风到享乐主义,无不证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历史上,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寻欢作乐,昏庸无道,终致商朝灭亡;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后贪图吃喝玩乐,军纪败坏,很快就在内外敌人的夹击下走向崩溃;一度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在占有了中原的繁华之后贪图安逸、迷恋于声色犬马,战斗力丧失殆尽,反而成为无用纨绔的代称。今日,一些党员干部工作平庸化,不愿付出艰苦努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公务攀比化,违反规定比豪华,一切超标搞特殊;权力放纵化,滥用权力胡作非为,千方百计牟私利;生活贵族化,沉湎于花天酒地,陶醉于纸醉金迷。古人曰“奢者狼藉俭者安”。何谓“狼藉”,不仅是指吃得杯盘狼藉,更是指困厄、窘迫,一片溃败失亡之相。诚如马克思所言:“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浪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警示我们:国家的衰败,政权的丧失,都是从最高权位者的奢靡、贪图享乐开始的。革除沉疴痼弊,实现节俭从政,领导干部必须树起标杆,行之以躬,身体力行,作出榜样,才能从根本上刹住铺张浪费这股歪风。
作者:河南省柘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