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邵念方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与肝、脾、肾相关,其分别从肝肾亏损、脾肾阳虚、肾阳虚、肾精不足、气滞血瘀五个证型进行治疗,多采用滋补肝肾,补脾益肾,温补肾阳,滋補肾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辨证施治。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74-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常出现身体疼痛、骨折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长。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学会预测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2025年将达到1.51亿人(占9.9% )[2]。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西药的应用引发许多争议,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对疾病的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邵念方教授一直从事着老年病的治疗工作,运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对其描述据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与古籍的“骨痿、骨枯、骨痹”等相似。早在《内经》中就有对骨痿、骨痹病因病机的相关描述,“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所谓骨痹乃肾脂枯不长,骨痿则是骨枯而髓减。”《金匮要略》从五行的角度论述骨枯发病为:“味酸则伤筋,筋伤……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千金要方》中与记载其与肾脏的关系:“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邵念方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筋,主藏血,肝血充足,得以涵养肝及筋目,滋养骨骼。《素问·五藏生成》中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原料,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机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脾主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径至),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肾主藏精,在体合骨,《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骨的生长有赖于骨髓的充盈。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以滋养,若肾精亏乏,则易出现骨质疏松。
2中医辨证论治
邵念方教授主张从调理肝脾,补益脾肾入手,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尤其重视补肾,在临床中多用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之品。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辨证中,邵念方教授根据老年人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肝肾亏损、脾肾阳虚、肾阳虚、肾精不足、气滞血瘀五个证型,分别采用滋补肝肾,补脾益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辨证施治。具体如下。
2.1肝肾亏损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无力,常伴有下肢抽筋,形体消瘦,胁痛,健忘,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久病体虚,阴液不足;或情志内伤,伤阴劫液;或因温病热久,津液被劫所致骨失所养。治疗中常用滋补肝肾之法,方用虎潜丸加减化裁。常用药物有川牛膝补筋骨,利关节;龟板、知母、熟地、黄柏填补肾精,滋肝补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鹿角胶、枸杞子滋阴补肾;补骨脂、狗脊补肾壮骨。
2.2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神疲肢倦,腰膝酸软,腰膝、下腹冷痛,甚则弯腰驼背,畏寒肢凉,纳少腹胀,面色萎黄或面色白光白,久泻久痢,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为肾阳受损不能温煦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寒内生,温化无权,而致腰膝酸痛,冷痛不能活动。治疗中常用温补脾肾之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补益脾胃;黄芪、当归益气养血;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淫羊藿、锁阳温补肾阳。
2.3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甚则驼背弯腰,不能屈伸,精神萎靡,或久泄不止,或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素体阳虚,年老体弱,久病体弱,或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肾阳,肾阳亏虚,温煦失职,骨使其所养而致冷痛。治疗中常用温补肾阳之法,方用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强筋健骨;熟地、山药、枸杞子以滋阴,以求于阴中求阳,防止温补太过而劫阴。
2.4肾精不足证临床表现为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衰,健忘失眠,神情呆滞,舌淡、脉弱。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久病劳损,耗上肾精,无以充养脑髓、筋骨,精亏则骨失充养,而致两足痿软,行动迟缓。治疗中常用补益肾精之法,方用左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龟板滋补肾阳,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形之品,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阿胶、酸枣仁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2.5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固定,疼痛拒按,筋肉挛缩,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为阴寒凝滞、湿邪阻滞,外伤阻络等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通,故骨节疼痛而拒按。治疗中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川芎、香附行气活血,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地龙舒筋活络;秦艽、羌活祛风除湿。
3小结
骨质疏松症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常用激素疗法、补钙治疗等方法,常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中医药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尤其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治疗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作用。邵念方教授在临床中常用骨密度测定等方法筛查早期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方法在其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文治,冯文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0,8:1093-1095.
[2]丁桂芝,刘忠厚,周勇.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志,1997,3(2):81-84.
(收稿日期:2015.01.22)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74-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常出现身体疼痛、骨折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长。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学会预测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2025年将达到1.51亿人(占9.9% )[2]。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西药的应用引发许多争议,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对疾病的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邵念方教授一直从事着老年病的治疗工作,运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对其描述据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与古籍的“骨痿、骨枯、骨痹”等相似。早在《内经》中就有对骨痿、骨痹病因病机的相关描述,“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所谓骨痹乃肾脂枯不长,骨痿则是骨枯而髓减。”《金匮要略》从五行的角度论述骨枯发病为:“味酸则伤筋,筋伤……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千金要方》中与记载其与肾脏的关系:“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邵念方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筋,主藏血,肝血充足,得以涵养肝及筋目,滋养骨骼。《素问·五藏生成》中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原料,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机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脾主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径至),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肾主藏精,在体合骨,《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骨的生长有赖于骨髓的充盈。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以滋养,若肾精亏乏,则易出现骨质疏松。
2中医辨证论治
邵念方教授主张从调理肝脾,补益脾肾入手,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尤其重视补肾,在临床中多用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之品。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辨证中,邵念方教授根据老年人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肝肾亏损、脾肾阳虚、肾阳虚、肾精不足、气滞血瘀五个证型,分别采用滋补肝肾,补脾益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辨证施治。具体如下。
2.1肝肾亏损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无力,常伴有下肢抽筋,形体消瘦,胁痛,健忘,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久病体虚,阴液不足;或情志内伤,伤阴劫液;或因温病热久,津液被劫所致骨失所养。治疗中常用滋补肝肾之法,方用虎潜丸加减化裁。常用药物有川牛膝补筋骨,利关节;龟板、知母、熟地、黄柏填补肾精,滋肝补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鹿角胶、枸杞子滋阴补肾;补骨脂、狗脊补肾壮骨。
2.2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神疲肢倦,腰膝酸软,腰膝、下腹冷痛,甚则弯腰驼背,畏寒肢凉,纳少腹胀,面色萎黄或面色白光白,久泻久痢,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为肾阳受损不能温煦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寒内生,温化无权,而致腰膝酸痛,冷痛不能活动。治疗中常用温补脾肾之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补益脾胃;黄芪、当归益气养血;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淫羊藿、锁阳温补肾阳。
2.3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甚则驼背弯腰,不能屈伸,精神萎靡,或久泄不止,或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素体阳虚,年老体弱,久病体弱,或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肾阳,肾阳亏虚,温煦失职,骨使其所养而致冷痛。治疗中常用温补肾阳之法,方用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强筋健骨;熟地、山药、枸杞子以滋阴,以求于阴中求阳,防止温补太过而劫阴。
2.4肾精不足证临床表现为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衰,健忘失眠,神情呆滞,舌淡、脉弱。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因久病劳损,耗上肾精,无以充养脑髓、筋骨,精亏则骨失充养,而致两足痿软,行动迟缓。治疗中常用补益肾精之法,方用左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龟板滋补肾阳,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形之品,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阿胶、酸枣仁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2.5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固定,疼痛拒按,筋肉挛缩,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邵念方教授认为其多为阴寒凝滞、湿邪阻滞,外伤阻络等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通,故骨节疼痛而拒按。治疗中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川芎、香附行气活血,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地龙舒筋活络;秦艽、羌活祛风除湿。
3小结
骨质疏松症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常用激素疗法、补钙治疗等方法,常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中医药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尤其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治疗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作用。邵念方教授在临床中常用骨密度测定等方法筛查早期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方法在其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文治,冯文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0,8:1093-1095.
[2]丁桂芝,刘忠厚,周勇.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志,1997,3(2):81-84.
(收稿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