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库资金对于一个国家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国库资金发挥着支持一个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由此,国库资金的风险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库资金的风险类别、特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库资金 风险管理 风控机制
在实践中,要保证国库资金不遭受损失或者少遭受损失,需要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以及控制,建立國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尽量准确地认识与评估国库运行中遇到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保障国库资金安全。
一、国库资金风险类别
要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首先要明确国库资金管理面临的风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5类:
1.操作风险。国库工作可以分成三大模块,即操作类、管理类以及研究类。操作类模块包括了国库资金的收缴、分类、分配、退库以及拨付等操作业务,还包括了比如国家债券的发行与兑付业务,以及信息相关系统方面的操作事宜。操作类模块属于国库资金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事项,操作人员业务的不熟练,不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不明确等原因均可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2.管理风险。国库资金管理类风险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组织管理类,制度管理类,内控管理类风以及监督检查类等方面的风险。国库资金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均可从管理风险中找到原因,或者是由于人员与岗位设置不合理问题,或者是由于有关印章、会计凭证、密押密匙管理不规范问题,或者是由于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监管不力所致。因此,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具有基础性意义。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国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的风险,具体涉及了软硬件环境、计算机技术、系统运转维护机制等方面故障而产生的风险。一方面是设备的原因,设备的停止运行会直接导致国库业务的停摆;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的因素,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维护频率、工作机制等均是导致技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4.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主要只是国库资金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差别,严重的扭曲会引发道德风险,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会形成国库资金管理的风险隐患,会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由此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内外勾结以及弄虚作假,窃取国家资金的道德风险。
5.外部风险。以上四类属于国库资金管理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又可称之为外部转嫁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单位或相关单位的违规行为造成的国库资金产生风险形成损失。比如,某些财政部门虚增财政收支,某些商业银行挪用国库资金……等等,都会引发国库资金安全性问题。国库业务与财、税、关、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关联较为紧密,各相关单位配合程度是否默契,制度衔接是否完善,风险管理是否到位以及业务处理是否规范等等是确保国库资金避免风险的基本要求。
二、国库资金风险特点
国库资金风险呈现了资金风险的一般特征,即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以及传递性等特征。除此之外,国库资金风险还具有其特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深远。国库资金是预算资金存在的特殊形式,国库资金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属于宏观性风险,财政资金主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库资金若出现损失,一方面会造成支出项目资金不到位,影响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另一方面,重大工程项目的拖而不绝,又会进一步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2.多发易发。国库资金管理面临以上五类风险,每类风险都是高发性的,尽管各级国库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应对,风险的多发易发性始终不能完全避免,追溯风险发生的源头,堵住风险发生的缺口,从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对于国库管理者而言,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3.成因复杂。市场体制在变化,国库职能也在不断的调整,国库资金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各部门风险均有可能形成国库资金风险;而且由于地域、民情、认知、财政体制差异等原因,均是在衔接阶段诱发风险的因素。
三、国库资金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国库资金风险涉及诸多种类,其成因也复杂多变,为了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营造国库内部控制文化。内部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国库资金的风险管理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一是要注意从内控环境入手。加强对各相关管理层级人员的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对于操作层面进行可执行制度的广泛征求意见与设计,注重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与理论研究者的学识,及时修订与完善各项制度与操作规程。二是提升工作人员风险警惕意识,增强国库资金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设立奖罚机制,切实提升其认知度。三是进行较高层次风险防范业务培训,综合分析国库资金管理风险案例,提高国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推进国库业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机制建设是保障降低错误率的必要手段,国库资金管理需要按照相关工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设计与操作,避免出现人情、风俗等问题的影响,按照国际会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国库资金会计体系的完善,充分研究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点与防范措施,按照业务类别完备操作程序“流程图”,并运用文字进行详细的说明,形成指引说明,要求各业务人员、监督人员熟练掌握其本职业务操作标准。
3.健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国库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必不可少,这需要从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以及现场监管等角度入手,对国库业务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以制度建设、风险提示和重要事项预警为基础,注重对国库资金风险和业务差错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通过国库内部监管系统,审核监督资金流出入的相关信息,随时掌控国库资金各项指标是否触及红线,促进国库业务操作质量的提高;事后监督以电子化监督贯穿于监督全过程,杜绝人情与经验监督,能真实客观评价被监督单位的核算质量,全面揭示其业务风险状况;现场监管作为补充监督手段,通过不定期的现场检查,查找风险隐患,并对无法实施远程监督的事项进行补充性监督,督促被查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
4.建立健全外部监管。国库资金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外部管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对其的监管,国库外部存在着众多关联方,如各征收机关、代理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纳税单位和个人、直接支付资金的受益人等。各级国库一是要加大对国库办理预算收支的监督管理。重点发挥柜面监督的作用,做好国库业务处理的事前审核,各类凭证要素齐全,各类收、支、退等业务要有相关凭证,以及相关审批程序。二是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研究非现场监督检查相关措施。可以考虑不定期抽检,人员约谈检查等,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多角度多视角监管,规范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规程。
5.畅通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信息共享能够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的发生频率,这需要各部门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对内,人民银行内设部门比如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支付结算、纪检、内审等,应形成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合作处置相关风险;对外,建立与同级人大、审计、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磋商机制,促进国库资金流动中各个参与者的信息沟通,形成全面监管体系,确保国库资金风险发生时,各相关部门整体快速联动,快速有效地降低甚至消除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库处课题组:《电子化环境下的国库内部控制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
