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震慑缓刑及其移植探讨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是在监狱服刑和缓刑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两厢融合的产物。笔者回顾美国震慑缓刑的发展历史,以俄亥俄州震慑缓刑为研究蓝本,发现震慑缓刑以刑罚威慑和改造回归社会为出发点,具有显著优点。据此,根据我国刑事执行实际,笔者认为移植该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从震慑缓刑的政策考虑、适用对象、监禁时长及未成年人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在引进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震慑缓刑 混合模式 移植
  在运用刑罚治理犯罪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无论是对刑罚设置的重构还是刑罚执行措施的改革,都贯穿着立法者对既有规定的选择、扬弃、妥协与修正。震慑缓刑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融合的产物。
  震慑缓刑(shock probation)又称休克缓刑,不同语境下因侧重点不同还有使用休克监禁(shock incarceration)、间歇拘禁(intermittent confinement)、间歇型监禁(intermittent imprisonment)等。震慑缓刑从本质上是一种中间制裁(intermediate sanction)又称为中间刑罚(intermediate punishment),它是指介于传统的社区矫正和监禁刑之间的制裁形式。
  一、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概述
  (一)美国震慑缓刑的历史
  美国震慑缓刑本质上是实刑与虚刑结合的混合服刑模式。19世纪人们逐渐摆脱对监禁刑的盲目崇拜,意识到其弊端,开始探索将监禁刑和非监禁措施结合的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的一个代表是19世纪欧洲各国的保护性监视制度(protective supervision)。保护性监视制度旨在通过短期的羁押更好的评估罪犯的需求,以便辅以矫正改造和教育措施。瑞典刑罚典(Chapter 28:3 of the Penal Code)规定了保护性监视制度(protective supervision or skyddstillsyns),在缓刑前,先行羁押一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下。德国也有类似规定,羁押时间最长为三个月(European Committee on Crime Problems 1966:34)。
  混合模式第二种代表是美国的分期服刑制度。20世纪20年,加利福尼亚洲立法机构通过一项法令,将在监狱中羁押作为缓刑的条件,服刑地点为地方监狱。这样既能通过监禁生活让罪犯体会刑罚的痛苦,同时在本社区内矫正又不至于脱离社会。
  在美国分期服刑模式的影响下,将监禁刑和缓刑结合适用的形式逐步在美国得到发展,美国震慑缓刑初具雏形。1965年,俄亥俄州议会通过法令(Ohio Revised Code 2947.06.1),震慑缓刑以正式的法律形式登上历史舞台。
  (二)俄亥俄州震慑缓刑的运行
  俄亥俄州的震慑缓刑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监禁阶段。罪犯在地方监狱进行改造。这一阶段与一般有期徒刑监禁没有差别。只是监禁刑的执行地在地方监狱,而不在州监狱或联邦监狱。第二阶段,是缓刑阶段。根据犯罪人本人或律师申请或者法院直接决定,中止监禁刑,进行社区矫正。
  在适用对象上,美国各州有一定差异,但是一般都规定了震慑缓刑适用于初犯,排除累犯和重罪的适用。
  在程序方面,震慑缓刑必须经过司法程序,地方缓刑执行初关无权决定。俄亥俄州的震慑缓刑判决是一种司法再裁量。当行为人因为犯罪入监后,其本人、辩护人或者法院直接提起震慑缓刑动议。法庭基于原案定罪量刑情节,结合震慑效果,决定是否适用震慑缓刑。
  (三)震慑缓刑设置的出发点
  震慑缓开帔认为是针对累犯的灵丹妙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震慑作用,使犯罪的人感受到被隔绝的监狱生活的痛苦,从心理上畏惧监狱生活;第二,改造作用,使犯罪的人处于监狱管理下,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其需求,改造罪犯;第三,避免了监禁刑的弊端。与监禁刑相比,震慑缓刑只羁押必要的时间,避免了交叉感染;第四,震慑缓刑节约了监狱资源。
  震慑缓刑制度背后的理论出发点有二,——是刑罚的威慑,二是回归社会。从威慑角度,震慑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威慑,通过监禁的震慑避免罪犯在未来再犯罪。从回归社会角度,短期的监狱生活(例如在俄亥俄州90到130天)不会对犯罪分子原有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不阻碍其回归社会。震慑缓刑制度既融合了惩治犯罪的正当性基础又体现了回归社会的制度考量。
  二、我国引入震慑缓刑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震慑缓刑弥补了缓刑的不足
  我国的缓刑属于刑罚的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这容易导致缓刑犯质疑刑罚威慑作用而再次越轨。实证研究表明缓刑在预防再犯罪方面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考察指标概括、模糊,其矫正作用也大打折扣,其弊端日益受到各方诟病。
  与缓刑制度相比震慑缓刑增强了威慑,在矫正和累犯预防方面作用显著。短期的监禁刑让犯罪的人体会到刑罚的痛苦,敦促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趋利避害,作出合法的理性选择。弥补了缓刑矫正效果的绵软。
  (二)震慑缓刑避免了监禁刑的弊端
