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私底下听到不少教师这般调侃,作文课是他最最舒服的时候,批改是他最苦的时候。所谓舒服指的是作文课教师无所事事,坐等学生交卷;所谓苦指的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质量低劣,不知所云,教师无法下笔批改。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重视作文指导,只能导致如此的后果。造成作文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学生;写作;积累;批改;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29-02
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感情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源泉。”习作心境好,学生觉得习作有趣,就怀着一种愉快的情绪,抱着成功的希望,带着习作的欲望进入课堂,自然要比被逼着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无形中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利于身心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重视。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使学生爱习作,心境好,就要努力创设相应的氛围:让学生踏进教室,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亲切愉快的特殊氛围所影响,产生亲切感。笔者执教时,特别着手于教室的物态环境和课外活动这两方面。如办图书角,在黑板上留出“采珠撷贝”——优美词句花圃,在教室后开辟佳作欣赏、知识天地栏;在教室四周不定期张贴学生办的小报,在早自修和午休时让学生听取优美的配乐朗读……这些良好的氛围触发习作兴趣,对习作心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创设合宜的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学生良好习作心境的形成,十分重要。①情感真挚。尊重他们习作的主体地位,信任他们的主动行为,真诚地期待他们的进步,是点燃儿童学习激情的导火线。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他们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马卡连柯也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老师。”教师面对的是正在茁壮成长、生动活泼的儿童,出于爱心地关怀他们,会造成课堂良好的气氛,培植良好的习作心境。②要求适度。学生进入三年级,习作训练的量和质都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学生刚刚真正地涉足“写作之门”犹如学步的婴儿,迈着蹒跚的步履……一切都充满着未知的好奇和畏难,教师应注意不提过高的要求。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当学生的习作经常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写作积极性便会不断增强,就会丢掉为难情绪而乐于习作。③形式多样。针对中低年级的儿童实际,让欢乐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津津有味地谈认识,练语言;针对学生有求知欲望,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进行活动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讲,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应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1.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指导时要帮助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激发他们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热情,切忌纸上谈兵。例如,要求学生写一处景物,把自己观察最细致,感受最深的地方详细地表达出来。指导时,先让他们回忆自己最熟悉的景物,回去仔细观察,抓住重点,指导学生确定题目(确定人称,确定主旨)—拟出提纲—着手习作。每次指导,必须坚持认识事物第一,构思文章第二的原则,让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
2.作文指导要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说话、写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指导要重视表达训练。
3.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陶冶情操,激发灵感。生活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思考,在活动中产生思想,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个性。
4.作文指导老师需要似水柔情。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基础参差不齐,以致程度不同,难易有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尽如人意。所以要求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具备充足的耐心,切忌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三、教师要下足课堂外的功夫
1.教师“下水作文”。教师常下水作文,不仅容易体谅学生的难处,还更容易把握教学重难点,贴近儿童的认识,改进教学。同时,教师下水作文,还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倘若教师有作品诸于报刊、书籍,无疑孩子会认为教师是“作家”。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依恋,加大老师习作的权威性,学生也更易乐学,因此获得更大的成功。
2.厚积薄发,重视学生的材料积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教师平时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记、多读、多背,作文时学生還会感到为难吗?当我们神游浩瀚如烟的书海,感慨《念奴娇·大江东去》的雷霆万钧,赞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鬼斧神工……其实,这跟苏轼一贯重视厚积薄发的创作原则不无关系。
3.批改要有韧性。批改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然而教师批改程度如何,往往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败与否。教师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通过自己的精心修改,使劣文变佳,佳作锦上添花,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自改作文。
4.讲评要有热情。每一次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讲评是最后一个环节。常言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评时应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爱听誉美之言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孩子们!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也要多加鼓励,易于学生从中吸取教训。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优秀作文则要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关注。
总之,作文教学指导,需要教师多方面呵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健康、愉快的情感空间中朝着教师诱导的方向迈进。作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高语言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学生;写作;积累;批改;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29-02
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感情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源泉。”习作心境好,学生觉得习作有趣,就怀着一种愉快的情绪,抱着成功的希望,带着习作的欲望进入课堂,自然要比被逼着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无形中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利于身心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重视。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使学生爱习作,心境好,就要努力创设相应的氛围:让学生踏进教室,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亲切愉快的特殊氛围所影响,产生亲切感。笔者执教时,特别着手于教室的物态环境和课外活动这两方面。如办图书角,在黑板上留出“采珠撷贝”——优美词句花圃,在教室后开辟佳作欣赏、知识天地栏;在教室四周不定期张贴学生办的小报,在早自修和午休时让学生听取优美的配乐朗读……这些良好的氛围触发习作兴趣,对习作心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创设合宜的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学生良好习作心境的形成,十分重要。①情感真挚。尊重他们习作的主体地位,信任他们的主动行为,真诚地期待他们的进步,是点燃儿童学习激情的导火线。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他们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马卡连柯也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老师。”教师面对的是正在茁壮成长、生动活泼的儿童,出于爱心地关怀他们,会造成课堂良好的气氛,培植良好的习作心境。②要求适度。学生进入三年级,习作训练的量和质都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学生刚刚真正地涉足“写作之门”犹如学步的婴儿,迈着蹒跚的步履……一切都充满着未知的好奇和畏难,教师应注意不提过高的要求。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当学生的习作经常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写作积极性便会不断增强,就会丢掉为难情绪而乐于习作。③形式多样。针对中低年级的儿童实际,让欢乐的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津津有味地谈认识,练语言;针对学生有求知欲望,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进行活动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讲,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应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1.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指导时要帮助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激发他们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热情,切忌纸上谈兵。例如,要求学生写一处景物,把自己观察最细致,感受最深的地方详细地表达出来。指导时,先让他们回忆自己最熟悉的景物,回去仔细观察,抓住重点,指导学生确定题目(确定人称,确定主旨)—拟出提纲—着手习作。每次指导,必须坚持认识事物第一,构思文章第二的原则,让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
2.作文指导要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说话、写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指导要重视表达训练。
3.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陶冶情操,激发灵感。生活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思考,在活动中产生思想,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个性。
4.作文指导老师需要似水柔情。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基础参差不齐,以致程度不同,难易有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尽如人意。所以要求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具备充足的耐心,切忌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三、教师要下足课堂外的功夫
1.教师“下水作文”。教师常下水作文,不仅容易体谅学生的难处,还更容易把握教学重难点,贴近儿童的认识,改进教学。同时,教师下水作文,还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倘若教师有作品诸于报刊、书籍,无疑孩子会认为教师是“作家”。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依恋,加大老师习作的权威性,学生也更易乐学,因此获得更大的成功。
2.厚积薄发,重视学生的材料积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教师平时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记、多读、多背,作文时学生還会感到为难吗?当我们神游浩瀚如烟的书海,感慨《念奴娇·大江东去》的雷霆万钧,赞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鬼斧神工……其实,这跟苏轼一贯重视厚积薄发的创作原则不无关系。
3.批改要有韧性。批改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然而教师批改程度如何,往往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败与否。教师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通过自己的精心修改,使劣文变佳,佳作锦上添花,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自改作文。
4.讲评要有热情。每一次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讲评是最后一个环节。常言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评时应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爱听誉美之言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孩子们!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也要多加鼓励,易于学生从中吸取教训。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优秀作文则要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关注。
总之,作文教学指导,需要教师多方面呵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健康、愉快的情感空间中朝着教师诱导的方向迈进。作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高语言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