[2]魏潇.山东省国库资金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万晓宇.地方国库开展现金管理运作模式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4]刘莉.云南省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和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
关键词:国库资金 风险管理 风控机制
在实践中,要保证国库资金不遭受损失或者少遭受损失,需要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以及控制,建立國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尽量准确地认识与评估国库运行中遇到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保障国库资金安全。
一、国库资金风险类别
要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首先要明确国库资金管理面临的风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5类:
1.操作风险。国库工作可以分成三大模块,即操作类、管理类以及研究类。操作类模块包括了国库资金的收缴、分类、分配、退库以及拨付等操作业务,还包括了比如国家债券的发行与兑付业务,以及信息相关系统方面的操作事宜。操作类模块属于国库资金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事项,操作人员业务的不熟练,不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不明确等原因均可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2.管理风险。国库资金管理类风险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组织管理类,制度管理类,内控管理类风以及监督检查类等方面的风险。国库资金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均可从管理风险中找到原因,或者是由于人员与岗位设置不合理问题,或者是由于有关印章、会计凭证、密押密匙管理不规范问题,或者是由于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监管不力所致。因此,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具有基础性意义。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国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的风险,具体涉及了软硬件环境、计算机技术、系统运转维护机制等方面故障而产生的风险。一方面是设备的原因,设备的停止运行会直接导致国库业务的停摆;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的因素,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维护频率、工作机制等均是导致技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4.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主要只是国库资金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差别,严重的扭曲会引发道德风险,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会形成国库资金管理的风险隐患,会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由此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内外勾结以及弄虚作假,窃取国家资金的道德风险。
5.外部风险。以上四类属于国库资金管理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又可称之为外部转嫁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单位或相关单位的违规行为造成的国库资金产生风险形成损失。比如,某些财政部门虚增财政收支,某些商业银行挪用国库资金……等等,都会引发国库资金安全性问题。国库业务与财、税、关、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关联较为紧密,各相关单位配合程度是否默契,制度衔接是否完善,风险管理是否到位以及业务处理是否规范等等是确保国库资金避免风险的基本要求。
二、国库资金风险特点
国库资金风险呈现了资金风险的一般特征,即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以及传递性等特征。除此之外,国库资金风险还具有其特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深远。国库资金是预算资金存在的特殊形式,国库资金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属于宏观性风险,财政资金主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库资金若出现损失,一方面会造成支出项目资金不到位,影响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另一方面,重大工程项目的拖而不绝,又会进一步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2.多发易发。国库资金管理面临以上五类风险,每类风险都是高发性的,尽管各级国库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应对,风险的多发易发性始终不能完全避免,追溯风险发生的源头,堵住风险发生的缺口,从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对于国库管理者而言,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3.成因复杂。市场体制在变化,国库职能也在不断的调整,国库资金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各部门风险均有可能形成国库资金风险;而且由于地域、民情、认知、财政体制差异等原因,均是在衔接阶段诱发风险的因素。
三、国库资金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国库资金风险涉及诸多种类,其成因也复杂多变,为了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营造国库内部控制文化。内部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国库资金的风险管理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一是要注意从内控环境入手。加强对各相关管理层级人员的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对于操作层面进行可执行制度的广泛征求意见与设计,注重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与理论研究者的学识,及时修订与完善各项制度与操作规程。二是提升工作人员风险警惕意识,增强国库资金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设立奖罚机制,切实提升其认知度。三是进行较高层次风险防范业务培训,综合分析国库资金管理风险案例,提高国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推进国库业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机制建设是保障降低错误率的必要手段,国库资金管理需要按照相关工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设计与操作,避免出现人情、风俗等问题的影响,按照国际会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国库资金会计体系的完善,充分研究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点与防范措施,按照业务类别完备操作程序“流程图”,并运用文字进行详细的说明,形成指引说明,要求各业务人员、监督人员熟练掌握其本职业务操作标准。
3.健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国库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必不可少,这需要从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以及现场监管等角度入手,对国库业务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以制度建设、风险提示和重要事项预警为基础,注重对国库资金风险和业务差错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通过国库内部监管系统,审核监督资金流出入的相关信息,随时掌控国库资金各项指标是否触及红线,促进国库业务操作质量的提高;事后监督以电子化监督贯穿于监督全过程,杜绝人情与经验监督,能真实客观评价被监督单位的核算质量,全面揭示其业务风险状况;现场监管作为补充监督手段,通过不定期的现场检查,查找风险隐患,并对无法实施远程监督的事项进行补充性监督,督促被查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
4.建立健全外部监管。国库资金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外部管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对其的监管,国库外部存在着众多关联方,如各征收机关、代理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纳税单位和个人、直接支付资金的受益人等。各级国库一是要加大对国库办理预算收支的监督管理。重点发挥柜面监督的作用,做好国库业务处理的事前审核,各类凭证要素齐全,各类收、支、退等业务要有相关凭证,以及相关审批程序。二是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研究非现场监督检查相关措施。可以考虑不定期抽检,人员约谈检查等,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多角度多视角监管,规范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规程。
5.畅通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信息共享能够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的发生频率,这需要各部门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对内,人民银行内设部门比如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支付结算、纪检、内审等,应形成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合作处置相关风险;对外,建立与同级人大、审计、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磋商机制,促进国库资金流动中各个参与者的信息沟通,形成全面监管体系,确保国库资金风险发生时,各相关部门整体快速联动,快速有效地降低甚至消除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库处课题组:《电子化环境下的国库内部控制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
[2]魏潇.山东省国库资金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万晓宇.地方国库开展现金管理运作模式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4]刘莉.云南省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和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