  监禁刑是对人自由的剥夺,将犯了罪的人禁锢在监狱中进行统一管理。监禁刑体现了刑罚的报应和矫正功能。但监禁刑所带了的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很好的例证。1971美国斯坦福大学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模拟监狱实验,他挑选人格和心理健全的被试者分为“犯人组”和“看守组”,使其体验监狱生活。实验结果令人痛心,原本情绪稳定的假象“犯人”逐渐出现依赖、软弱、狂躁,易怒等心理问题。斯坦福试验使人们意识到,作为矫正犯罪的场所,监狱本身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震慑缓刑中的监禁生活重在教育和矫正,监禁是矫正的手段而非惩罚,所以震慑缓刑的监禁时间远短于一般的监禁刑。这有效规避了监狱生活的弊端,避免了在押罪犯间的交叉感染。   (三)我国的假释制度不是变相的震慑缓刑
  从形式上看,假释和震慑缓刑都包含监内执行和监外考验两个部分,但假释是对在押犯罪的提前释放,因而有学者认为假释是一种优惠政策。而震慑缓刑的本质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辅助特殊预防的执行措施或策略。两者在制度设计上有本质区别。
  假释前的监禁阶段是刑罚的执行,其监禁的目的是实现刑罚的报应和改造作用。而震慑缓刑的监禁是为了实现震慑的目的,即体现刑罚的威慑作用;假释主要依据服刑期间的表现,来判断是否已达到原判刑罚所期待的效果而作为奖励提前释放。震慑缓刑则是原判法院结合原案情形和震慑情况,作出的刑罚再裁量。因而两者不能两厢替代,有必要引进震慑缓刑制度。
  三、构建我国的震慑缓刑制度
  (一)震慑缓刑应作为替代措施,体现非监禁化
  震慑缓刑应当作为监狱执行的替代措施,而不能作为缓刑的补充措施。震慑缓刑的基本出发点是非监禁化,即给有期徒刑“减负”。对于不符合缓刑条件的轻罪,极短的监禁足以达到抑制犯罪的效果,或者通过极短的监禁后,社区矫正的功效能够发挥,则对其适用震慑缓刑。
  震慑缓刑不能成为缓刑的“附加”。若裁判者受重刑主义思想影响,肆意添加“监禁”这一附加条件,使监禁被过分滥用,甚至成为缓刑的必经阶段,这样非但震慑的效果无法有效发挥,还会沦为任意司法的工具。
  (二)严格限制震慑缓刑的监禁时间
  震慑缓刑设计的初衷是为实现特别预防,因而监禁的时间应当与其威慑效果相当。美国俄亥俄州震慑缓刑监禁时间是90-130天,但是这个时间受到实证研究的质疑。维托1978年对1508名在1975年被释放的俄亥俄州罪犯进行研究。维托将这些罪犯分子按羁押时间分成三组:(1)1-30天;(2)31-130天;(3)超过130天。并统计这些人的再犯律。研究结论显示,监禁时间低于30天的人,再犯率最低。
  笔者建议如构建我国的震慑缓刑,羁押时间不宜过长,一艘情况下短于30天,延长至多不能超过60天。应当明确监禁是震慑的手段,社区矫正是改造罪犯的重点,不能本末倒置,企图通过监禁完全达到矫正犯罪的作用。监禁时间应被严格限制,与拘役、有期徒刑等矫正犯罪的自由刑应区别。
  (三)震慑缓刑适用对象应有所区分
  震慑缓刑在适用对象上应有所区分。首先,排除激情犯的适用。震慑缓刑预防再犯、震慑罪犯的理论前提是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即是犯罪分子在衡量犯罪成本与收益后,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选择。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期望通过监狱生活的体验,使犯罪分子对监禁、对刑罚产生畏惧,给犯罪的天平上增加犯罪成本的筹码。对于激情犯罪人(criminal by passion),龙勃罗梭认为“他们的犯罪行为基本上都是在激情作用下发生的暴力行为。”从犯罪人学角度,激情犯实施犯罪时往往内心缺少犯罪衡量的天平。其犯罪行为是在外界刺激下的非理性选择。对激情犯企图通过监禁的震慑而使其作出不犯罪的理性选择恐会收效甚微。因此笔者主张排除激情犯的震慑缓刑适用。
  其次,排除累犯的适用。对于累犯,通过前罪的审判、刑罚等都不足以威慑罪犯,防止再犯,而希冀通过短期监禁发挥威慑,更是希望渺茫。因此,应排除累犯的震慑缓刑的适用,对累犯应通过实刑的执行,来教育和矫正犯罪。
  此外,应鼓励震慑缓刑在经济犯罪上的适用,经济犯罪往往存在着经济利益的与刑罚的平衡博弈。同样的,震慑缓刑的震慑作用有助于引导其平衡犯罪的天平,作出合法的理性选择。
  (四)未成年人震慑缓刑推广及注意
  对于未成年人,是非观还未明确,学习能力较强。无论少管所的设计如何精湛,设施如何优厚都不可抹去其监禁本质,从而使未成年人的内心蒙尘。少管所给未成年人贴上服刑的标签,造成污名化效应对未成年矫正和教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鼓励震慑缓刑制度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推广。
  未成年人震慑缓刑的应具有特殊性。第一,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强,环境适应周期短,因而第一阶段的羁押时间应短于成年人。羁押时间一般为15天,至长不能超过30天。
  第二,羁押阶段的执行场所不能是成年犯监狱。有观点认为,可以让未成年人在成年犯监通过看到成年犯的遭遇,引以为戒。笔者认为区分监禁一方面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的监社、监狱等的优惠措施得以顺利推行。因此,即使震慑缓刑监禁只是极短的时间,仍应将成年犯与少年犯分开羁押。此外,少年犯的羁押场所可以探索美国“集中营(boot camp)”,通过类似新兵训练的方式进行矫治。
其他文献
7月12日,2017年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增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毕节市黔西县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部分,上午观摩了黔西县文峰七小和锦星一小乡村少年宫,下午召开了推进会,进行了交流和培训。  2011年起,贵州省在中央和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投入资金37878万元(中央22548万元、省15330万元),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331所(中央711所,省620所),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了课外活动场所,有力推
土豆,学名马铃薯,英文名potato,中国东北称土豆,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贵州、云南一带称洋芋,山东叫地蛋,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叫地瓜,广西叫番鬼慈薯,广东叫薯仔,闽东地区则称番仔薯。在国外,法国人称其为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意大利人叫地豆,俄国人叫荷兰薯,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  拥有这么多别名的土豆,近日着实火了一把——农业部提出要在全国推行土豆主粮化战略,使其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
