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典”与“辞典”的问答
——谈“词”与“辞”
问:为什么同是语言文字类工具书,有的叫“词典”,有的称“辞典”?
答:从本质上说,两类辞书没有什么不同,如“辞源”“辞海”你叫它“词源”“词海”也未尝不可,因为在文辞、语句义上,“词、辞”用法是相通的。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词典”指的是:收集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注音、释义,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辞典”指的是:收集专科或百科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给予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问:这种区分与“词、辞”的字义有关吗?
答:当然有一些关系。从字源上说,“词”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之义,本义指言词、词句,引申指文辞;“辞”也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辨析刑狱之义,本义指讼辞、口供,引申指言辞、文辞,又引申为推托、辞退、告别等义。
“词”在古代特指虚词,现指语言中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但在较古时代多作“辞”,汉代以后渐以“词”代“辞”。文言文中有些要用“辞”的,现代白话文中多用“词”,如“词章、词典、悼词、致词”等,至于“辞令、辞书、卜辞、修辞、隐约其辞、振振有辞”等仍要用“辞”。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表示“言词”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多用“词”而少用“辞”。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表示文词语句的,用“词”更合适?
答:是这样。理由是:①与“词”的本义相符;②与语言运用的实际相符;③符合简省原则——“辞”比“词”笔画多6画。需要指出的是,“词”“辞”的其他义项,都有各自特定意义,不能相互替换,比如“辞别、楚辞”不能写作“词别、楚词”;“唐诗宋词”也不能写作“唐诗宋辞”。
该“蹬”不“登”
——谈“登”与“蹬”
手头有几个将“蹬”误用作“登”的例子:
①山东单县莱河镇刘饭棚村农民孟昭良,脚登三轮,跋山涉水。[《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11.30]
②中国内蒙古杂技团演员表演的《双人登技》《双层幌板》。[《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05.28]
③他要像登自行车那样让它前进。(《环球时报》2001.04.24)
④有的人明确表示:“上街登三轮,抹不下面子。”(《人民日报》2002.09.13)
以上各例中的“登”都应该写作“蹬”,这是因为:
“登”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升阶进献神祇之意。本义指进献,泛指升高(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蹬”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有4个义项:①踩、踏。②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③穿(鞋)。④抛弃,决裂。可见,“登”与“蹬”都是腿脚动作,都可以用在由低向高移动的行为中。它们的不同在于:“蹬”多用于强调腿和脚的动作,并跟腿脚或腿脚直接接触到的实体事物相关联,如:蹬三轮车、蹬腿、蹬技、蹬了他一脚等;“登”也有腿和脚的动作,但强调的是位置的移动,而且使用对象一般跟方位或处所有关,如登高、登临、登上顶峰、一步登天、登台亮相等。总之,“蹬”跟腿脚的用力有关,是从上向上用力,“登”跟人的行进方向有关,是通过腿脚的用力使人由下向上运动。单用或作为语素构词时,需要注意二者的选择。
——谈“词”与“辞”
问:为什么同是语言文字类工具书,有的叫“词典”,有的称“辞典”?
答:从本质上说,两类辞书没有什么不同,如“辞源”“辞海”你叫它“词源”“词海”也未尝不可,因为在文辞、语句义上,“词、辞”用法是相通的。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词典”指的是:收集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注音、释义,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辞典”指的是:收集专科或百科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给予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问:这种区分与“词、辞”的字义有关吗?
答:当然有一些关系。从字源上说,“词”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之义,本义指言词、词句,引申指文辞;“辞”也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辨析刑狱之义,本义指讼辞、口供,引申指言辞、文辞,又引申为推托、辞退、告别等义。
“词”在古代特指虚词,现指语言中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但在较古时代多作“辞”,汉代以后渐以“词”代“辞”。文言文中有些要用“辞”的,现代白话文中多用“词”,如“词章、词典、悼词、致词”等,至于“辞令、辞书、卜辞、修辞、隐约其辞、振振有辞”等仍要用“辞”。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表示“言词”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多用“词”而少用“辞”。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表示文词语句的,用“词”更合适?
答:是这样。理由是:①与“词”的本义相符;②与语言运用的实际相符;③符合简省原则——“辞”比“词”笔画多6画。需要指出的是,“词”“辞”的其他义项,都有各自特定意义,不能相互替换,比如“辞别、楚辞”不能写作“词别、楚词”;“唐诗宋词”也不能写作“唐诗宋辞”。
该“蹬”不“登”
——谈“登”与“蹬”
手头有几个将“蹬”误用作“登”的例子:
①山东单县莱河镇刘饭棚村农民孟昭良,脚登三轮,跋山涉水。[《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11.30]
②中国内蒙古杂技团演员表演的《双人登技》《双层幌板》。[《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05.28]
③他要像登自行车那样让它前进。(《环球时报》2001.04.24)
④有的人明确表示:“上街登三轮,抹不下面子。”(《人民日报》2002.09.13)
以上各例中的“登”都应该写作“蹬”,这是因为:
“登”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升阶进献神祇之意。本义指进献,泛指升高(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蹬”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有4个义项:①踩、踏。②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③穿(鞋)。④抛弃,决裂。可见,“登”与“蹬”都是腿脚动作,都可以用在由低向高移动的行为中。它们的不同在于:“蹬”多用于强调腿和脚的动作,并跟腿脚或腿脚直接接触到的实体事物相关联,如:蹬三轮车、蹬腿、蹬技、蹬了他一脚等;“登”也有腿和脚的动作,但强调的是位置的移动,而且使用对象一般跟方位或处所有关,如登高、登临、登上顶峰、一步登天、登台亮相等。总之,“蹬”跟腿脚的用力有关,是从上向上用力,“登”跟人的行进方向有关,是通过腿脚的用力使人由下向上运动。单用或作为语素构词时,需要注意二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