这里是一片文明悠久的土地,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春秋时期的黔中故地,云雾缭绕的梵净山见证着它的辉煌与过去;这里“地接川楚,位遏三湘”,自古便是交通要塞“黔东门户”……这里是松桃,一个仿若世外桃源的福地。  近年来,松桃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铜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松桃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松桃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贵州省首批10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那是啥?”10岁的女儿吉妮站在我后面问。我刚刚打开一封信,上面粗糙地打印着一行字:“电话唤醒服务,每次2.50美元。”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旁边还画了一个手拨式电话机,和我的姑祖母萨拉40年前用过的电话一模一样。  “那封信好笑吗?”吉妮问我。  “也不是那么好笑,”我承认,“只是这样的电话唤醒广告太过时了。”  她皱起了眉头。“电话唤醒是什么?”她问。我向她解释,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人们有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日趋繁荣,但由于诚信制度、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成了阻碍证券市场健康成长的一大毒瘤。本文针对注册会计师、律师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中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定性问题展开论述,以求对理论和实务有所裨益。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律师;虚假陈述;责任性质    上证所于2008年4月1日公告,就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不服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所提出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做科学普及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12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儿童科普公益项目——“伊利未来公园”。该项目旨在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理念和知识,为农村、城市和来自全球的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加多元、公平的教育平台,最大化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起点公平,让更多孩子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健康快乐成长。项目整合了国内外优势资源组成专家团队(包
男女说话不一样  春节,电影院您进去过吗?  如果您进过电影院,那么您是与谁去的?  与父母?与丈夫或妻子?夫妻二人与孩子?与朋友?与恋人?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比较爱说话的是哪一类人?  对,一定是热恋中的情侣;且彼此身体相倚、十指相扣。  那些夫妻呢?大多数是正襟危坐,而且目不斜视……而且对于那些今天相互依偎而坐的情侣们,这些已经走在婚姻中的夫妻们一定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英国设计师最新研制一款耳机,与一个太阳能充电器整合设计在一起,内置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便于全天任何时间对手机进行充电,同时,它具有高音质效果。  OnBeat耳机具有柔韧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从太阳获取能量,分别存储在两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中。当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与耳机建立连接,存储的太阳能便可用于充电。这款新颖的耳机是由英国格拉斯哥市音频工程师安德鲁·安德森设计的。安德森在现有耳机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柔
有许多人在减肥过程中,常常面临着食物选择的困境——希望吃的食物不会让自己发胖,又能有饱足感。那么,什么是饱足感呢?  所谓饱足感,就是虽然没有吃很多的东西,但是感觉不到饿,还有饱的感觉。简单的说,食欲就是吃的欲望,而饱足感指的是吃饱的感觉。  谁诱惑着你的食欲?  自1953年以来,生理学上都是采用血糖浓度的衡定来解释动物体内如何自我调节饥饿和饱足的。事实上,血糖浓度上升只能在短时间内影响饱足感的
“土地”吐生万物者也。不论是青松翠柏,还是绿草红花,都是土壤孕育的绚烂生命。从高山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土壤在地球上随处可见。它们是由地球表层岩石矿物在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变成松散碎屑物而形成的,这个过程被称为风化成土过程。  风化成土过程强烈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湿热的南方雨林到干冷的北方草原,从陡峭嶙峋的山巅到幽深绵长的河谷,到处都可见它的影子。  遥望夜空,人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